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古人有很濃厚的修仙思想。這些修仙思想多通過故事的形式保存下來,這些故事中有一些被收錄入志怪小說中,所以今天的人們依然可以看到古人的修仙思想。

仙人仙事在古代志怪小說中十分常見,記錄凡人修煉道術且最終仙化的修道成仙故事條目較繁,內容豐富,向世人展示了道教複雜多樣的方術道法。而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發現凡人修仙的方法有許多。今天就介紹兩種常見的方法:仙人指點、積善濟世。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一、仙人指點,以成道果

志怪小說中,仙人指點類故事是比較多的,比如說在《神仙傳》中就有25條。這類故事中的成仙者,皆有仙緣,遇到神仙傳授丹經道術、指點修道,或給予神丹妙藥,服食昇仙。這些故事的主人公與其他故事中自力成仙的修道者不同,他們都是經過仙人傳經授道助力昇仙的。

仙人指點類成仙故事中往往加入了凡人遇仙與明師考驗的情節,主要有三種模式。

1、拜於異人門下,至誠侍奉明師,終得仙人授道。

《神仙傳》中東陵聖母師從劉綱,習得隱形變化之術,最終遺履窗下、尸解仙去;劉京棄世學道,先是從張君處得朱英丸方合丹服食,之後師事蘇子訓,子訓授予他五帝靈飛六甲十二事、《神仙十洲真形》等秘訣。劉京成仙以後又以雲母九子丸及交接之道二方教授其隨從弟子皇甫隆。

這一種模式類型的故事結構簡單、語言明瞭,僅用“師事”二字點明其中的師承關係,緊接著便直言仙人所傳授的丹經道法,再無贅語。如

華子期師從祿裡先生,受《隱仙靈寶方》,按方煉丹服藥得以返老還童之事,僅用寥寥數語就已交代清楚。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2、山林僻靜之處、採藥途中偶遇仙人,受其幫助,修道成仙。

《神仙傳·李少君》一文采用的就是這一模式。李少君,字雲翼,齊國臨淄人也。少好道,入泰山採藥,修絕谷遁世全身之術,道未成而疾困於山林中,遇安期先生經過,見少君,少君叩頭求乞活,安期愍其有至心,而被病當死,乃以神樓散一與服之,即起,少君於是求隨安期,奉給奴役使任師事之。之後李少君追隨安期雲遊四方、周遊五嶽,安期昇天離去時授予他《神丹爐火飛雪》之方。漢武帝招募方術之士,少君因家貧無錢製藥,將丹方獻於武帝,並用他人贈予的錢財秘密配置神丹。丹成後少君稱病並告知武帝未能得道成仙的原因,只將小丹方給了武帝,後蟬蛻尸解,成仙而去。李少君與董仲交好,董仲自幼有疾,體瘦氣虛,少君便給予他兩劑成藥與藥方。然而董仲並不懂道術,認為人的壽命有定數,故並未服用。後聽說少君之事,乃服藥問方,疾病痊癒,身體強壯,八十多歲時壽終。董仲又將此藥方傳給其子道生,道生周旋天下求解此方,合藥服食,得壽三百多歲後入雞頭山而去。李少君昇仙而去時,還授予東郭延《六甲左右靈飛術》,授予蘇子訓《神丹飛玄》,二人皆學道成仙。

《洞仙傳》中也有偶遇仙人得其授道的修仙者,如見崑崙山人得《金液方》的莊伯微,入吳山遇赤須先生、桐柏真人的夏馥以及得真人講學授丹的徐道季等等。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3、仙人考驗修道者,通過考驗,得道昇仙。

《神仙傳·李八伯》的故事就屬考驗情節的仙人授道類。李八伯本是隱於山林的地仙,而唐公昉有志修道,八伯想幫助他修道成仙便去做了唐家的門客。在此期間,李八伯裝病以考驗唐公昉,公昉成功接受了考驗,李八伯遂傳授其度世之訣,並使公昉夫妻及舐瘡的三位婢女用餘下的酒沐浴,這些人即刻便恢復了年輕時的容貌。唐公昉按照他留下的《丹經》,在雲臺山中煉丹,丹成服食後便登仙而去。

修道者經受住考驗後成仙,自然皆大歡喜,但也有經受不住考驗的,如《神仙傳·壺公》一則便是考驗失敗的反例。壺公在市集上賣藥,服其藥者百病皆可治癒。費長房便覺得壺公是異人,遂恭恭敬敬侍奉壺公。壺公常常將一空壺懸在地上,某天帶費長房跳入此壺中。費長房就此發現了壺中仙境,欲隨壺公仙去。壺公將一青竹杖交與費長房,長房歸家稱病,將此竹杖留於家中。家人以為他已死,將其殯葬了。費長房隨壺公離去之後,受其考驗。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壺公先後以毒舌、糞坑考研費長房,長房不懼惡虎毒蛇,但難忍惡臭,終未通過壺公的考驗,故並沒能成仙。即便如此,壺公還是授予長房長生法術與封符一卷長房以行符治理鬼怪,為民消災治病。

