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自爆”後,該何去何從?

最近有沒有看到這樣的場面,


瑞幸“自爆”後,該何去何從?

肯定很多人會說少見多怪,不就是咖啡店爆個單嗎?不不不,是心動啊。瑞幸“自爆”了

4月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監管文件,裡面說明了瑞幸咖啡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間,交易額被跨大了22億人民幣,涉嫌財務造假。這事還得從兩個月前說起;

2020年2月1日,做空機構渾水發佈了一份匿名的指控報告,爆料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瑞幸咖啡因此股票盤中最大跌去26.5%。

2月3日,瑞幸在sec公開回應,否認所以指控。

2月5日,美國部分律師事務所開始對瑞幸集體訴訟。

2月10日,瑞幸連續發佈了15條超過5%的重要公告。涉及股東股權事宜。

3月27日,瑞幸宣佈任命兩名新的獨立董事。

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別委員會,啟動內部調查,"自爆"公司存在22億元的財務造假,消息一出,瑞幸股價一夜暴跌75%。

同時,渾水機構也沒閒著,聯合國內的匯生和久謙兩個諮詢機構對瑞幸展開來了各方面的調查,通過兩個月的時間發酵。瑞幸“自爆”其中既有瑞幸內部的原因也有美國製度的原因。

瑞幸“自爆”後,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們先來了解下瑞幸咖啡和幕後操控。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8年3月28日,2019年5月17日赴美上市,18個月就IPO的全球最快紀錄公司。不到一年時間,2020年4月2日,瑞幸公佈一份“偽造22億元交易”的內部調查報告後,股價又以最快速度閃崩,40分鐘5次熔斷,股價暴跌75%,逾300億市值蒸發。

瑞幸咖啡脫胎於神州系,CEO錢治亞是瑞幸咖啡的操盤人,董事長陸正耀。

還記得那句話嗎?

"我不會輕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從糧草,彈藥到部隊,全部調集完畢

沒錯這就是董事長陸正耀說的。

陸正耀原本只是中國電信的一個通訊代理,直到2006年,他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讀EMBA,在那裡認識了一群厲害的人,彪悍的人生才從此開啟。

他的一個學長劉二海,在陸正耀讀EMBA時,就已經是聯想投資執行董事。劉二海在轉行做投資前,做的也是通信行業,同行聊起來話題多,跟陸正耀一來二去越來越熟。

當時,陸正耀剛剛效仿美國汽車俱樂部,創立了聯合汽車俱樂部(UAA),劉二海則剛剛轉型做起投資人,二人一拍即合,UAA成了劉二海投資生涯中的第一個項目。

UAA甜頭之後,陸正耀快速進軍租車行業,2007創立神州租車,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神州租車資金鍊命懸一線,劉二海所在的君聯資本(前聯想投資)出手相救,自此二人關係更近一步。

後來經劉二海介紹,陸正耀又結識了華平投資集團亞太區總裁黎輝,據劉二海回憶,那時三人經常一起聊生意。2012年,神州租車赴美上市失敗,再次遭遇資金危機,華平投資出資2億美元,才穩住了局面。

劉二海、黎輝、陸正耀的“鐵三角”關係,在歷經神州租車的磨鍊後,愈發密切。前兩人負責提供資金彈藥,陸正耀則專心“打仗”,強勢介入完全陌生的行業,利用資金優勢,集中高舉高打,迅速催熟企業。

神州租車最終登陸港交所,“鐵三角”迎來第一次資本盛宴,早期投資人及創始團隊,在短短9個月內,拋售42%的股份,合計套現了16億美元離場。其中,黎輝所在的華平投資減持了7.09%的股票,賣了3.96億美元,減去2億美元的投資本金,淨賺1.96億美元。


