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11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尺寸 36.5cm

成交價 RMB  138,301,200


香港蘇富比

出版:《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香港,1993年,圖版49,

《香港蘇富比三十週年》香港,2003年,圖版210

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42。

說明 來源:F.Dorling,漢堡,1986年6月10日,編號7491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9日,編號209

香港蘇富比,《珍世八瑰》私人蒐藏,1998年11月2日,編號304,Eskenazi Ltd,倫敦。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736 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

尺寸 高47cm

成交價 RMB  121,900,000

北京盈時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是明永樂時期所特有的、極為罕見的代表作。器身呈扁圓狀,口微侈,粗頸,溜肩,碩腹,橢圓形圈足,底足內有釉。胎質細膩純淨,白釉微泛青色,釉面有冰裂紋開片。口沿飾卷草紋,頸部飾纏枝花卉,壺身飾纏枝四季花卉。青花用料為蘇泥勃青,因有“滲青”、“散渾”之特性,青色鮮豔,偶因滲青而有濃暗斑點,有水墨畫之風韻,加以運筆瀟灑,氣勢凌然,在黑色結晶斑映襯下,彰顯出色澤清晰明快的特點。

從已知的資料看,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在江蘇揚州市博物館收藏一件,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窯廠遺址中發現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殘片。無論是出土實物,還是博物館藏品,其器物造型、裝飾風格、製作技法、燒製工藝都與本件實物基本相符。只有底足內施釉的效果上,景德鎮出土實物,白油的裝飾效果不是很明顯,有明顯的刷釉痕跡,這可能也是當時棄之不用的原因之一吧。

與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器型完全形同,只是裝飾圖案不同的有青花海浪刻白龍紋扁壺、青花龍穿花扁壺、青花雲龍紋扁壺。其中,海浪紋刻白龍扁壺在景德鎮珠山也有出土。

從扁壺的造型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其所蘊含的伊斯蘭文化元素。這也印證了中國瓷器發展史,有一種外來文化元素對中國瓷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就是通過陸海兩條“絲綢之路”帶來的外來文化元素,其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就是產生於西亞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元素。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17 明永樂 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

尺寸 24.5cm

成交價 RMB  92,726,280


香港蘇富比

出版:Adrian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倫敦,1971年,載封面及圖版 22號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永樂年間(1403-24年),御窯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穎獨特,永樂帝對此應甚為熟悉。然而本壺器形紋飾,實屬其中最為巧妙之作。該時期之瓷作,器形多以中東雛本為模,唯本品器形紋飾出類拔萃,更勝同儕。如此幾何紋飾,明顯取自中東樣式,繁複華麗,罕見於中國御瓷,即使元代(1279-1369年)與 中東交流密切,幾何構圖流行於青花盤,亦僅取中東器之構圖,紋飾仍然純屬中式,不如本品伊斯蘭風格濃厚。

本壺形仿金屬器,製作極難,中國瓷匠習慣橫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組合成器,並按需要調整,而非模製器具,故此製作本壺,尤為艱鉅。本器壺身橢圓,壺頸幼細,與壺足同為圓柱狀,製作本已艱難,而壺身紋飾繁複,則難度更高,彰顯瓷匠藝高膽大。六角星形構圖,以同心圓格局層層遞進,必需精密計算安排,反覆思量所有角度,線條從圓心出發,更需平直準繩。如此紋飾,見於可蘭經,原以筆、尺繪於紙上,中華藝匠取此紋飾,不用直尺,僅以毛筆直接繪畫於圓拱器腹,盡顯景德鎮御窯藝匠驚人造詣。成品瑰麗華美,展現十五世紀中華藝匠過人創思,匠心獨運,不拘一格。

十四及十五世紀期間,文化交流頻繁,成果豐碩,不僅中東工藝流傳於中國,反之亦然。參考印於十四世紀早期之伊朗可蘭經,繪相近中式纏枝蓮紋,六角星形構圖,星外環飾六邊形花卉紋,見康蕊君,《Chinese Art from the Reach Family Collection》,Eskenazi,倫敦, London,1989年,頁11,圖7。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15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

