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最近,一位許久不見的人,似是逐漸高調起來——


范冰冰。


自2018年10月偷稅漏稅案蓋棺定論以來,范冰冰一度銷聲匿跡。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作品、紅毯、代言……統統不見了蹤影。


但她並沒有徹底消失。


這一年半來,范冰冰一直堅持不懈往外丟石子鋪路。


最近,這“石子”丟得愈發頻繁了。


大片拍了起來,雖然不是國內的——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美貌話題隔三差五——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作品也同步跟上了——


一部由她配音的疫情類紀錄片在前幾天上線。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甚至,一部由她主演的電影也被放了出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得不說,這一套在復出的邊緣瘋狂試探的操作很“范冰冰”。


作品未到,話題先行。


比起演員,更是明星。


一直以來,范冰冰身上的“明星屬性”要遠超過她的“演員屬性”。


然而,很不幸的是——


范冰冰的“明星屬性”已死。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可能有人想槓——


既然已死,就讓她無聲無息地涼得了。


飄為啥要寫?!


因為現狀很奇怪,倒不是說范冰冰本人如何,而且這種狀態值得聊聊。


當下大部分人都想範早點涼,可一部人又總在貴圈明星或乏味、或作妖的時刻,想起冰姐——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頗有點喚“狐”歸山,驅散綠茶的味兒。


這兩類人群是否有重疊,飄不能斷定。


畢竟飄就常在懼怕柯以敏和呼喚柯以敏兩種狀態中反覆橫跳。


此外,還有第三類人——


對范冰冰當下的營業效果有誤解的人。


看見她的一些小動作,輕易就能上熱搜。


就覺得這姐雖不在江湖,但依然能打趴一群。


可,真是這樣嗎?


犯下原則性錯誤淡出的范冰冰,真的還能翻身嗎?


不妨從她最近的一部電影開始說說——


《畫框裡的女人》。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以下簡稱《畫框》


《畫框》並不是新片。


2013年籌備,2017年底在戛納電影節公映,2019年7月25日本上映。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但在國內,它的結局再明顯不過了。


這片到底怎麼樣?


《畫框》看起來還蠻唬人的。


中法合拍,中方演員陣容看上去也拿得出手——范冰冰、黃覺、金士傑、吳越。


內容簡介也寫得像模像樣——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一堆大詞堆砌在一起,“全景式”“宮廷權力鬥爭”“眾生相”……


片源流出後,范冰冰的粉絲團發微博宣傳,措辭優美、情真意切。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恍惚間讓人以為這怕不是《甄嬛傳》第二吧?


但事實呢?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豆瓣評分3.9。


毫不誇張地講,這分高了。


范冰冰粉絲團推薦這片子的大段措辭雖然都是彩虹屁,但有一說一,有一句還是很對的——


電影《畫框裡的女人》讓人無法忽視,更加無法遺忘。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畫框》爛到讓人無法忽視,更無法遺忘。


全片107分鐘,處處透著一股子粗製濫造。


粗製濫造到什麼地步呢?


宮鬥靠宮女。


皇后(范冰冰 飾)坐在那裡看中了其他小姐妹的一把團扇。


小姐妹慌忙跪下遞上扇子。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伴隨著這個動作,是不用加大音量就直直鑽進你耳朵裡的小宮女的“竊竊私語”:


你看她看了,你看她看了,你看她看了。


真在宮裡,如此沒大沒小還嘴碎,早被拖出去亂棍打死了吧。


劇情靠旁白。


畫師給皇后作畫,結果東西掉了,不可避免地,一個偶像劇的橋段——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而這一眼,情有幾分,全靠旁白一五一十地給你念出來。


“他的目光真的很特別。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男人看女人。在他面前,我好像頓時覺得自己鮮活了起來。我們之間,好像是有一種很奇怪的交流。”


……


皇后娘娘,這周圍還這麼多人呢。


您注意身份。


畫師拖出去杖斃。


情節脫離實際吧,氛圍也都靠特效。


而每一個特效擺在那裡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和一陣摸不著頭腦。


開頭是一個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直懟鏡頭的詭異摳圖特效。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中途,皇后對西洋畫師暗生情愫,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半透明的皇后和她隔空對話。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兩人互相吸引產生好感,則是一個血腥又不知所云的長達30秒的留白。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再加上背景音樂極其詭異……


這到底是什麼跟什麼?


