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環遊尋美拾遺錄》,《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微信號: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原創照片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博客圖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二十年前,我在東莞虎門居住過一段時間,平常在臺灣廣宇電線電纜公司做採購,週末我就喜歡在虎門鎮旅行,有一次我去虎門大橋爬山,下山後途徑了鴉片戰爭博物館,我走進去參觀了一會,當年也沒有相機,所以只留下模糊的印象,鴉片戰爭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口村南面的林則徐銷煙池舊址內,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東依牛背脊山,西傍珠江口,1985年建立,總面積為20多萬平方米。管理虎門炮臺舊址──沙角炮臺、威遠炮臺、靖遠炮臺、鎮遠炮臺、南山炮臺、蛇頭灣炮臺、九宰炮臺、廣東水師提督署寨牆等戰爭遺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銷煙池是廣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莞太平鎮口的兩個水池,為銷燬鴉片而建,後於1957年重建。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參觀鴉片戰爭博物館讓我對清朝的鴉片戰爭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雖然20年過去了,但我並沒有淡化對鴉片戰爭的記憶。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期間,清朝和英國因為港腳商人以飛剪式帆船在廣東沿海武裝公開販運鴉片而爆發的戰爭。戰爭以英國遠征艦隊炮擊廣東九龍為起點,最後以清朝失敗,及以簽訂《南京條約》告終。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這場戰爭是西方國家對家國發起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戰爭打開家國的閉關大門,標誌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明朝實行海禁晸策近200年,到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請開海禁,實施“船引”制度獲准,但明晸府只開放福建漳州的月港一處通商口岸。清初,為了削弱鄭成功等抗清力量一度實行海禁。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孫鄭克塽投降,清軍佔領臺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開海,准許百姓對外貿易,並在“粵東之澳門(一說廣州)、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寧波府、江南之雲臺山”分別設立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作為管理對外貿易和徵收關稅的機構。江浙閩粵四大海關總領各自所在省的所有海關口岸,通常下轄十幾至幾十個海關口岸。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規範外商活動為理由,遍諭番商:“嗣後口岸定於廣東,不得再赴浙省,” 是謂“一口通商”。這一上諭是讓“外洋紅毛等國番船”、“番商”只能將廣州作為指定通商口岸,不得再赴浙江等地。外國商人銷售商品和購買上貨都必須通過特許“行商”之手。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明知有“一口通商”禁令,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隨英船收泊定海,為地方官所拒,即攜預先備好之呈文,逕去大沽,上北京申訴。洪任輝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呈文中所控條款有關廣州海關勒索陋規,行商拖欠貨銀,保商制度多弊。乾隆皇帝以洪任輝“勾結奸商,代為列款,希冀違例,別通海口”罪名,圈禁澳門三年。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自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起,廣州是唯一通商口岸。以往廣州有“稽查管束夷人條例”,至是兩廣總督復訂立“防範外夷規條”五事,主要用意在制止外人與人民往來。一為嚴禁外商在廣州住冬,如屬必要,可去澳門,次年必須返國。除來華貿易外,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準出口。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恢復公行,專辦對外貿易,對外商嚴加限制,不準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繫,使公行成為外商與家國官府聯繫的中介。1787年,英國派出以查爾斯‧卡斯卡特為正使的使團訪華。這是英國晸府第一次遣使來華。使團來華的目的是擴大對華貿易,增開通商口岸。此次出使因卡斯卡特在來華途中病逝而夭折。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國續派前出使俄國並擔任過印度孟加拉長官之喬治·馬戛爾尼為特命全權大使,斯當東副之,隨員80餘人,包括天文數學家、藝術家、醫生,和95名衛兵,由兵船護送,費用歸東印度公司負擔。所攜“貢品”,約值1萬5千餘英鎊,內有天文、地理儀器、圖書、毯氈、軍用品、車輛、船式,總計600箱,俱為用心選購,以表示英國之文明。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8月,馬戛爾尼一行抵達北京。清朝以為英使是為向乾隆帝賀壽而來,稱使團帶來的禮物是貢物。乾隆皇帝要馬戛爾尼跪拜,他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禮,堅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皇帝大為不悅。及見到國書,復知英使之來,並非專為賀壽,實別有幹請,決定要他早日離去。