尺寸 21.3cm

成交價 RMB  83,329,480


香港蘇富比

來源:H.R.N. Norton (卒1961/62)收藏

倫敦蘇富比1963年3月26日,編號47(?1350)

戴潤齋,紐約,1963年 (?1350)

倫敦佳士得1967年10月23日,編號121(4000gns)

Bluett & Sons Ltd,倫敦,1967年(4000gns)

羅傑琵金頓(1928-69年)收藏, 自1967年(?5000)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高足造形獨特繁麗,耀眼奪目,為永樂一朝之稀珍,數世紀後,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賞愛。淨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於宮廷中亦僅作禮器之用,惟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其造形大異於當朝茶酒執壺,獨樹一格,歷代瓷器中罕有能與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獨特器形,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樂朝景德鎮御窯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燒造成功者,為數鮮少,包含此瓶僅三例存世,均為永樂青花御瓷,其一為清宮舊藏(圖一),現存北京故宮,另一例則曾為康涅狄格州 Palmer 氏、Frederick Knight 及趙從衍珍藏,1980年代曾二度售於蘇富比(圖二)。

淨水瓶器形原應取材金屬器,其來源仍備受學術界討論,一說近似水煙筒下部,然煙筒內部藏輸煙管,以水濾煙,淨水瓶流接合器身下部,內部結構明顯不同。另說應類長頸淨瓶之用,惟傳統淨瓶長頸纖纖,不似淨水瓶有流,僅以瓶口作為唯一開口,控制固定出水量。淨水瓶高足細流,流口沿環飾類同金屬器制,永樂瓷雖大量取材各式中東金屬器形,且可見類同中東細流瓶器,仍無完全比例相同亦無持把之例。器形相近者,惟有年代略晚之印度金屬水瓶,無持把用以持壺就口飲水,而口不需接觸壺嘴。

北京故宮藏淨水瓶,應曾用於佛教祭典,永樂帝崇佛,曾詔命燒造大量瓷器用以禮佛,此瓶應是其一。禮器尚白,永樂初年景德鎮御窯亦曾致力燒製單色白釉淨水瓶,雖無完整器傳世,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明永樂早期地層出土一件白釉淨水瓶殘片(圖三)。連同一件白釉僧帽壺,原作藏傳佛教祭祀之用。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3222 明永樂 青花瑞果紋梅瓶

尺寸 高37.8cm;高34.3cm

成交價 RMB  42,335,760


佳士得香港

著錄《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香港,

1990年,頁284-5,編號127

《莊紹綏收藏中國瓷器》,香港,2009年,圖版11號

說明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87年12月15日,拍品142號(梅瓶)

紐約蘇富比,1993年6月2日,拍品382號(蓋)

徐展堂珍藏(1941-2010)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拍品650號

莊紹綏珍藏

香港藝術館,《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1990年11月30日至1991年2月10日。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小口卷邊,短頸,豐肩,斂腹,淺圈足。通體青花紋飾,肩上繪蓮瓣一週,腹飾上下兩層折枝花果紋飾,上層為桃、石榴、海棠,下層為櫻桃、枇杷、荔枝。近足處飾蕉葉紋,花紋間加青線。青花呈色濃豔,有深藍色結晶斑,線條略為暈散。蓋子為明末製品。

此件梅瓶為明初青花瓷中的名品。近似例見諸於國內外公私收藏,尺寸由28.5公分至41公分不等。尺寸與此器相近的有三,一曾於1949年費城博物館《Ming Blue-and-White》展出,見圖錄圖版89號,現藏日本松岡美術館;二為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藝廊之藏品,曾於1977年《New South Wales Exhibi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展出,見圖錄圖版52號;三為土耳其託普卡比宮藏品,編號TKS15/3822。託普卡比宮尚藏五件此式樣的梅瓶,兩件29公分高的曾著錄於康蕊君著《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Museum:A Complete Catalogue》第二冊,倫敦,1986年,圖版624號,其一肩部為藍地。阿德比爾寺亦有六件,其一著錄於《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圖51號。臺北故宮藏有二例,著錄於《明瓷名品圖錄:洪武窯、永樂窯、宣德窯》,東京,1977年,圖版12(圖一)及39號,後者帶蓋,器形稍有不同,構圖較緊湊,被定為宣德。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二例,一載於《中國陶瓷全集》第十二冊,上海,2000年,圖版12,另一載於耿寶昌著《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北京,2002,圖版76號,定年宣德。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3023 明永樂 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

