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執著的問題(地藏論壇 劉欣)


不執著的問題(地藏論壇 劉欣)


學佛的朋友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不要執著”這句話。這句話所指的對象,也是五花八門。例如有人講戒律,旁邊可能就會有人講不要執著;有人說經典,也會有人說“不要執著”,或者還要加上,“不立文字”。還有人將正見、外道的區別,也會有人講:不要執著,或者加上一句“一切法均是佛法”。於是一些學佛的同修就有些糊塗了。這些東西都不要執著,那麼我該怎麼做?世尊在經典中為什麼講戒律?為什麼《楞嚴經》中四清靜明誨講的這麼斬釘截鐵?律藏中戒律訂的如此詳細?三皈依說的涇渭分明?這是我們現代社會學佛中常見的問題,也是我們經常被問道的問題。

其實執著這個詞在佛法經典中經常被提起的。比如《圓覺經》講:空實無華,病者妄執。就是說執著。錯誤的認知、認同,本來沒有的東西,卻認以為真,這是執著。那麼不要執著呢?自然就是不要去認同、肯定、堅持那些錯誤的東西。

在我們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遠離妄想執著的過程。那麼佛為我們開示了種種法門,不同的內容。我們在學佛當中是否對於佛法本身所講的這些也不要執著呢?這是一種十分深的誤解。或者說同樣是一種妄執。

道理並不難懂。比如經典中講: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是說我們有這種錯誤的見解,我們有這樣的問題。不錯,我們就該放下這種執著。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執著,世尊也不會讓我們去放下。同樣的道理。我們初學佛法的很多同修,對於戒律根本沒有執著,尚沒有很好的實行,連重視起來的習慣還沒有。如何能算是執著呢?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說要放下對戒律的執著,如同向對本來貧困無錢的人講如何用鑽石、寶玉裝飾自己一樣。毫無疑義。

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們可以告訴他:我們的戒律還沒有做到最好,也沒有到執著的程度。

再說一個比喻。如果一個人迷了路,他肯定會細細研究手中的地圖,好找到正確的方向。這時候如果一個人走過來說,你不要執著地圖。這樣的建議也是沒有意義的。不執著地圖的人,都是對地形瞭如指掌的。比如我在天津住了很多年,那麼我很少看天津市的地圖,我根本不會考慮如何研究它。

我們學佛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對於佛法的道理、修行的道路還沒有弄清楚,該如何修行還沒有了解透徹的時候,有人告訴你,不要執著於經典、不要執著於文字、這個建議是否有益呢?也是毫無意義的。學習佛法的宗旨如何、入手怎樣、需要有什麼注意的地方,這些都是要搞清楚的。如果我們對此還沒有明瞭,卻因為不要執著,而不去研究、學習經典開示,就如同我們尚在迷路,卻扔下了手中的地圖一般。正確的方向、道路是很難找到的。

有人會說,不識字的人不也可以學佛嘛,不也可以成就嘛。惠能大師不就不認字嘛。這種說法也很流行。但是惠能大師和其它祖師是上上智人,他們雖然聽的經不多,但是卻很容易悟入。惠能大師也是聽了金剛經才要求法,聽了弘忍大師講金剛經才徹悟本來。所以並不是沒有研究經典,而是人家很快地瞭解了經典中的意義,體證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後來惠能大師,聽人家念《涅磐經》就可以為其講解經中的道理。可見其並未放棄經典文字,是真正的不執著文字。

又如:一個病人,服了毒藥,那麼醫生給它服用解藥來救命。這時如果有人進來講:不要執著於解藥。這個人的說法是否正確呢?自然不正確。我們都是中了妄想執著的毒,如前所說,把本來不實的東西執為實有。把貪嗔痴這些毒藥吃到了肚子裡。諸佛菩薩,交給我們種種解藥的方子。這些藥尚沒有入口,毒性還沒有解除,我們如何能放下對佛法的執著?更何況我們尚談不到執著,還總是磨磨蹭蹭不肯服這個藥。

相對於諸佛菩薩來講,卻不是這樣,解藥是藥,毒藥也是藥,貪嗔痴也是藥,《圓覺經》講的: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這就是講的諸佛境界。不過這個境界必定是大藥師才能講,如果一個因貪嗔痴而病入膏肓的病人說出來,我們是否覺得十分滑稽呢?

學佛的過程中,就如同我們接受醫生的方子,服藥治療。這時候生怕那裡弄錯了,不但病不能好,還一命嗚呼了。佛法正見正是這個方子,治的就是我們貪嗔痴、妄想執著的病。此時我們就可以瞭解為什麼世尊對於戒律如此明確、三皈依講的如此分明,四清淨明誨如此斬釘截鐵,怕就怕我們弄錯了。解藥沒有吃,毒藥卻發作著。就危險了。

我們如果此時正邪不去分辨、善惡不去搞清,就如同解藥不去核實它的成分,有了雜質不去撿清楚,有了誤差不去糾正一樣。但是當我們的病逐漸好了,身體強壯了,藥理清楚了,我們也自然可以說這山川大地上的所有植物、礦物都是藥了。都可以治病了。就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法均是佛法。《圓覺經》講的: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一切都通達無礙了。

最後,說明一下,之所以寫這個帖子,不僅是很多同修來信詢問中有這樣的問題。故此進行說明。提醒大家在學習佛法中如何判斷不正確、不恰當的說法。更藉此重申地藏論壇的規定似乎執行的十分死板、固執,但是今後仍將繼續下去,不會動搖。

不執著的問題(置頂三天)

(出處: 地藏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