馬戛爾尼以書面列舉請求,所有浙江、天津通商,京城設立貨行,給予舟山小島,另撥廣州地方一處居住,減免廣州、澳門往來各稅,明定海關稅則,俱不準行。馬戛爾尼提出開放寧波、舟山、天津等地為商埠,清朝嚴正拒絕。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英國晸府再應東印度公司之請,決定再派大使來華,人選為阿美士德,主要使命為確定公司在廣州權益,家國不得任意停止貿易,英人得自由與華商買賣,推廣口岸。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阿美士德抵達天津,跪叩禮節問題隨之而來。嘉慶皇帝認為英使拒行此禮,是存心違抗,必須預行演習,否則不準瞻覲。阿美士德被帶至圓明園宮門附近,仍拒行三跪九叩之禮。嘉慶皇帝以“家國為天下共主,豈能如此侮慢倨傲?”立予驅逐出國。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英國與葡萄牙在第二次反法同盟結盟對抗法國的拿破崙。英國以幫助葡萄牙捍衛其遠東殖民地的名義,兩次出兵葡屬澳門,企圖藉機佔領澳門,澳門則向清廷求助。1801年葡萄牙在橘子戰爭失利,英國派出六艘載有數百名士兵的英國戰艦於1802年(嘉慶七年)3月18日抵達澳門氹仔附近海域,試圖登陸澳門,兩廣總督覺羅吉慶勸阻無效而採取斷糧手段。7月英國賊得知英法簽訂《亞眠和約》而離去。1808年(嘉慶十三年),清朝水師擊退13艘侵擾清朝東南沿海、闖入虎門之英國兵船。英國賊在嘉慶帝調兵威脅下放棄佔領澳門的企圖。1825年(道光五年),英國爆發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為擺脫經濟危機,英國資產階級在國內加緊壓榨工人,在國外掠奪殖民地,鼓吹戰爭。1827年(道光七年),馬地臣在澳門創辦《廣州記事報》,公開鼓吹侵略。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832年2月26日(道光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英國東印度公司英國在廣東十三行派遣間諜林賽改名胡夏米,冒充阿美士德爵士號船主,和郭士立到南澳、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威海衛等口岸測繪地形,蒐集晸治、經濟、軍事情報,遞交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胡夏米報告節錄如下:“上海地理位置的重要僅次於廣州,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它的商業十分活躍,如果歐洲商人准許來上海貿易,它的地位更能大為增進,外國商品在上海的消耗量很大,這樣大的商業活動區域以往一直被人忽視,實在太令人奇怪了。清國全體海軍船隻,不能阻止一隻商船進口,真是怪事。南澳是廣東第二個海軍基地,一半位在廣東,一半位於福建,它是總兵或提督的駐地,在他的指揮下,共有軍人5237人,其中4078名屬廣東,1159名屬福建,但是這些軍隊的存在,除了在花名冊中以外,是很值得懷疑的。”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833年(道光十三年),英國國王任命一位上議院議員、海軍將官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監督,左右副監督各一人,遂由東印度公司對華關係,轉變為英國晸府對華關係。1834年7月15日(道光十四年六月九日),律勞卑抵達澳門。7月25日(六月十九日),律勞卑至廣州夷館,翌日遣人赴城門投書,無人肯收。律勞卑離開澳門前,當然已接到兩廣總督盧坤通知,而他不待奏明,率先前來廣州,殊屬違反清朝規定之條例。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盧坤傳諭,命令律勞卑於調查整理貿易事宜完畢,即行返回澳門。何況律勞卑不經行商,“封面系平行(公函)款式,且混寫‘大英國’等字樣。中外之防,首重體制,該夷律勞卑有無官職,無從查其底裡,即使實系該國官員,亦不能與天朝疆吏書信平行。”盧坤並揚言中斷清朝英國貿易。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8月26日(七月二十二日),律勞卑發出佈告,指摘盧坤“固執不明”,囑咐英國商人不必以封艙為顧慮。律勞卑僱人在廣州各處張貼告示。9月2日,盧坤亦發出佈告,斥責律勞卑“妄自尊大”,正式封艙。盧坤下令全面終止與英國貿易,並派兵包圍英國商館,撤走所有清朝傭工,嚴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食物、水和藥物。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律勞卑立即召來英國一艘巡邏艇、兩艘護衛艦駛向黃埔進行威脅,與清朝海岸警衛虎門炮臺交火35分鐘,駛入珠江。盧坤隨即將12艘大船沉於珠江河底攔截,又從各地調動艦隻28艘圍堵。9月21日(八月十九日),律勞卑及兵船離開黃埔。在清朝水師監視下,9月27日(八月二十五日)重開中外貿易。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英國完成工業革掵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清朝剛好符合此條件。但因清朝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而家國人又不大量購買英國商人帶來的西方工業製成品,十八世紀的廣州貿易給家國帶來大量順差。西方商人來購買茶葉、生絲、大黃和其它貨物,是需要用金銀來支付的。東印度公司駛往家國的船舶經常裝載90%,有時高達98%的黃金,只有10%的貨物是商品。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781-1790年(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間,流入我國的白銀達1,640萬兩,1800至1810年(嘉慶五年至十五年)則達2,600萬兩。1827年(道光七年)以前,英國多次在廣州試售英國印花布、剪絨及天鵝絨,虧本達百分之六十以上;1826年(道光六年)輸入棉布,也虧本百分之十左右。因為富裕的我國人對西方認知極少,自然興趣缺失而多使用家國絲綢,而窮人則根本買不起。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8世紀,英國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晸策,而清朝則以白銀作為貨幣,由於與清朝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英國利潤受損巨大。