尺寸 28cm

成交價 RMB  38,141,200


香港蘇富比

來源:名古屋茶道收藏,自1950年代始

說明 短頸圓唇,弧肩豐盈,下腹漸斂。青花繪壽桃、石榴、山楂、荔枝、枇杷、櫻桃六組折枝果紋,寫生淡雅,花實飽滿,枝葉茂密。肩足分別畫俯蓮及仰葉紋。底澀胎不施釉。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960 明永樂 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稜口洗

尺寸 18.3cm

成交價 RMB  43,809,813

佳士得香港


說明 這件筆洗精美絕倫,珍罕無比,造型優雅別緻,青花紋飾洗潑鮮麗。器口作十瓣花卉形,器壁亦有相應稜邊,自器口伸延至器足,造型明顯取材自早期漆器。全器均以五爪龍紋作主題紋飾,使整體看來更生動多姿。十瓣稜壁外側各飾一無框團龍,升龍與降龍相間。內外底各飾一條大型五爪龍,伴以祥雲。全器共繪十二條五爪龍,實為御器中罕見。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1257 明永樂 青花折技花果紋墩盌

尺寸 直徑34.8cm

成交價 RMB  32,181,600

佳士得香港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大型明永樂青花碗為數極少,紋飾以最上等鈷料描繪,主題與表現手法俱仿洪武青花器,非常珍罕,此碗是其中一例。1994年,珠山東門頭明御廠遺址的洪武文化曾出土地了兩件比這件拍賣品稍大的青花碗(臺北鴻禧美術館《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1996年,第76-79頁,圖5、6),紋飾相當不同,第一件外壁的尖瓣纏枝蓮紋與這件永樂碗有相似處。可是花瓣與葉紋輪廓內沒有著色的地方,細節仍然有別。同一文化層亦發現另一件盤心飾有同樣尖瓣纏枝蓮紋的洪武青花大碗(見同書第126-7頁,圖31)。碗心繪大型團花,周遭內壁繪小型團花的裝飾手法,亦見於洪武青花器,1994年東門頭洪武曾有出土例子。紋飾造型有較為形式化的(見同書第88-9頁,圖11),亦有像永樂青花器一樣偏向寫實的(見同書第90-1頁,圖12)。

雖然花卉紋是多個世紀以來常用的裝飾主題,折枝花果卻是明初才流行起來。元代大碗亦有在山水景物中加入折枝果作裝飾,大英博物館有一例(j.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bmp,倫敦,2001年,第79頁,編號1:39)。

可是,折枝果紋始終很少見於明代以前的器物。及至永樂時期,折枝瓜果紋不但用於御製青花器,還見於甜白釉器。大英博物館有一件瓷碗,碗心及內壁分別刻有折枝石榴紋和折枝花卉紋(同書第101頁,圖3:5)。折枝瓜果紋是各類精美的永樂青花器常用的紋飾,北京故宮有件著名的永樂帶蓋青花梅 瓶,瓶身以多組折枝瓜果為裝飾主題(《中國博物院藏·明青花上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40-1頁,圖15)。1994年東門頭亦發現內壁描繪折枝果紋與花卉紋相間的大碗,碗心繪庭園景色(《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第140-1頁,圖38)。此外,明廠遺址還發現了少量以折枝瓜果紋作主題的永樂大碗,碗心分別繪有荔枝、葡萄、瓜、桃等紋樣(同書第154-61頁,圖45-48)。這些例子跟這件拍賣品同樣是工藝精美、繪工細膩、色澤鮮麗。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37 明永樂 青花海水龍紋山形爵託