要劇情沒劇情,要內核沒內核。


這片子擺這麼個陣容到底有什麼意義。


琢磨半天后,飄一下子頓悟——


要什麼自行車,這只是一場范冰冰的宮裝秀啊。


在《還珠》裡還是飾演紫薇格格身邊的丫鬟金鎖的范冰冰。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到了《畫框》裡搖身一變,成了五阿哥永琪的額娘。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時隔20年再演清宮戲,身份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於是,在裡面范冰冰每出一次場,就要換一套衣服。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唇紅齒白、明眸皓齒。


符不符合歷史不重要,美就完了。


《畫框》看似陣容文藝高級,其實內裡粗製濫造。


歸根結底,不過是范冰冰的一個打著眾生相旗號的美貌噱頭。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范冰冰選擇“美貌噱頭”這個路數,不難理解。


畢竟在此之前,“美貌噱頭”這招在范冰冰這裡,屢試不爽。


一是,顏值確實無可比擬。


B站上搜范冰冰,就會出來一堆舔顏向的剪輯。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從范冰冰作品裡的造型,到大片、紅毯,她的顏值從未掉線。


就連如今氣場全開的章娘娘,早年走紅毯,在她面前也有黯然失色的時候。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二是,“美貌噱頭”這招,范冰冰確實耍出了花樣。


拍完《我不是潘金蓮》之後的一次採訪中,范冰冰說了句大實話——


長得漂亮的人挺多的

大家都可以靠臉吃飯

為什麼沒有人成為范冰冰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靠臉吃飯的人不少,但沒有人能成為范冰冰。


為什麼?


對於很多明星或者流量而言,靠臉吃飯是被動的——顏值被看見、被消費。


顏值垮了,顏粉也就散了。


而范冰冰呢?


前期她的“美貌噱頭”或多或少,是被動的、順勢而為的。


早期的很多古偶劇裡,范冰冰的角色,多是花瓶的角色。


美豔不可方物,但也僅此而已。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但,後期的范冰冰,顯然漸漸掌握了主動權。


觀眾對於她美貌的討論是她一手促成的。


那些紅毯上吸睛無數的龍袍裝、仙鶴裝、青花瓷裝,哪個不是她明晃晃擺出來的話題引子。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而導演對她美貌的使用,也是她默許的。


從楊貴妃到武則天,再到巴清。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人設不同,故事各異,但個個都是她彰顯自己美貌的利器。


她甚至還會在這“美貌噱頭”上一再加碼,不斷強化。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美貌和話題,都是她一手經營出來的籌碼。


但范冰冰比其他空有“美貌噱頭”的人玩法高級的地方在於,她清楚地知道,空有這些保鮮週期不會持久。


因而,她的翻身,也都掌握在她自己手裡,由她自己一手促成。


和李玉的二度合作——《觀音山》。


由於之前的《蘋果》上映後遭禁,當李玉再次伸出橄欖枝時,從家人到團隊都強烈反對她接這部戲。


但她認定了李玉能拍出她想要的東西,執意接下了這部戲。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和馮小剛合作《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發過一條微博說:


這角色不討好也不要博同情,不能往漂亮化妝,沒有特寫和近景,拍的戲可能有一半要剪掉……拍攝完成前不會有媒體探班和宣傳。你接受嗎?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這個要求很顯然,是她要拋棄她苦心經營的美貌、話題和噱頭。