稅率方面,清朝對英國進口貨物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腐敗和貪婪,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許多不可預估的費用。這些種種我國特色的經商環境,都是千辛萬苦遠赴而來的英國商人所不能忍受的。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在1830年(道光十年)以前,家國人在對外貿易上經常是出超,白銀不斷地從印度英國和米國向我國輸出。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取銷東印度公司貿易壟斷權以前,英國對家國年輸出總值只有60萬英鎊,而1836年(道光十六年)達到1,326,388英鎊,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增加到2,394,827英鎊,到1852年(咸豐二年)便達到300萬英鎊左右。從家國輸入茶葉量在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不超過16,167,331磅,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便達到50,714,657磅,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是57,584,561磅。需求量增長非常迅速。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鴉片由罌粟提煉而來,在唐代中期(公元7世紀末或8世紀初)由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傳入我國,家國人稱其為“米囊”或簡稱“白皮”。明時稱為烏香、合甫融、鴉片、阿片或阿芙蓉,南洋諸國以為貢品,市鎮亦有貨賣,價值與黃金相等,葡萄牙人自印度來粵,輸入漸漸增加。16世紀晚年(明中葉),海關開始徵稅,列入藥材項下,主要用來做止痛安神的藥;為求享受而吸食鴉片的情況很少。但在明朝中期開始,鴉片開始作為春藥受民間富有人家歡迎,明末醫學大家張介賓在《景嶽全書》卷五十九《固陣》一條中收有七種含有鴉片成分的春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指出鴉片為時人房中術所用。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家國開始出現吸食鴉片的記載,據稱當時在臺灣一些人將鴉片與菸草混在一起吸食,這種做法在17世紀60年代傳到福建和廣東,在那裡,吸食的方式得到改進:吸食者就著燈火燒化鴉片,並用一根竹管來吸。吸食鴉片迅速成為有閒階層的一種時尚,不久後甚至連窮人也沾上這種習慣。對鴉片的需求導致外國進口的鴉片增加,也導致在四川、雲南、福建、浙江和廣東種植罌粟。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其淫蕩傷人,予以禁止,但所指為菸草與鴉片合制之鴉片煙,並非鴉片本身。因吸食鴉片極容易上癮,導致健康衰退而不能勞作成為廢人。1796年(嘉慶元年),我國裁停鴉片煙稅,視為禁品,嘉慶皇帝明令取締進口和種植。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英國人取代葡萄牙人成為鴉片貿易的領頭羊,是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獲得種植鴉片的壟斷權——由孟加拉國掌管從播種到在加爾各答出賣成品的一切事宜。東印度公司被維多利亞女王吊銷許可證。東印度公司在得知家國禁菸之後,轉而將鴉片的銷售權讓給持該公司執照經營航運的港腳船去做,港腳商人系得東印度公司許可,來自印度之商人,港腳(Country)為譯音。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在早期的對外貿易中,清朝一直處於優勢的地位。但隨著鴉片的大量輸入,從根本上逆轉這種局面。自1800年(嘉慶五年)起,鴉片開始大量輸入我國。此時英國人已佔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罌粟種植地印度,英國從印度裝運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清朝嚴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場仍然存在。“嘉慶初食者甚少,不二十年,蔓衍天下,自士大夫以致販夫走卒,群而趨之,靡而不返。”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另一方面,“東印度公司在這些年中,卻是單單靠他們對華貿易中的利潤來支付他們股票的利息。”鴉片商人泰勒說:“鴉片像黃金一樣,我能在任何時候賣掉它。”因此鴉片走私日益擴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4000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已猛增到40200箱。此後,鴉片氾濫導致的經濟方面的問題也浮現出來,由於鴉片輸入激增,中英貿易逐漸變化,英國由入超變為出超,並反使家國入超,令家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1837年,鴉片氾濫導致的問題終於到了清朝晸府非立即採取堅決措施不可的地步”。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早在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帝就頒佈過禁菸令,禁止販賣和吸食鴉片,但並沒有禁絕。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西方鴉片商人仍然勾結當地官僚,千方百計走私偷運鴉片到家國。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鴉片專賣權。至1838年(道光十八年),西方鴉片商人向清朝輸入鴉片數量逐年遞增,導致清朝每年全部出口的絲、茶、土產,均不足以抵償進口鴉片的煙價,長期的鴉片貿易,造成清朝國內白銀大量外流,銀元枯竭,銀價上漲,工商停滯,國窮民困。當時吸食者上至貴族官僚、下至販夫士兵,隨著鴉片氾濫愈演愈烈,最終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836年(道光十六年),英國晸府代表、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揚言要用武力對付家國。同年,英國資本家在倫敦成立“印度和家國協會”,這個協會經常向英國晸府提供情報,敦促英國晸府加緊侵略家國。1836年11月12日(道光十六年十月四日),江南道御史袁玉麟奏摺: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今日之弊,事事以辦不動三字藉口,而其尤為因循遷就者,莫如鴉片弛禁之議。……紋銀出洋,誠為可慮……鴉片開禁……是撤藩籬而飼虎狼也……雖日禁兵丁,而終無淨禁之日……天下之患,莫大於一發而不可收。

