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自爆”后,该何去何从?

最近有没有看到这样的场面,


瑞幸“自爆”后,该何去何从?

肯定很多人会说少见多怪,不就是咖啡店爆个单吗?不不不,是心动啊。瑞幸“自爆”了

4月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监管文件,里面说明了瑞幸咖啡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交易额被跨大了22亿人民币,涉嫌财务造假。这事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2020年2月1日,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了一份匿名的指控报告,爆料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瑞幸咖啡因此股票盘中最大跌去26.5%。

2月3日,瑞幸在sec公开回应,否认所以指控。

2月5日,美国部分律师事务所开始对瑞幸集体诉讼。

2月10日,瑞幸连续发布了15条超过5%的重要公告。涉及股东股权事宜。

3月27日,瑞幸宣布任命两名新的独立董事。

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别委员会,启动内部调查,"自爆"公司存在22亿元的财务造假,消息一出,瑞幸股价一夜暴跌75%。

同时,浑水机构也没闲着,联合国内的汇生和久谦两个咨询机构对瑞幸展开来了各方面的调查,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发酵。瑞幸“自爆”其中既有瑞幸内部的原因也有美国制度的原因。

瑞幸“自爆”后,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先来了解下瑞幸咖啡和幕后操控。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8年3月28日,2019年5月17日赴美上市,18个月就IPO的全球最快纪录公司。不到一年时间,2020年4月2日,瑞幸公布一份“伪造22亿元交易”的内部调查报告后,股价又以最快速度闪崩,40分钟5次熔断,股价暴跌75%,逾300亿市值蒸发。

瑞幸咖啡脱胎于神州系,CEO钱治亚是瑞幸咖啡的操盘人,董事长陆正耀。

还记得那句话吗?

"我不会轻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从粮草,弹药到部队,全部调集完毕

没错这就是董事长陆正耀说的。

陆正耀原本只是中国电信的一个通讯代理,直到2006年,他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读EMBA,在那里认识了一群厉害的人,彪悍的人生才从此开启。

他的一个学长刘二海,在陆正耀读EMBA时,就已经是联想投资执行董事。刘二海在转行做投资前,做的也是通信行业,同行聊起来话题多,跟陆正耀一来二去越来越熟。

当时,陆正耀刚刚效仿美国汽车俱乐部,创立了联合汽车俱乐部(UAA),刘二海则刚刚转型做起投资人,二人一拍即合,UAA成了刘二海投资生涯中的第一个项目。

UAA甜头之后,陆正耀快速进军租车行业,2007创立神州租车,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神州租车资金链命悬一线,刘二海所在的君联资本(前联想投资)出手相救,自此二人关系更近一步。

后来经刘二海介绍,陆正耀又结识了华平投资集团亚太区总裁黎辉,据刘二海回忆,那时三人经常一起聊生意。2012年,神州租车赴美上市失败,再次遭遇资金危机,华平投资出资2亿美元,才稳住了局面。

刘二海、黎辉、陆正耀的“铁三角”关系,在历经神州租车的磨炼后,愈发密切。前两人负责提供资金弹药,陆正耀则专心“打仗”,强势介入完全陌生的行业,利用资金优势,集中高举高打,迅速催熟企业。

神州租车最终登陆港交所,“铁三角”迎来第一次资本盛宴,早期投资人及创始团队,在短短9个月内,抛售42%的股份,合计套现了16亿美元离场。其中,黎辉所在的华平投资减持了7.09%的股票,卖了3.96亿美元,减去2亿美元的投资本金,净赚1.96亿美元。


这个套路,在瑞幸咖啡身上再次上演。这时刘二海、黎辉凭借神州租车等一系列投资,已经在业界名声鹊起,分别成立了愉悦资本和大钲资本。

瑞幸咖啡A轮时,愉悦资本、大钲资本、君联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联合投资2亿美元,估值为10亿美元。短短3个月后,愉悦资本、大钲资本、GIC本再次联手追投2亿美元,估值已经飙到22.22亿美元。

君联资本是刘二海的前单位,GIC是大钲资本的LP,投资依旧在“铁三角”内部流转,估值却不断走高,旁人难以插足。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以及阿里巴巴均曾对瑞幸表露过投资意愿,但都被陆正耀拒绝了,理由是怕商业模式被大规模复制。

瑞幸上市后,黎辉主导的大钲资本又一次玩起减持,套现了2.3亿美元。大钲资本表示,这次减持已收回当初对瑞幸资本的投资。

纸还不是包不住火,2020年4月2日,瑞幸"自爆"公司存在22亿元的财务造假,瑞幸股价“瀑布”了。


瑞幸“自爆”后,该何去何从?


操作风骚,像极了贾老板。

神州系出身的陆正耀,再次将瑞幸咖啡快速推上市后,“看准风口、成立公司、巨额融资、烧钱扩张,迅速谋求IPO”,这套“陆式资本术”一度受到追捧。

但此次爆雷击穿了陆式资本催生的泡沫。瑞幸的跌宕故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贾跃亭和他创办的乐视。

2010 年 8 月 12 日,乐视网登陆创业板,开盘当日上涨 47.12%,成为中国视频行业第一股。在此后上市的7年中,乐视融到300.77亿元。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也借此光宗耀祖了一回”。

乐视上市之际,华兴资本 CEO 包凡曾直言:“一个排名 17 的视频网站,却有业内第一的财务指标,变戏法啊。”此后的2015年5月,雪球网有文章质疑乐视2014年年报注水严重,6月,华南基金分析师杨晓磊实名公开质疑乐视网2014年年报。

此后2017年7月6日,贾跃亭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布《我会尽责到底》的文章,乐视资金链近乎断裂的情况被公之于众。

当时大家都劝贾跃亭不要公布,公布后市场会对企业的信心产生毁灭性打击。

但当时贾跃亭已经知道事情无可挽回,此后辞职、远走美国一系列事件众所周知。如今,乐视2019财报显示净亏损112.82亿元,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的风险。

乐视的故事与瑞幸存在很多相似处。都是上市后股价暴涨,“自爆”后跌入深渊。

瑞幸“自爆”,是自保?

据了解,目前加州的GPM、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Faruqi、Rosen以及Pomerantz等律所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也就是说律所将代表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而2020年4月13日正是首席原告(即瑞幸咖啡)集体诉讼的截止日期。

“海外的做空机构,看到瑞幸被集体诉讼,可能会及时跟进做空,这直接会对瑞幸积累多年的声誉造成影响。”财经分析师郭施亮说。

不仅是美股市场,中国香港也严惩造假上市,并会对保荐人进行终身追责。据Tech星球(ID:tech618)了解,2009年登陆港股的瑞金矿业因大股东涉违规押股事件,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并被诉讼。

同样,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天合化工,上市不足三个月就遭到沽空机构狙击,指控其账目造假、夸大盈利、与客户关系不可信等,由此导致天合化工停牌至今。与瑞幸咖啡面临的指控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照此推算,瑞幸咖啡在集体诉讼截止日期前主动“自我引爆”,极有可能是为了自保,避免破产清算。


瑞幸“自爆”后,该何去何从?


瑞幸“自爆”是自然的结果,事件后大家彼此的看法也不一样。有支持瑞幸的,有责骂瑞幸的。我想知道瑞幸该何去何从,瑞幸咖啡以后能不能喝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