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周星馳九品芝麻官中這首膾炙人口的情詩其實來自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的節選,這首宋詞描寫了七夕牛郎織女的相聚相離。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相傳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王母娘娘准許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這也是牛郎織女一年中僅有的一天相會,象徵著對於愛情的忠貞不渝,所以七夕也有中國情人節的美譽。

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牛郎從小就是孤兒,和一頭很有靈性的老牛自耕自食度日。一天,織女與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和織女互生情愫,並且結為夫妻,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很快,兩人有了一雙兒女,但沒想到這樣的幸福生活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天帝知道了,王母親自下凡將織女帶回天庭。牛郎帶著兒女去趕,眼看就要趕上,卻被王母用金簪劃出的天河所阻擋。牛郎織女相隔兩岸、遙望對泣,他們對愛情的忠貞感動了喜鵲,成千上萬的喜鵲搭成了鵲橋,天帝無奈,只得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悽美的,一個凡人、一個仙女,只是想過著男耕女織、兒女環繞的普通生活,可是他們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門戶鴻溝,雖然結局依然只是一年一次的相會,但是他們對彼此的忠貞不渝卻感動了上天,最終邁出了封建社會對待自由戀愛禁錮的一大步。也正因此,七夕被定為中國情人節,有情人互訴衷腸,許下承諾,不受世俗約束,把握自己的幸福。

中國的七夕傳統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婦女在七月初七夜裡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也是關於乞巧”最早的記載,所以七夕節最早其實並非與愛情有關。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隨著歷史演變,七夕節的風俗習慣也在悄然變化著。最早的“穿針乞巧”始於漢;五代至唐宋開始流行“喜蛛應巧”的習俗,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次日觀之,視網之有無、疏密、圓正來驗證得巧多少;明清則變為“投針驗巧”,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觀水底日影,因此有“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的記載。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除了上述的習俗演變,其實七夕節還有許多宮廷、民間、地方的習俗,比如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髮、結紮巧姑、拜七孃媽、吃巧果等,而其中“拜織女”的習俗也就演變到如今的七夕情人節。

亞洲的七夕節

七夕節不僅在中國,和我們文化有著一衣帶水的東亞鄰國也繼承了我們的七夕文化,尤以日本為甚。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日本的七夕節(七夕祭)延續了“乞巧”的習俗,祈求女孩能有一身好手藝,原本定於農曆七月初七,自明治維新日本廢除農曆之後,現在的七夕節則被定在了公曆的7月7日。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作為夏日祭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七夕祭”連同夏日的煙火大會,成為了日本夏日最大的全民節日之一。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韓國的七夕也是依照中國傳統的“乞巧”,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出更好的布。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同時祭祀也是韓國七夕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時至今日,祭祀的目的更多的是祈求親朋好友平安,以及秋日田間的豐收。

我們自己的情人節

你瞭解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嗎?

七夕節,作為中國的情人節,我們理應更加的重視,一方面保護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很好表白愛情的機會。從今天開始,“邂逅時光”的七夕專題正式上線。希望在這個七夕,含羞默默的可以牽手成功,已然有情的可以終成眷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