兩廣總督林則徐進言道光禽帝:“鴉片流毒於天下,法當從嚴。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無股慄?”1838年6月(道光十八年閏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上書道光狗皇帝。奏摺節錄如下: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吸食既久,則食必應時,謂之上癮,廢時失業,相依為命,甚者氣弱中幹,麵灰齒黑,明知其害而不能已,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両。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至二千餘萬両。自十四年至今,漸漏至三千萬両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両。以家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1838年12月底(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清朝道光狗皇帝頒佈《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八日,8天之內,召見林則徐8次,每次約兩三刻。賜予林則徐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授以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口事件,節制水師,清查鴉片來源之重任。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1839年3月(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兩人合作,積極整頓海防,防禦外敵入侵。3月10日(正月二十五日),林則徐開始採取行動,發出曉諭兩道,給各國夷人,說明通商之利,販煙之罪,限期將鴉片盡數繳官,不得絲毫藏匿,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他聲稱法在必行。另一道系給行商,責令繳煙、具結。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英國商人總以為家國官員做事一向是虎頭蛇尾,只需略事敷衍,即可了結。林則徐下令中斷貿易,撤走英國商館中的華人買辦和僕役,並派士兵包圍商館,並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漢奸。義律得知消息,於1839年3月24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十日)自澳門趕至廣州,與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館裡六個星期,與外界交通隔絕。3月27日,義律屈服,直接向林具稟,願將英國人經手鴉片悉數清繳,同日佈告英國人遵照,總計共有鴉片20,283箱。其中,怡和洋行上繳鴉片7,000箱,寶順洋行上繳鴉片1,700箱,旗昌洋行上繳鴉片1,540箱。義律告訴英商,英國晸府會賠償他們的損失,英商拒絕具結不再販賣鴉片。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林則徐請示過道光禽帝之後,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每個長150英尺、寬75英尺、深7英尺)。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實行銷燬,歷時22日。“在世界歷史中,一個非基督教的君主寧願銷燬損害他的臣民的東西,而不願出售它來裝滿自己的腰包,這是唯一的一個實例。”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前清王朝一直保持80萬常備軍,但是既不注重將領的培養,又忽視部隊的訓練。提升將領,片面強調行伍出身,對於武科出身的往往不予重用。這樣,將領的文化水平一般都比較低,加上缺乏嚴格的培訓,不但平時組織部隊訓練難於勝任,戰時指揮作戰更是笨拙無方。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清軍在訓練時規定有春操、秋操、冬季行圍等制度,但往往敷衍應付,而且只偏重於演陣圖、習架式,近於演戲,基本上沒有脫離冷兵器時代的密集陣式,對於實戰毫無裨益。浙江清軍“於炮位應裝藥彈數目,尚未能知,則其平日所稱演放炮位,系屬虛文塞責,已可概見。防堵海疆,首重大炮,而浙江水路各營鎮將備弁,能知放炮之法者,惟黃岩鎮標中營遊擊林亮光尚稱諳練,餘則絕少其人,各處海口,所安炮位,幾同虛設。”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東南沿海諸省為清朝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清朝重點佈防地區,其廣東駐軍7萬,福建6萬,浙江4萬,江蘇5萬。1800年(嘉慶五年),清晸府查禁鴉片,英國的武裝走私商船活躍於廣東沿海。1830年(道光十年)以後,英國派遣軍艦兵船前來家國沿海,保護鴉片走私,引起清廷的警惕,但未能採取有效的戰備措施。1834年9月(道光十四年八月),發生兩艘英國軍艦強行闖入珠江,擊毀虎門炮臺嚴重事件。事後清朝任命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到任後,查勘要塞,整頓水師,加築炮臺,添鑄大炮,使廣東海防尤其是虎門的防務,得到鞏固。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廣州作為當時清廷規定的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為鴉片貿易主要地區。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在嚴厲禁菸的同時,與鄧廷楨、關天培一道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海防。這些措施是:整頓水師,嚴肅軍紀,演練槍炮,在虎門添置購買西洋大炮300餘門;在尖沙嘴、官湧等處新建炮臺;購置西洋大船,改裝民船,招募團練,又抽調廣東內地營汛防兵進駐虎門要塞,使得東南沿海防務大為增強。

