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日月燈,雲霞帳,風雷鼓板,天地間一場大戲;湯武淨,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前言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就像是父輩會對我們小時候崇拜的明星嗤之以鼻一樣,現在的你我也可能已經鬧不清楚弟弟妹妹們喜歡的偶像究竟有什麼好。

正是這種原因,在面對很多已經開始衰落的傳統文化時,大多數人產生的想法,只是"隨他去吧,與我無關。"

但很多時候傳統經典之所以沒有重新流行,跟它的載體有最直接的關係。如果有一個更新穎的表現方式,原本被人認為"落後於自己時代"的經典也會重新發光。

身處數字信息社會,被互聯網浪潮反覆沖刷的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在快節奏的當下,如何讓這些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遺產能被當代青年瞭解、傳承。

《數字新青年研究報告》曾經公佈了一組十分有意思的數據:近九成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八成年輕人通過網絡瞭解傳統文化,遠超過傳統的學校教育和文化場所實地參觀,還有近七成的年輕人希望通過遊戲動漫瞭解傳統文化。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數字新青年研究報告》數據圖

傳統文化與遊戲

上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通過漫畫、動畫的方式輸出了獨特的文化,好的傳統文化會沉澱下來,不管是通過小說、漫畫、動畫、電影還是遊戲的方式來表達。傳統元素融入遊戲,既為遊戲帶來的深刻意義,又能讓遊戲更有內涵”

曾經有人提出過一個想法“如果把京劇、黃梅戲做成遊戲,你敢玩嗎?”這或許只是一個靈光一閃,卻因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雖說戲曲在互聯網上的聲勢並不浩大,但帶有戲曲味道的圖片或歌曲總能引人駐足,也因此吸引著一些流量。

18年12月的時候,首部跨次元網劇《戲隱江湖》的出現在網絡上得到了一致好評,整部劇採用真人+動畫同框的形式來表現“跨次元”這個題材,不但沒有一絲違和感,而且非常成功地打造了專屬於《戲隱江湖》定義的新國漫。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該劇四大主角名為甲乙丙丁,相應到梨園就是生旦淨醜,人物高度融入到炎黃郡這個烏托邦下別具一格。開場即是一齣戲魁典禮,與其說是典禮不如說是中國戲曲界的盤點。南腔北調百花齊放。動畫人物的一唱一念、一舉一動皆有板有眼。從內容上說,創作者雖建構的是一個全新的二次元世界,但也沿襲了京劇藝術世界的完整性。

時下人們的審美越來越趨向具體化,抽象的東西不容易博得現在年輕一代人的喜歡,《戲隱江湖》在創作之初就設定為給年輕人看的作品,那麼必定會以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承載它

“新意”“老味”相融合,戲隱江湖的成功也激發了遊戲廠商們將戲曲元素融入遊戲的想法

對於一款遊戲來講,即便不將戲曲作為組成部分,似乎在人物設定或皮膚上帶有戲曲元素也會引人關注。例如2019年11月,國家京劇院就與《閃耀暖暖》聯名推出了《楊門女將》中穆桂英的戲服。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聯動戲服,真實度還原的很高

京劇扮戲時的穿戴規制向來講究,梨園行裡有句老話叫“寧穿破、不穿錯”。意思是京劇扮戲的穿戴規制非常講究,服飾必須服務於劇中人的身份和劇本所規定的情節,不得有誤。

這套聯動服裝,從頭戴的“白絨球七星額子”、身後插的“靠旗”、手中的“梨花槍”都做到了與原版戲服幾乎相同的還原度。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穆桂英使用的是不常見的雪色梨花槍

《閃耀暖暖》這款遊戲中,戲服被命名為“月照關山”,取自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詩作《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中的一段“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

製作組想通過關山月詩詞意象傳達“沙場”的肅殺氛圍,寄託的千古遐思。在他們看來,戲服背後的故事同樣有趣、迷人。

為了讓玩家注意到穆桂英戲服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那個千年前的故事以簡單易懂的形式“躍然紙上”,項目組在戲服不同部件的描述上同樣頗費心思。 他們將《楊門女將》“探谷”中的唱詞巧妙地融入戲服的各個部件當中。

“風吹驚沙撲人面,霧迷衰草不著邊。披荊斬棘東南走,石崩谷陷馬不前”是“月照關山”系列頭飾中的唱詞,在探谷這段戲中,繼夫志出征的穆桂英在棧道難尋的危急時刻,遇到一個採藥老人老人。

生性謹慎的老人起初裝啞不為穆桂英指路,但在得到楊元帥為國捐軀的消息後,因為愛國情懷使然,決定為穆桂英指路。“老漢我聽得明來記得清,夫人你繼夫志再探絕嶺,我也要表一表報國之心。抖一抖老精神我忙把路引”就是老人心理的真實寫照。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服飾的描述