但她欣然答應。


不僅如此,還格外盡心盡力。


戲裡李玉蓮的造型一出,她看了半天覺得不滿意。


不夠醜,也不夠土。


於是主動找到馮小剛提議,“能不能收一些這個農村婦女真正自己穿的衣服”。


整個人往醜了扮,沒人認出她來了,反倒高興。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拍戲的時候,也不似空有美貌的花架子流量。


《我不是潘金蓮》開拍之前,導演突然告訴他們要在戲裡說方言。


於是,當地人把臺詞錄下來之後,她就真槍實彈地開始學習,反覆訓練。


於是我就開始每天聽錄音

一句一句學,一句一句學

剛開機的幾天

我可能只睡了一兩個小時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她往這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也都有所得。


和李玉合作的《觀音山》,讓她拿下了東京電影節影后,甚至還助力她成為了下一屆東京電影節的評委。


《我不是潘金蓮》也收穫頗豐,入圍了五項金馬獎,拿下了金雞獎。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所以,你看,沒“東窗事發”前的范冰冰始終是手握主動權的。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也最懂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能力,去塑造作品。


但她最高的作品,不是她的戲、她的造型,而是她這個人本身——


“范冰冰”。


而到了《畫框》呢?


她的演員屬性和明星屬性都沒能發揮出任何作用。


作為演員,這個只有3.9的電影稱不上是作品,甚至沒有人拿它當正經電影。


作為明星,她引以為傲的美貌噱頭,也沒能激起水花。


甚至以此為引子,連罵聲都沒引來。


顯然,范冰冰慣常的操作和路數,這次徹底失效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為什麼失效?


或者可以先談談。


“美貌噱頭”這類操作,為什麼對從前的范冰冰來說,極其有效。


被叫作“流量花鼻祖”“話題女王”的范冰冰。


長久以來,大家只注意到了“她是開啟炒作時代的第一人”這層意義。


卻忽略了,她不僅是“第一個”,還是難得有本事把這套模式做到極致的人


范冰冰其實是豁得出去,但又比較敏感的人。


這類性格的人,情緒不容易被外界冒犯,也不會把自己包在小世界裡,斷掉往來外界的通道。


她們懂得自省——習慣靜靜地聽,汲取有用信息,化被動為主動。


如果把范冰冰幾個時期做粗略劃分,會發現,匹配她自始至終的野心的,正是這類性格帶來的執行力。


《還珠》開啟知名度的演員早期,范冰冰是出了名的工作拼。


《萍蹤俠影》《少年包青天》《塵埃落定》《小魚兒與花無缺》,作品一部又一部。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炒作話題打響國民度時,范冰冰做好的,是另一種,做明星的“敬業”。


一個典型例子。


那時的范冰冰,觀眾罵,媒體喜歡——因為她好採訪。


不是說門檻低,而是說不費勁。


簡單聊兩句的,她主動送梗。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深度報道,她也有表達慾望。不會讓記者沒得挖,也不會表現出不想讓你挖。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和范冰冰接觸過的記者,很多都提過,感受得到范冰冰的敏感。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她注意得到對方的細微狀態、外界的反饋,再主動給出對形象經營的有利反應。


到了如今沒資格談愛惜羽毛的時候,她也拉得下臉。


和王思聰前女友雪梨直播賣面膜;出席濟南微商活動,以粉色西裝上熱搜。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你說這些是沒得選之後的被動操作?


