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38萬克隆愛犬,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它。克隆動物的倫理道德

它差不多 陪伴了我整個青春。

張玥演是一名85後,她的寵物狗妮妮陪伴了她19年,在一次摔傷病重後,張玥演甚至不惜提前結束留學生涯,從英國回到上海。2018年,19歲高齡的妮妮去世了。作為一名單身獨立女性,張玥演沒有跟任何人商量,一次性花費38萬做了寵物克隆,她要讓妮妮“重生”。

女子花38萬克隆愛犬,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它。克隆動物的倫理道德

張玥演覺得,用這筆錢換來妮妮的陪伴,不說20年,就算10年對她來說性價比也很高了。2018年12月,克隆狗妮妮出生。

女子花38萬克隆愛犬,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它。克隆動物的倫理道德

2019年3月,“重生”的妮妮來到張玥演的家,張玥演期待著和妮妮的下一個19年。

女子花38萬克隆愛犬,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它。克隆動物的倫理道德

女子花38萬克隆愛犬,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它。克隆動物的倫理道德

看到這裡溫情的一幕出現了。

愛犬陪伴了她19年,這令人感動與不捨。


當談到,“人不如狗的”言論時,

她說,對於她來說,38萬讓狗“重生”對於她的性價比她覺得是高的。 她還說,談到一些人38萬買個包什麼的,這已經是很有意義的了。

可是另一個質疑,即克隆倫理。

克隆的狗狗--來自動物道德倫理的批判

在1952年,羅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馬斯. J.金克隆北方豹蛙獲得成功,這是世界上首個被克隆的動物。

1996 年7月,科學家伊恩·威爾穆特成功的利用成年體細胞的細胞核為供體培養出哺乳動物,也就是震驚世界的“多莉”羊問世。

這也是生物學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出現了大量的克隆狗、克隆白尾鹿、克隆貓、克隆山羊、克隆牛等多種克隆動物。

  • “物種主義”的批判

然而動物克隆存在著倫理道德問題,對於動物而言,動物作為被克隆的個體。

包含著為人類服務,將人類的價值奉為至上的意味。這被譴責為“物種主義”。

“物種主義”涉及到一個人類中心主義的評價問題。在人類中心主義看來, 人是自然其他存在物的目的, 人類對自然其他存在物並不負有直接的道德義務。

雖然克隆的狗狗其克隆目的,屬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範疇,即為了故事的女主的期望而被造出來,但從克隆的現狀來看,並沒有得到虐待等不道德的行為,反而是愛護這樣的行為,其實就其結果來看,也無可指摘。

但,這件事如果涉及到了一個人,事情就不那麼容易說的通了。來自"克隆人"有很多的倫理道德的批判,甚至有對哲學的批判,康德的著作《實踐理性批判》一書中對人之為人的本質進行闡釋,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論證了人類的永恆意義。

人類是感性的存在物,也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的對象則是人類自身。人類在“道德律”的約束下通過精神活動和社會實踐超越現象世界的必然性,將大部分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掙脫技術實證標準的束縛,純粹地在道德律的約束下,以社會中每一個人生命價值這一純粹的哲學判據為目的作為標準,指引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即為生命倫理學的哲學反思


科學技術發展是必然的,無論人類社會怎麼樣去禁止,未來的某一天終會面對要解決。

參考文獻:

顧憲紅.動物倫理與動物福利概述[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03):49-52.

邱仁宗.克隆技術及其倫理學含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7(06):2-7.

趙睛. 對生命倫理學的哲學反思[D].黑龍江大學,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