誰在給“豪橫”鬧事的外國人“面子” 沒有面子只有棒子


誰在給“豪橫”鬧事的外國人“面子” 沒有面子只有棒子


近期,新華社日刊發外交部的表態:對拒絕執行防疫措施,擾亂防疫秩序,危害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外國人,中國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在這條新聞的評論區,收穫點贊數最高的一條評論是:“應該再加一條,對縱容犯罪外國人的責任人也追究責任!”

這基本代表了民眾的普遍態度,因為最近“外國人鬧事”的新聞層出不窮:

北京,坦桑尼亞籍男子不遵守集中隔離規定,在自行居家隔離期間,多次外出,並私自拆除大門報警系統;

南京,CBA同曦隊外援約瑟夫•楊凌晨三點要求酒店工作人員取外賣,被拒絕後大鬧酒店,並指責員工“太懶”;

西安,外籍男子拒絕戴口罩,並且侮辱、攻擊某商場防疫人員,髒話連篇;

青島,三名外籍人士在檢疫時強行插隊,將居民手中單據扔在地上,並叫囂:“中國人出去”;

廣州,一名尼日利亞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不配合治療,將為其抽血的女護士推倒在地毆打,並咬傷其臉部。

這些外籍人士或者不合時宜,或者明顯觸犯法律的行為,也再一次觸及了我們民眾心中“超國民待遇”的痛點。

近期人民網發聲表態並要求“在法律面前,從來沒有、也不該有國別差異。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對執法主體而言要求不能算高,對守法主體來說,主要則是放平心態,告別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而除了同曦隊外援約瑟夫•楊屬於公眾人物,迅速在俱樂部的安排下做出道歉、捐贈防護服等舉措之外,一些案例中基層管理者在對待外籍人士時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到“一視同仁”。

在青島的強行插隊事件中,社區工作人員不但沒有進行勸阻,反而對排隊的中國居民說“他們是外國人,給個面子”。

廣州的護士被咬傷後,很多護士同事發朋友圈表達憤慨,卻反被醫院領導“鄧主任”批評,理由是“我不想惹麻煩”。

而我們自從將防疫重點轉向“防止輸入”以來,類似“給面子”的例子著實不少:外籍人士在隔離酒店提出咖啡、麵包、果醬的需求,管理人員統統滿足,還有基層社區人員上門慰問,南京某社區甚至幫老外把桶裝純淨水抬上四樓。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基層管理人員傾向於對外國人“給面子”、“不惹麻煩”?

有評論認為,涉及外籍人士處理的鏈條過長的流程早已超出了基層人員的職能範圍,他們不想捲入,不想因為“捅出一個“涉外事件”而面臨被追責的風險。

而長此以往的“不敢管”、“不想管”、“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態度,助長了個別“老外”的無禮行為。

正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袁嵐峰所說:“超國民待遇是多年來的一個痼疾,基層執法者對外國人不好管、不敢管。有些愚蠢的基層部門,還經常把超國民待遇當作自己的政績拿出去宣傳,被群眾痛罵才知道觸了黴頭。”

不過也應該承認,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在對待外籍人士的爭議行為,管治力度在逐漸加強。

事實上,對於法治的強調,國家級管理部門曾多次做出“勿謂言之不預”的表述。

早在3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強調,防疫措施對於外國公民和中國公民一視同仁,無差別地執行。

3月24日,中國最高法、最高檢就“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等問題再次指出: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外國公民,或者無國籍人,只要在出入中國國境的過程中實施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的犯罪行為,都應當適用中國法律,適用統一的司法標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態:檢驗檢疫和防控措施對中外公民一視同仁,“這是對中國公民負責,也是對外國公民負責,同時也是對世界疫情防控負責”。

此外,外籍人員的隔離和診療措施也進一步體現公平原則:從最初的允許“居家隔離、免費集中隔離”,到3月15日後,山東、北京、上海、內蒙古等多省宣佈“統一集中隔離,費用自理”,再到目前“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的”規定,可以看出規定與措施“步步把關,層層收緊”。

而夾在“嚴格的措施”與“強化的處置”之間的,或許就是基層人員“給個面子”、“怕惹麻煩”的心態和言行。

所以大家看完文章以後,也請轉發給相關基層工作單位,請他們在執法過程中放下“給個面子”“怕惹麻煩”的固有想法,告訴他們,我們背後有規範的法律,有嚴格的制度,沒有所謂的“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