好的唱詞都是為角色量身定製的,在情境中細細雕琢,讓觀眾能夠感同身受。而奇蹟暖暖將唱詞添加在介紹上的舉動,把《楊門女將》的故事活化了,更把“藏身”幕後的優美唱段推到玩家面前。

看過了“月照關山”中巾幗英雄穆桂英的故事後,暖暖系列又帶玩家們走入了《遊園驚夢》的世界,去體驗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奇蹟暖暖》二週年活動推出了基於崑曲《牡丹亭》中的知名曲目《遊園驚夢》設計的同名套裝,在套裝中的前景“滿庭芳”的介紹,就對應著遊園驚夢中女主和書生在夢中相遇的場景,鮮花盛開初次見面的兩人卻一見如故互訴衷腸。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數字娛樂或是詮釋文化經典的最好形式,“暖暖”系列的嘗試縮短了傳統文化與玩家之間的距離。

如果說暖暖是通過軟的角度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鬼》就是用“硬核”的方式讓玩家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打鬼》故事的背景在1954年,一位被宮廟收留的孤兒,無意間聽到自己的身世,於是在大半夜瞞著宮廟,踏上尋親的”奇幻之旅”。

由於畫質和部分模型太過粗糙的原因,《打鬼》這款單機遊戲面世之時,雖然得到了一致好評銷量卻並不好。

但在短短的幾天後,迎來了一個購買的熱潮。傳統文化在遊戲的推廣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製作組將戲曲形象“官將首”融入了結局的CG動畫之中,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去看了這個遊戲視頻的時候,第一次感嘆原來傳統藝術是這麼的帥。

從細節上來看,模型的每一個動作都參考了真人的動作,而這種製作方式也顯然符合玩家的審美,於是打鬼的銷量開始爆發式增長。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遊戲中官將首的動作與現實中的動作

曾經北京京劇團,有一位不懂京劇的導演,給一個以從戲校剛畢業的青年演員為主的劇團,排一出新編古裝戲。一些青年調皮,故意尋開心,不斷嚮導演提出"您看這個身段怎麼做才成?我怎麼總是做不好呢!""您看這句唱,我怎麼唱不出來?"導演被問得張口結舌。後來另請來一位京劇名導演,才解決問題。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濃厚戲曲元素的MV開場

從這兩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年代,傳統文化並非沒有市場,而是大部分人更喜歡“有趣”和“深刻”的傳統文化。

遊戲或許並非是它最適合的載體,但卻在慢慢改變人們心中,對有著較高認知門檻的傳統文化予人以刻板沉悶的印象和莫名的疏離感。

結尾:遊戲元素融合跨入了新時代,傳統藝術也迎來了新生

除了上述的兩個遊戲之外,還有很多遊戲中也有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因素。

《古劍三》中鄢陵戲班的隱藏故事也涉及到了戲曲的元素。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古劍三中的戲曲元素

王者榮耀的角色夢奇的皮膚,也不難看出川劇變臉的元素。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夢奇皮膚與川劇變臉

在遊戲產業主動積極擁抱傳統文化的同時,接受其洗禮的廣大受眾也開始產生了喜人的變化。有許多玩家不僅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接收者,更銳意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成為了優秀的UGC內容提供者。

但在這之前,諸多遊戲廠商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回到內容本身,找準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在線上為玩家和用戶提供不亞於線下參觀的傳統文化體驗,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進每個玩家的心房。

幸好今時今日,遊戲業界的很多人已經先行一步開始討論應當怎樣傳承和承擔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了。《逆水寒》為了鼓勵玩家們多瞭解一些傳統文化,用免費時裝和戲曲妝容,來吸引玩家前往"梨韻閣"聆聽經典戲劇。很多玩家原本只是被時裝所吸引,結果在觀看了經典戲曲之後,卻感受到了這種傳統文化瑰寶之美。

“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唸七分作”在遊戲中傳統藝術重獲新生

逆水寒中的時裝

其實傳統文化並未遠離生活,它仍舊潛移默化的參與著我們身邊的一切。遊戲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宣傳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在與時俱進的變化著。

在戲院我發現仍然有很多人熱愛著京劇,現在戲院中的京劇,既保留了傳統舞臺原本的優良基因,也更符合了這個時代的節奏。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上場人物,避免了人、財、物的浪費,可以很方便地表現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和情境,既節儉又有效加快表演節奏,一些惠民票價也僅僅需要花費50元,與看一場電影的價格並沒有太大的出入。

目前為止,遊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之路正在蓬勃發展,有人認為目前的大量結合宣傳仍還不夠深度,有人認為花裡胡哨的遊戲宣傳對於傳統文化傳承推動作用甚小。但至少整個遊戲行業在努力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為傳統文化的結合提供了更多合作靈感,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壞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