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就業困難人員有大禮包了

據臺海網報道

以前,就業困難群體要自己到社區去登記,才能享受各項扶持優惠政策;從現在起,就業困難群體的認證不需要群眾自己跑腿了,政府會在系統裡自動認證,並將服務送上門。

昨日,廈門市人社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困難群體就業幫扶促進困難群體增收開發困難群體人力資源的意見》,給就業困難群體送上一個“政策大禮包”。

《意見》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近期,市人社局還會出臺具體實施細則。

亮點1

實名制管理,無須自己申請

市人社局總會計師、新聞發言人陳國榮說,廈門是一個勞動力輸入型城市,在廈就業人員有70%左右為非廈門戶籍的外來人員,本市就業人員只佔30%左右,企業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對外依賴程度高、流動性大等特徵明顯,本市戶籍勞動力就業供求矛盾不突出,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但困難群體結構性就業矛盾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此次出臺的新文件提出,廈門將開展就業困難群體實名制管理服務。通過橫向數據共享、縱向數據聯動和線下入戶信息調查,建立動態更新的就業困難群體數據庫,全面準確掌握廈門市就業困難群體實名制信息,在確保全市就業困難群體“底數清、情況明”的基礎上,集中資源開展精準就業幫扶。

也就是說,就業困難群體的認定不需要群眾再去跑腿申請了,系統會自動比對,並將人員信息發送至各個社區,社區網格員將會送服務上門。

亮點2

戶籍地、居住地靈活登記

如今,很多市民的戶籍所在地與居住地不統一。本次新政提出,在本市範圍內異地居住的困難群體,由居住地所在村居進行登記管理服務,納入所在鎮街、區就業困難群體幫扶的人員信息數據。

就業困難群體也不是“終身制”。新政建立了就業困難人員退出機制,規定了7種退出情形。退出後再符合規定的認定條件,可重新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

在完善就業困難群體實名制數據庫建設和企業用工需求開發、促進崗位供求智能匹配的基礎上,人社部門還將通過政策導向,一方面鼓勵就業困難群體到企業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增收;另一方面支持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開發人力資源。

亮點3

享受優惠政策,可全程網辦

雖然認證不需要跑腿了,但要享受優惠政策,還是要提出申請。不過,新政出臺後,這項申請也很簡單,申請人只需動動手指頭即可完成。

新政實行申請、審核、發放全程網辦。在對公全程網辦基礎上,人社部門建立就業困難人員個人獎勵和崗位補貼發放平臺,實行申請、審核、發放全程網辦。同時,加強幫扶資金使用風險防控,實行經辦全程留痕、可追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