第1378回: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流毒虎門銷煙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Opium as a medicinal ingredient was documented in Chinese texts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but the recreational usage of narcotic opium was limited. As with India, opium (then limited by distance to a dried powder, often drunk with tea or water)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by Arab merchants. The Ming dynasty banned tobacco as a decadent good in 1640, and opium was seen as a similarly minor issue. The first restrictions on opium were passed by the Qing in 1729 when Madak (a substance made from powdered opium blended with tobacco) was banned. At the time, Madak production used up most of the opium being imported into China, as pure opium was difficult to preserve. Consumption of Javanese opium rose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after the Napoleonic Wars resulted in the British occupying Java, British merchants became the primary traders in opium. The British realized they could reduce their trade deficit with Chinese manufactories by counter-trading in narcotic opium, and as such efforts were made to produce more opium in the Indian colonies. Limited British sales of Indian opium began in 1781, with exports to China increasing as the East India Company solidified its control over India.

The British opium was produced in Bengal and the Ganges River Plain. Rather than develop the Indian opium industry themselves, the British were able to inherit an existing opium industry from the declining Mughal Empire, which had for centuries profited by selling unrefined opium inside the empire. However, unlike the Mughals the British saw opium as a potentially valuable export. The East India Company itself neither produced nor shipped opium, but did set the horticultural laws allowing for opium cultivation and actively facilitated the transport of the drug to company-controlled ports. From Calcutta, the company's Board of Customs, Salt, and Opium concerned itself with quality control by managing the way opium was packaged and shipped. No poppies could be cultivated without the company's permission, and the company banned private businesses from refining opium. All opium in India was sold to the company at a fixed rate, and the company hosted a series of public opium auctions every year from November to March.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mpany-set price of raw opium and the sale price of refined opium at auction (minus expenses) was profit made by the East India Company. In addition to securing poppies cultivated on lands under its direct control, the company's board issued licences to the independent princely states of Malwa, where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poppies were grown.


第1379回:第一次鴉片戰爭敗,羞辱近代史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