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思念——社會各界祭奠抗美援朝英烈

和風熙熙,鳥語陣陣。清明節前夕,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肅穆安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週年的活動臨時取消了。然而,70年斗轉星移,人們對“最可愛的人”的敬仰卻從未改變。

祭親人——

“大伯,當年爺爺過世時喊著您的名字,就是不肯閤眼;奶奶為了找您,眼睛都哭瞎了;爸爸臨終時囑咐我一定要找到您!”到丹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時,馮同恩烈士的侄子馮現嶺抱緊親人墓碑,深情地訴說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縱是萬水千山,也難以阻隔血脈親情;縱是杳無音信,也不能消解家人的思念。

憶戰友——

鴨綠江畔,青草泛綠,斷橋挺立。身著墨綠色的舊軍裝,手捧鮮花,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劉金聲在家人的陪伴下,隔江遠眺對岸,追憶血與火的歲月。閻成恩、楊寶山……望著滔滔江水,劉金聲一遍遍唸叨著犧牲戰友的名字:“沒有你們的流血犧牲,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慰忠魂——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下沉式紀念廣場中央,主題雕塑靜靜矗立,環形的烈士英名牆上,鐫刻著197653名烈士的名字。2013年,中韓兩國達成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從2014年到2019年,韓方已向中方連續6年移交共599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未來還會有更多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我們正準備對地宮進行擴建,讓英雄更好地歸葬在祖國大地上。”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秦喆說。

醫護人員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95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外科護士王語嫣最近剛從湖北“前線”回到家鄉瀋陽。正在集中隔離的她,在手機上參與了向志願軍烈士獻花的祭祀活動。她說,在湖北支援抗疫的經歷讓她對70年前“最可愛的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覺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到我們這一代,大家在國家危難時都能挺身而出,沒有辜負先輩們的付出,這種精神一脈相承。”(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