不見得。


她完全清楚觀眾最在意一個演員的什麼,和如何做才可能挽回口碑。


每一步,顯然都是經過思考,把所剩不多的資源,儘可能地充分利用。


繼《蘋果》《觀音山》《萬物生長》後,今年傳出再度和李玉合作。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完全不怕人嘲,復出目的性明顯,品相難看。


這種心態上的“堅定不催”,指向的事實是——


范冰冰,從始至終,是吃美貌紅利,但不是靠美貌吃飯的女星。


有目的性、野心,更有與之匹配的現實主義態度、執行力。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甚至,這樣有野心的人,態度也不高傲。


是高情商、會做事的性格。


當年劉雪華向瓊瑤推薦她出演《還珠》,范冰冰自己建立工作室當製作人的第一部劇《胭脂雪》,就邀請了她出演。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這也註定了,她和後來公認的“話題女王”接班人,楊冪不同。


都是演員當了多年半紅不火,最後靠黑紅炒作走上事業巔峰的女星。


路線看起來幾乎一致,其實大有區別——


一個有魄力“開創”,在國內娛樂圈把“經營人設”這個點子,實現到極致。


一個卻充其量是模仿前人,不斷迎合爆款。


一個敢取捨,一個眼光短淺得多。


對待相熟且合作過的導演的態度——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對待旗下藝人的態度。


彭小苒簽約范冰冰工作室不久,就主演了《東宮》,迪麗熱巴卻作配了很多年。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范冰冰,屬於能看清和接受,自己真正有幾斤幾兩的人,不會去做盲目的證明。


都想要拿演員類獎項鞏固地位,範會選擇合作過的導演。


畢竟正經一回,就絕不白白浪費這期間投入的時間、人脈、資源。


楊冪呢,電影出來之後,只剩一個點能勉強讓人挽一挽——


她難得努力了。


流量明星這條路,如今被無數小花複製。


但沒有一個人,比范冰冰走得極致,走得更好。


那,為什麼如今還是失效了?


因為范冰冰傾注心血打造的,始終是“范冰冰”這個品牌。


她的事業野心,不在於只做好其中任何一個,女演員(演戲),東方美貌代表(時尚),商業價值(投資)。


演員,是她身上的眾多標籤之一。


拿影后,只是在為這“標籤”加冕,以示正統。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但爛作品,不會徹底毀了范冰冰。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對她來說,美貌、作品、話題都是“營業武器”。


她所具備的,真正能打動路人、引發關注、攪動娛樂圈的那股的強大力量。


不來自她的任何一個“武器”,而來自范冰冰本身——


或許是“女星成功學”在她身上的投射;


或許是對世俗感美貌巔峰的想象;


說不清道不明。


范冰冰,走的就是明星屬性大於演員屬性這條路,且走到了極致。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雖然,太危險了。


一旦她的野心過剩,走過了界,一切風光也會瞬間終結。


當觀眾因為稅務風波,不想再關注她的動態,甚至不願提起她。


觀眾口碑和路人好奇心徹底跌回零。


范冰冰的明星屬性被殺死了。


演員屬性?


爛作品不曾毀了范冰冰。


那麼相應的,好作品也不會徹底拯救她。


《畫框裡的女人》這部作品的遭遇,也許就是范冰冰本人的遭遇——


明星屬性已死,演員屬性式弱。


即便未來,她真的又和被認為“最會拍范冰冰”的李玉,又合作出了一部好作品。


注意力又能挽回多少呢?


范冰冰很難翻身了。


大家偶爾感慨的那些“江湖不見她身影,卻到處是她的傳說”。


似乎在說,只要她復出,就能重回頂峰。


但,細看下來,又實在太縹緲了些。


熱搜望過去——


不再是那個作品、獎項、新聞、醜聞都為范冰冰這個大名服務的人。


而像個亂抓的小藝人一樣,營業一些裙子,造型,頭髮……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不會涼的話題女王,還是輸了


這是沒頭蒼蠅的存在感。


而不再是花樣百出的么蛾子。


又或是帶針的美人蜂。


即便,她還是那個,不計代價,也有潛力玩轉娛樂圈的“第一人”。


手中卻再無籌碼——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丟的。


范冰冰的敗勢,不在於熱度退了多少。


也不是說,每次有什麼動向就能上熱搜,這就標誌著,她還是范冰冰。


而是從可以攪得天翻地覆的漩渦中心,跌落成隨波逐流的,她已經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