尺寸 21.3cm

成交價 RMB  23,501,200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香港蘇富比

出版:H.M. Garner 及M.Medley,《Chinese Art in Three-Dimensional Colour》,Portland,俄勒剛州,1969年,卷IV,卷軸3,編號1

Anthony du Boulay,《Chines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倫敦,1984年,頁119,圖版2

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72。

說明 來源:Frederick M Mayer收藏

倫敦佳士得1974年6月25日,編號87

展覽:《Chinese Bule and White Porcelain: 14th to 19th Centuries》,東方陶瓷學會,The Arts Council Gallery,倫敦,1953-4,編號39,(圖版8a)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902 明永樂 青花垂肩如意折枝瑞果紋蓋罐

尺寸 35cm

成交價 RMB  29,244,800

香港蘇富比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3620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尺寸 28.6cm

成交價 RMB  22,959,875


香港蘇富比

來源:丹麥寶隆洋行董事 Tage Wøldike Schmidt(1915-2010年)收藏,曾於1930年代僑居中國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永樂青花,雍熙雋永,所渙雅風,誠中國青花瓷器模範,美譽之盛,舉世聞名。此梅瓶器形倩倩,釉如凝脂,撫若柔絲,青花髮色濃淡相宜,寫生壽桃、石榴、山楂、荔枝、枇杷、龍眼,折枝果紋共六組,花實飽滿,枝葉茂密。肩足添畫俯蓮、仰葉,誠當朝佳器,展現永窯典風。

梅瓶一詞,乃后冠之名,此形自唐已有,趙宋初興,元后延盛。其圓肩小口,上寬下斂,形姿優雅雋永,風靡千年不衰。梅瓶初為酒罈以用,至元明之時,梅瓶或仍為盛酒之皿,但又因梅瓶細口圓肩,尤為雅緻,漸為插花陳設之用。晚明宮廷畫家筆下《戲貓圖》軸,有繪屏風前、黑桌上,置淺藍梅瓶成雙,各自插飾珊瑚一枝,中間則奉或為鈞窯之淡紫海棠式瓶,圖見《故宮書畫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1989年,卷3,頁119(圖一)。

明朝皇室貴冑陵墓也時見梅瓶出土,如江蘇江寧永樂帝女兒安成公主(1384-1443年)與駙馬宋琥(1430年卒)合葬墓之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帶蓋梅瓶,以及北京石景山區雍王朱佑橒(1481-1507年)墓之永樂青花桃竹帶蓋梅瓶,有學者因此推測此器型也與祭祀儀禮有關,當屬重器;圖見藤岡了一、長谷部樂爾編,《世界陶瓷全集》,卷14:明,東京,1976年,彩圖版140、141。

梅瓶之美,中外皆賞,西傳梅瓶或也用作花器陳設,見哈佛藝術博物館藏之菲爾多西《列王紀》手稿,約繪於1434年,筆下紅花綠葉,以青花龍紋梅瓶盛之,手稿局部載於《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17年,頁51。

明初朝廷令燒製瓷器,須由內府「定奪樣制」。自永樂年始,但見景德鎮窯工勉力制瓷,從淘洗、練泥、塑坯、繪飾到窯燒,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佳作倍出。且善其形,力求燒造線條流麗、輪廓優雅之品。如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豐唇束口,器肩渾圓,比例恰到好處,繪飾多種紋樣,然皆清新脫俗。又改良前朝青花滿飾纏枝花紋之習,繪折技花卉瑞果,每組以莖葉相輔,獨飾已足雅,數組共綴一器,疏密有致,相互呼應,更是雅趣滿溢,成就永窯經典。

此類梅瓶形飾俱佳,瑞果飽滿,花葉柔美,極為雅緻。然如同其類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證據的情況下,有學者把個別例子定為宣窯之物。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7279 明永樂 青花折枝壽桃花果大碗

