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的“鍋”甩給中國此路不通

陶短房 旅加學者

3月25日,在G7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外長視頻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試圖拉其他國家共同將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稱作“武漢肺炎”“武漢病毒”,結果遭到其他與會國一致反對和抵制,最終導致聯合聲明無疾而終。

無獨有偶。3月26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據稱NBC轉述多個外交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代表試圖在未來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中加入“新冠病毒源於中國”的措辭,導致安理會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聯合聲明討論陷入僵局。儘管這一“三道彎轉述”的消息是否屬實尚待其他消息來源佐證,但近期美國一再試圖將“疫情鍋”甩給中國的動作一而再、再而三,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把疫情的“鍋”甩給中國此路不通

但事實證明,這種甩“疫情鍋”的做法雖能在極個別地方、人群中偶爾掀起一些漣漪,卻終究此路不通。

首先,世衛組織在2月11日宣佈將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時就由總幹事譚德塞做出官方解釋,稱“名稱制定是在世衛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的,旨在避免將該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相關聯,同時也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冠狀病毒疫情提供一個標準格式”。此前,鑑於2013年“中東呼吸道綜合徵”(MERS)的命名引發廣泛爭議,2015年5月世衛組織曾專門發佈《新發傳染病命名建議》,呼籲科學家、各國衛生部門、全球媒體“避免因疾病名稱而給某個國家或個人帶來不利影響”。在這份文件中,世衛組織特別指出,“中東呼吸道綜合徵和‘西班牙流感’的命名給相關國家、地方和民眾造成了‘汙名化’傷害”,一些媒體和專家也指出,諸如“西班牙流感”(實際上並非起源於西班牙,只是因為爆發於新聞管制嚴密的一戰期間,而西班牙未參戰新聞環境寬鬆所以被大量報道)、“德國麻疹”、“日本腦炎”(僅僅因為發現這兩種病症的科學家分別來自德國和日本)等以地域、動物、個人命名的病症既缺乏科學依據,也毫無必要地引發了有針對性的歧視、排擠和暴力。此次美國密集、統一在官方口徑渲染“中國肺炎”、“武漢病毒”,是在世衛組織正式命名,尤其明確指出反對“地域性命名”及反對理由後所作,除極個別人隨聲附和外,任何有基本良知的國家、組織、媒體和個人,也不會在臺面上公然應和,冒天下之大不韙——畢竟,這樣做非但師出無名,且難免有一天自己也成為新的“背鍋者”。

把疫情的“鍋”甩給中國此路不通

其次,疫情在中國國內爆發之初,抱著“事不關己”心態的特朗普曾“隨大流”稱讚中方“防疫努力”,並使用了對疫情規範的稱呼,其“甩鍋”始於蓬佩奧等“隊友”。隨後他本人於3月初、中旬在疫情“國際化”並開始大規模侵襲美國本土之際開始“跟進”,甚至被本國媒體曝出刻意在講稿中臨時劃掉準確用詞、改為“中國病毒”之類的細節。對於這種“小動作”,熟悉美國政治操作的人很容易辨識、判斷為“選舉年的選舉操作”——魔術能獲得觀眾共鳴的關鍵,在於把戲不被拆穿,既然這麼多人都知道“套路”,“戲劇效果”當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性疫情,多個國家累計確診數、死亡數都超過中國大陸,另一些國家、地區看似絕對數字不高,但考慮到人口基數已相當恐怖,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到,當務之急是全球團結協作,共同“抗疫”。3月26日在G20“網絡特別峰會”上,各國的態度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中國雖然最早暴發疫情,併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和巨大犧牲,但同時也是最早獲得防疫階段性成果的國家,積累的正反兩面經驗、教訓彌足珍貴,可供其他疫情告急國家借鑑、汲取,從而避免走更多不必要的彎路,減少物質損失和人員犧牲。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率先開始恢復元氣的中國,也能為更多陷入防疫苦戰的國家、地區、民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此時此刻,追隨“甩鍋”不足以損人,更無從利己。

把疫情的“鍋”甩給中國此路不通

還應看到,隨著疫情在美國的發展,特朗普較其某些隊友更早意識到,“甩疫情鍋”等手法,對自己的選情非但無益,且很可能有損。3月27日,他在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悄然把“主基調”變成了“團結抗疫”;3月30日,他亮相“福克斯和朋友”專欄64分鐘之久,更主動表示,自己此前總絮叨“中國病毒”之類“大家彼此彼此,誰也不要太在意”,強調“美國應該和任何國家(友好)相處”。有媒體觀察到,他又在發言稿中刪去“中國病毒”之類措辭,改為規範措辭。

當然,世界之大,有意借汙名化他國“甩鍋”、迴避對自身責任追究者,也絕非只有一兩個國家。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共同抗議,仍然任重而道遠。(責任編輯: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