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了,公立醫療機構“差額”哪裡補足

公立醫療機構目前仍是差額撥款單位(以前教育也是)。也就是財政只撥付醫院職工固定工資的60%,其餘40%要自籌。而一般三級醫院中級職稱人員固定工資也就3000千左右,60%也就是1800元由財政撥付。除了40%固定工資要自籌,還有非固定部分呢?這可是大頭啊,尤其是獎金。從哪裡來?從哪裡來?從哪裡來?大家都懂了吧!公立醫院為什麼不能像教育一樣實行全額撥款,統收統支?我來告訴你吧!這是因為目前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在我們家還是定性為“有一定福利性質的第三產業”,懂了吧?既然是產業就必須賺錢!如果你賺不了錢,那我就大量引進資本。“資本”是什麼?唯利是圖啊!你憑什麼還有底氣責怪“私營醫院不積極抗擊新冠肺炎”呢?一句話,“二哥”我窮啊!我家孩子太多了養不起啊,只有“抱幾個”出去送給“資本”,剩下的就能養得白白胖胖的。很好的分級醫療制度為什麼糾結了20多年還難產?資本利益啊!誰來當這個助產婆都需要高尚的醫德,嫻熟的技術和敬畏新生命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