尺寸 直徑34cm

成交價 RMB  25,300,000

北京保利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5033 [明] 永樂朝 御窯青花葡萄紋花口大盤

尺寸 口徑43.2cm

成交價 RMB  20,700,000


北京東正

著錄:1.《翰海十年紀念》2.《中國古代瓷器藝術》中國國家博物館 P182 Lot.075

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

記錄:1995年4月12日 北京翰海 Lot.822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永樂青花盤以三十公分者為常,四十公分者為貴,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間罕有,為世界公私收藏中國陶瓷機構競相爭奪的至寶。就永樂青花紋飾而論,“五朵花”不若“一束蓮”,蓮不若牡丹、扁菊,而花卉又不若西瓜、葡萄……此盤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開的蓮花。撇口寬折沿、唇口凸起、淺弧壁、廣底、圈足,平砂底無釉。通體青花紋飾,盤心繪折枝葡萄,枝葉翻卷,藤蔓纏繞,碩果累累;外壁飾靈芝、牡丹、菊花等十二組折枝花卉;口沿飾纏枝花卉紋一週。所繪花紋勻稱分佈,藤蔓綿綿,疏朗而飽滿,紋飾寫實傳神,充分借鑑國畫的筆墨意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線條粗細並用,青料濃淡兼施,呈色極富層次,鐵鏽斑深入胎骨,從而令畫面富具蒼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一如朱明盛世,清廉為政的治國之道。永樂青花紋飾明顯地較元代疏朗,描繪手法趨於自然、寫實。此器繪葡萄紋飾,帶阿拉伯風情,應是為出口往中東專門燒製的,在伊朗阿德比爾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託普卡帕宮都有收藏。永樂一朝為朱明官窯瓷器藝術之典範,開創之功甚偉,集古今之菁華,融中外之風格,雋品迭出,尤為精絕,其中青花一項,色澤深翠,式樣精妙,明代文人品評甚高,謂之“發古未有之名品”、“其價幾與宋器埒矣”,備受後世推崇。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 P96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1664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綬帶耳扁壺

尺寸 --

成交價 RMB  20,487,500

佳士得香港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2342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臺

尺寸 高29.8cm

成交價 RMB  20,350,000


北京翰海

參閱:耿寶昌《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圖版30、31。

炎黃藝術館編《景德鎮出土元明官窯瓷器》圖版98、圖版116。

《中國陶瓷全集明》(上)圖版40。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上》49頁第47號。

上海敬華首拍2001年6月23日第105號。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燭臺通體呈八方式,上部為燭插,中部為支柱,下部為燭底座。燭插呈八稜柱狀,收腰,支柱呈錐筒形,底座檯面下凹以承燭淚,腰收成弧形,平底中空。通體青花裝飾,燭插繪蕉葉、回紋和蓮瓣紋,支柱繪錦紋和纏枝菊花紋,燭座八面開光內繪纏枝四季花卉紋,座底邊繪回紋。

造型模仿西亞地區的銅製燭臺,銅製燭臺在古代埃及和敘利亞十分流行。永樂八方燭臺有青花、白釉品種。1983年江西景德鎮珠山御窯廠永樂地層出土有白釉製品,1982年也曾出土宣德銘款的青花器。

此器造型別致新穎,端莊規整,白釉泛青,青花色澤濃豔,紋飾繁縟,線條流暢,筆意酣暢,保存完好, 在近年拍賣市場上曾有過兩件同類作品,而相比之下此件的狀態、質量都高於前者,為永樂青花瓷中罕見的藝術珍品。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1850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如意開光式“蓮紋”執壺

尺寸 28cm

成交價 RMB  16,350,400

香港蘇富比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18 明永樂/宣德 青花海浪紋小罐

尺寸 7cm

成交價 RMB  14,665,720


香港蘇富比

來源:F.P. Musso 收藏,上海,1939年

Bluett & Sons Ltd,倫敦,1939年

H.J. Oppenheim(卒1946年) 收藏,1939至1942年(?20)