二、積善濟世,終得仙化

仙人指點類成仙故事中成仙者或有仙骨仙緣,或可至誠敬奉明師,或能通過異人的考驗。總之,與其他修仙者相比,因有仙人相助,為他們指明瞭修道求仙的捷徑,他們的成仙之路更加便捷順暢。仙人指點類故事中還有一小類修道者因其行善濟世的功德或自身的仁慈忠厚感化神仙,而得到仙者的助力,如誠實仁厚的陳安世。這些故事中有時也夾雜有服食修道、仙人傳授等情節。但這類故事直接體現的是道家仁愛思想,告訴世人除經歷磨難、眾術合修之外,積功行善是凡人仙化的又一途徑。

《神仙傳·沈羲》一則故事中,主人公於蜀中學習仙道,能夠消災治病,救濟百姓,起初自己並未服食任何藥物。天神感動於他的功德,派遣仙官下凡來迎接他,最終白日昇天而仙去。文中十分明確地指出沈羲之所以能夠登仙,除了他一心向道的誠心以外,最主要的是他的善心善行。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王遙也是通過為人治病消災,積累功德進而成仙的。他為世人施道術治病,後於一雨夜攜弟子擔其竹篋入石室。竹篋中有三枚五舌竹簧,王遙取竹簧與二仙人共奏。又於一雨夜著葛衣青巾棄妻離家隱化仙去與《沈羲》中對沈羲治病濟世的一言以概之不同,《神仙傳·王遙》開篇就對王遙消災治病的過程進行了記述:

頗能治病,病無不愈者。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針藥,其行治病,但以八尺布敷坐於地,不飲不食,須臾病癒,便起去。其有邪魅作禍者,遙畫地作獄,因召呼之,皆見其形物入在獄中,或狐狸龜蛇之類,乃斬而焚燒之,病者即愈。

行善濟世的仙人在《神仙傳》中還有尹軌與董奉尹軌晚年奉道,服食黃精,修坐在立亡隱遁變化之術。他腰中常帶漆竹管,其中有藥可救疫病患者;又為百姓除虎患、絕鳥怪;並冶金煉銀以扶貧救難。最終,尹軌到南陽太和山昇仙而去。董奉施法復生因毒病死的杜變之後,於棺中尸解成仙。此後居住於廬山下,為民治病救災、旱季祈雨、並賣杏換糧以賑災。百年之後,董奉這一尸解仙化的地仙得以昇天,終為天仙。

積善濟世類成仙故事中除修仙者治病救人得以昇仙之外,還有一類修道者自身仁慈寬厚,故得仙人授丹並予以指導,陳安世仙化的故事就是例子。《神仙傳陳安世》篇中,兩位仙人本想考驗好道思神的灌叔本,以助其成仙。二人化為窮苦書生於叔本門上乞食,結果叔本聽從其妻之言使他家的僱工陳安世告知二人自己並未在家,欲將二仙人就此打發了。二人見陳安世秉性仁慈,“行見鳥獸,下道避之,不欲驚動,不踐生蟲,未嘗殺物”,且向道之心真誠可貴,感動了仙人。仙人給予安世兩丸仙藥並教授其成仙的方法,安世最終白日昇天而仙。灌叔本之後也因為誠心敬奉安世的緣故,成仙而去。修道者侍親至孝也是能夠得到明師神人助力昇仙的一個原因。《搜神記》中吳猛就因“性至孝”,終

“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又得秘法神符,道術大行”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三、傳道、治病、向善,相輔相成

正如陳耀庭所言,“忠孝勤奮、克愛人是道教的人格理想”,而“積德行善、濟世扶貧是道教的倫理理想”,葛洪在創撰《神仙傳》時,將這兩種道教理想融入修道成仙故事中。修道者積德行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為人治病祛疾、消災除難。道教追求長生,故修道方士大都掌握一些基本的養生之法與醫學理論,甚至有些醫術高明,比如有自己醫學體系的高道之士葛洪、陶弘景等。他們在傳道的過程中行醫救人,在療疾的同時也宣揚教理。

可以說,早期道教中“傳道”與“治病”二者相結合,關係密不可分,故修道者治病救人得以昇仙這一故事模式出現於積善濟世類故事中是合乎情理的。至於求仙者自身仁慈寬厚,故得仙人授丹指導——也是道教向善思想的體現。道教勸人為善,“善”在自身就是秉性仁慈,於他人便為助人濟世。所以志怪小說中積善濟世類故事裡的成仙者,要麼自身至德好善、稟性仁慈,要麼為他人消災治病、救濟百姓。正因為仁愛思想的加入,這類修行方式不再是濃郁的道味,更多的是滿滿的人情味

古代人都如何修仙?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常用方法

結語:

仙人指點、積善濟世是修道的兩種常用方法。這兩種方法除了能修仙外,還兼有救濟百姓、磨練意志、倫理教化、發展科學的作用。今天,人們對人類、世界有了更科學的認識,修道修仙已經成為過去時了。但在過去,修道修仙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人們,這是不容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