這個套路,在瑞幸咖啡身上再次上演。這時劉二海、黎輝憑藉神州租車等一系列投資,已經在業界名聲鵲起,分別成立了愉悅資本和大鉦資本。

瑞幸咖啡A輪時,愉悅資本、大鉦資本、君聯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聯合投資2億美元,估值為10億美元。短短3個月後,愉悅資本、大鉦資本、GIC本再次聯手追投2億美元,估值已經飆到22.22億美元。

君聯資本是劉二海的前單位,GIC是大鉦資本的LP,投資依舊在“鐵三角”內部流轉,估值卻不斷走高,旁人難以插足。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騰訊以及阿里巴巴均曾對瑞幸表露過投資意願,但都被陸正耀拒絕了,理由是怕商業模式被大規模複製。

瑞幸上市後,黎輝主導的大鉦資本又一次玩起減持,套現了2.3億美元。大鉦資本表示,這次減持已收回當初對瑞幸資本的投資。

紙還不是包不住火,2020年4月2日,瑞幸"自爆"公司存在22億元的財務造假,瑞幸股價“瀑布”了。


瑞幸“自爆”後,該何去何從?


操作風騷,像極了賈老闆。

神州系出身的陸正耀,再次將瑞幸咖啡快速推上市後,“看準風口、成立公司、鉅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謀求IPO”,這套“陸式資本術”一度受到追捧。

但此次爆雷擊穿了陸式資本催生的泡沫。瑞幸的跌宕故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賈躍亭和他創辦的樂視。

2010 年 8 月 12 日,樂視網登陸創業板,開盤當日上漲 47.12%,成為中國視頻行業第一股。在此後上市的7年中,樂視融到300.77億元。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也藉此光宗耀祖了一回”。

樂視上市之際,華興資本 CEO 包凡曾直言:“一個排名 17 的視頻網站,卻有業內第一的財務指標,變戲法啊。”此後的2015年5月,雪球網有文章質疑樂視2014年年報注水嚴重,6月,華南基金分析師楊曉磊實名公開質疑樂視網2014年年報。

此後2017年7月6日,賈躍亭在其個人公眾號上發佈《我會盡責到底》的文章,樂視資金鍊近乎斷裂的情況被公之於眾。

當時大家都勸賈躍亭不要公佈,公佈後市場會對企業的信心產生毀滅性打擊。

但當時賈躍亭已經知道事情無可挽回,此後辭職、遠走美國一系列事件眾所周知。如今,樂視2019財報顯示淨虧損112.82億元,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的風險。

樂視的故事與瑞倖存在很多相似處。都是上市後股價暴漲,“自爆”後跌入深淵。

瑞幸“自爆”,是自保?

據瞭解,目前加州的GPM、 Schall律所,紐約州的Gross、Faruqi、Rosen以及Pomerantz等律所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間,購買過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資者如果試圖追回損失,可以與律所聯繫。也就是說律所將代表投資者發起集體訴訟,而2020年4月13日正是首席原告(即瑞幸咖啡)集體訴訟的截止日期。

“海外的做空機構,看到瑞幸被集體訴訟,可能會及時跟進做空,這直接會對瑞幸積累多年的聲譽造成影響。”財經分析師郭施亮說。

不僅是美股市場,中國香港也嚴懲造假上市,並會對保薦人進行終身追責。據Tech星球(ID:tech618)瞭解,2009年登陸港股的瑞金礦業因大股東涉違規押股事件,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並被訴訟。

同樣,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天合化工,上市不足三個月就遭到沽空機構狙擊,指控其賬目造假、誇大盈利、與客戶關係不可信等,由此導致天合化工停牌至今。與瑞幸咖啡面臨的指控內容幾乎如出一轍。

照此推算,瑞幸咖啡在集體訴訟截止日期前主動“自我引爆”,極有可能是為了自保,避免破產清算。


瑞幸“自爆”後,該何去何從?


瑞幸“自爆”是自然的結果,事件後大家彼此的看法也不一樣。有支持瑞幸的,有責罵瑞幸的。我想知道瑞幸該何去何從,瑞幸咖啡以後能不能喝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