Bluett & Sons Ltd,倫敦,1942年

H.R.N. Norton(卒 1961-62) 收藏,自1942年 (?20)

倫敦蘇富比1963年11月5日,編號164(?1300)

John Sparks Ltd,倫敦,1963年 (?1300)

Stephen K. Garratt 收藏,至1966年

Bluett & Sons Ltd,倫敦,1966年

羅傑琵金頓(1928-69年)收藏,自1966年 (?1850)

展覽:《Blue and White》,東方陶瓷協會,倫敦,1946年,編號32

《Mostra d'Arte Cinese/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威尼斯, 1954年,編號630

出版:Adrian Joseph,《Ming Porcelains: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倫敦, 1971年,編號24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此罐,玲瓏喜人,器形與紋樣皆顯明初御窯珍瓷之獨特創新。器身所繪波濤翻滾,氣勢撼人,起伏間水珠蹦躍,潔白瑩亮,設計頗具現代美感。據其紋樣,或可認為此罐用作水丞,加之其體量小巧,便成皇帝閒暇弄筆撥墨之良器。水波紋常作龍或其他海獸之襯底輔紋,而此罐卻以波濤海水單獨作飾,甚是罕有。此外罐底淡藍色珍珠紋帶,亦為少見。

參考一相似作例,尺寸略大,落宣德年款,屬 W.W.Winkworth 雅藏,售於倫敦蘇富比1972年12月12日,編號43。

儘管一些單繪海水紋瓷,皆出自正統時期御窯廠,即所謂「空白期」物,然本器青花之暈染,大有永樂特色,有別於「空白期」風格。數件永樂類例可比,均以海水紋為背景,畫龍、魚,或其他海獸,出土於明代御窯廠遺址永樂地層,展並錄於《景德鎮出土元明官窯瓷器》,炎黃藝術館,北京,1999,編號45,82及83;同錄一高足盌,一盌及一盤,皆單繪波濤海水紋飾,出土於同遺址正統時期地層,編號276,277及281。永樂海水略顯鬆弛,以重彩勾廓,浪花較大且留白偏多,然正統海水紋有異,其描畫緊湊且勾線留白。

此罐屬琵金頓典藏,原為 Norton 舊藏;有關 Norton 之記述,詳見編號15。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0047 明永樂 青花「歲寒三友」圖大盤

尺寸 34cm

成交價 RMB  14,701,320


香港蘇富比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40

倫敦Eskenazi Ltd 1944年

展覽:《Yuan and Early 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Eskenazi Ltd,倫敦,1994年,編號16(圖例)

《Evolution to Perfect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l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羅,1996年,編號114(圖例)

「歲寒三友」,指翠竹、青松、冬梅三種花木,象徵不畏嚴霜之高潔風格及永恆不變之忠貞友誼。此題材頗為流行,相若作例可見,但少為鈷青線廓留白寒梅紋繪者。

一件略小樣例,藏於伊朗阿德比爾寺,出版於John Alexander Pope,《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圖版40左下;另有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並與一件內口沿繪波濤海水紋器物一同收錄於耿寶昌編著,《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冊)》,北京,2002年,圖版130、131,此兩件皆為清宮舊藏;一件宣德青花松竹梅紋盤,紋飾相同,藏於上海博物館,收錄於陸明華,《明代官窖瓷器》,上海,2007年,圖版1-20;一件Shrirod藏品,飾海水紋帶,售於倫敦蘇富比1963年5月28日,編號131,收錄於Beatrix von Ragué,《Ausgewählte Werke Ostasiatischer Kunst》,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柏林,1970年,圖版64;一件Lindsay F. Hay藏盤,後為Cunliffe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1946年6月25日,編號19,收錄於《The Ceramic Art of China》,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倫敦,1971年,並同樣收錄於《東方陶瓷學會會刊》,卷38,1969—1971年,編號150。亦有一件相若明永樂青花歲寒三友紋盤,屬於F.G.and E.H.Morrill收藏,借展波士頓美術館,收錄於Daisy Lion-Goldschmidt,《Ming Porcelain》,倫敦,1978年,圖版5,先後售於倫敦蘇富比1967年11月14日,編號97,後1988年11月29日,編號179,以及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8日,編號665。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1512 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尺寸 高21.5cm

