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想:用24字的育兒觀,這位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是博士


今天看了世界華人週刊專欄作者朗博老師寫的一篇文章,是關於浙江鄉村醫生蔡笑晚24字的育兒觀,他有6個孩子, 5個博士,一個碩士,這篇文章非常吸引我,太厲害了,這是怎麼做到的?蔡笑晚把自己的教育經驗總結:三個關鍵詞:1.早期教育。2.從小立志。3.培養自學。四個要點:1.先教做人。2.快樂的教育。3.愛。4.溝通。

我非常佩服和贊同蔡老的育兒觀念,也非常羨慕蔡老的教育成就,但是,我心裡總感覺光24字就能培養出5個博士不是那麼簡單,認真思索後,我認為是主要是以下三點促成蔡笑晚老師教子成功。

一、蔡笑晚老師的家庭是高智商遺傳,這是基本

我們來看一下蔡笑晚老師的五個兒子

大兒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終身教授,兼任美國國家基金會的審稿工作;老二蔡天武,19歲考上李政道主辦的CASPEA留美博士班,後為美高盛公司副總裁;三子蔡天思,美國聖約翰大學的博士生,現國內開辦實業;四子蔡天潤,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的博士生,現創辦私立醫院;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中國建設銀行工作;小女兒蔡天西,18歲就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蔡家第三代長孫長孫女,現都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讀後感想:用24字的育兒觀,這位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是博士

從以上看出,蔡笑晚老師的家庭肯定是高智商遺傳家庭,特別注意的是第三代孫子孫女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六個兒子是蔡笑晚老師直接教育,孫子孫女不一定是蔡老師直接教育,但是也非常優秀,這說明智力因素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其實也有很多家長的的教育觀念也非常的好,教育方式也不比蔡老差,可一個博士也沒培養出來,我認為這與智力因素有差別有很大關係。

說到這的時候,可能會很洩氣,我的孩子智商不高。但是,我認為我們重點是學習蔡老師的教育思想與方法,而不是也要培養出博士。孩子雖然智商不高,考不上博士,但用好的方法進行教育,孩子在其它方面也會做的很好。

二、他把教育孩子當成了自己一生唯一的事業是教育成功的核心和關鍵

蔡老寫的一本書是《我的職業是父親》,雖然我沒看過內容,但從書的名字能夠感覺出蔡老師把育兒當成職業,在教育的過程中肯定是精心雕琢,並做到了持之以恆,付出了一生心血。這一點也許就是我們和蔡老的區別,我們也非常關心和在意孩子的教育,但有幾個父親 把育兒當成一生的職業,有幾個家長會為了教育孩子寫一本書的,蔡老師的育兒24字看起來很簡單,但要把這24個字運用到極致,達到爐火純青程度太難,這一點就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

例如,蔡老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實現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毅然選擇在小村子裡當個體醫生。他的理念是讀書要早,在培養大兒子時,用手點幾下孩子的下巴,就說幾,經常重複給孩子念數字,所以他大兒子1歲多就認識10以內阿拉伯數字,2歲半後就學簡單的加減運算。如果換成我,偶爾能做到,但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可能做不到。教育之難,難在堅持。教育成功,貴在堅持。

蔡老師注重開發孩子的內在動力。現在,我們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作業寫完了沒有,考試得了多少分,排第幾名,孩子考的好家長就高興,考不好就吵,很少去開發孩子內心的原動力。蔡笑晚的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從小立志,去激發孩子的原動力。這個“志”不是具體的人生理想,而是一個人的胸襟、氣度和魄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三十三天天外天,白雲裡面出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這四句是他外婆教他的,當他的孩子剛會說話時,他把這個民謠和對追求成功的信心傳給孩子。他家人口多,房子很小,但貼著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頓的畫像,受此薰陶,小女兒五歲就要當“中國的居里夫人”。為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小立志教育必不可少,非常重要。

第三、和睦融洽的家庭氣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很多家長不知道教育孩子的第一原則是什麼。那就是和睦融洽的家庭氣氛。許多家庭非常愛孩子,但溝通方式上做的有問題,放不下父母的權威,不能與孩子平等相待,骨髓裡深深沁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居高臨下的傳統教子觀念結果造成了孩子的嚴重叛逆。孩子認為沒有給我理解,沒有視為平等,沒有讓我自立,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更不用說成材了。

蔡家6個孩子成材的關鍵,是蔡家充滿了“愛”和“溝通”。例如,他家老四看電影《少林寺》後想去少林寺學武,並且給父親說了兩年,最後蔡笑晚對兒子說,真要學武,就寫決心書:保證今生學武術,決不再讀書了,而且一定成為大師。他於是把兒子送到了少林寺。但是,孩子才學2個月,感覺自己不適合,知道自己錯了就想回來學習,後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他為了鼓勵女兒,給女兒寫下117封信。這些估計我們是做不到的,蔡老師做到了,所以他教子成功。

讀後感想:用24字的育兒觀,這位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是博士

以上我是看過這篇文章的感想,24字教育觀念很簡單,也很常見,但怎麼運用這24字是關鍵。當然,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也要培養出博士,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觀念和技能。雖然蔡家智力因素很高,但如果沒有蔡老師的一生付出,也培養不出六個博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