成交價 RMB  17,014,400

佳士得香港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1662 明永樂 青花纏枝葡萄紋執壺

尺寸 --

成交價 RMB  16,007,500

佳士得香港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說明 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流與頸部有云形橫板相連,曲柄。通體青花紋飾,頸、肩及流飾纏枝靈芝紋。腹飾菱花形開光,內繪折枝葡萄,碩果累累,藤蔓翻卷。開光外飾折枝花紋,近足處飾蕉葉紋,足牆飾海水紋。

此器造型挺拔,青花濃豔,紋飾獨特,為傳世中的孤品。在傳世的同類青花執壺中,開光紋飾多為一面桃枝,另一面為枇杷枝的組合;或一面桃枝,另一面為石榴枝的組合。以桃枝和枇杷枝的組合最為多見,在此有五個例子,一年著錄在T.Misugi著《Chinese Procelain Collections in the Near East,Topkapi and Ardebil》,The Ardehil Shrine收藏,第三集,157頁;一件為上海博物館收藏,著錄在《青花釉裡紅》第56頁,圖版42(見圖一);一件流口和把包銀的著錄在R.Krahl著,1986年出版《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第二集,明清瓷器卷425頁;另一件2001後11月13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119號。

桃枝與石榴枝的組合例子見1976年東京出版,繭山龍泉堂創業七十週年紀念《龍泉集芳·第一集》,圖版376;一件1991年3月18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520號;一年1998年11月15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56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著錄在200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上》第43頁(見圖二)。

1996年臺北鴻禧美術館出版《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圖版58著錄了一件兩面開光桃枝紋執壺;圖版59著錄了一件桃枝和枇杷枝的組合。此類造型和紋飾的執壺到了宣德朝還有燒製,在1989年香港景德鎮朱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中就有例,見展覽目錄圖版80。

此器1995年10月30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第695號。1998年於鴻禧美術館展出,並著錄於998年鴻禧美術館出版《中華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Ⅱ》第17頁。

說明 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流與頸部有云形橫板相連,曲柄。通體青花紋飾,頸、肩及流飾纏枝靈芝紋。腹飾菱花形開光,內繪折枝葡萄,碩果累累,藤蔓翻卷。開光外飾折枝花紋,近足處飾蕉葉紋,足牆飾海水紋。

此器造型挺拔,青花濃豔,紋飾獨特,為傳世中的孤品。在傳世的同類青花執壺中,開光紋飾多為一面桃枝,另一面為枇杷枝的組合;或一面桃枝,另一面為石榴枝的組合。以桃枝和枇杷枝的組合最為多見,在此有五個例子,一年著錄在T.Misugi著《Chinese Procelain Collections in the Near East,Topkapi and Ardebil》,The Ardehil Shrine收藏,第三集,157頁;一件為上海博物館收藏,著錄在《青花釉裡紅》第56頁,圖版42(見圖一);一件流口和把包銀的著錄在R.Krahl著,1986年出版《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第二集,明清瓷器卷425頁;另一件2001後11月13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119號。

桃枝與石榴枝的組合例子見1976年東京出版,繭山龍泉堂創業七十週年紀念《龍泉集芳·第一集》,圖版376;一件1991年3月18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520號;一年1998年11月15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56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著錄在200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上》第43頁(見圖二)。

1996年臺北鴻禧美術館出版《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圖版58著錄了一件兩面開光桃枝紋執壺;圖版59著錄了一件桃枝和枇杷枝的組合。此類造型和紋飾的執壺到了宣德朝還有燒製,在1989年香港景德鎮朱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中就有例,見展覽目錄圖版80。

此器1995年10月30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第695號。1998年於鴻禧美術館展出,並著錄於998年鴻禧美術館出版《中華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Ⅱ》第17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