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者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追求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總結來講追求女權的人目的莫過此。


具體來說,這個社會應該是這樣的:

  1. 承認人與人之間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在於能力、性格、經歷、出身……不在於性別。

  2. 沒有性別期待。亦即不再出現「男人應該如何如何」和「女人應該如何如何」。女性可以擁有「男性的」愛好和興趣,可以保持單身、追求事業而不被認為是異數。

  3. 不物化女性。最早的女權主義者,激烈反對的就是選美。

  4. 要求在廣泛的社會事務上,擁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承擔與男性平等的義務和責任。

澄清幾個容易弄錯的點:

女權主義者要求女性權利高於男性?

不是。女權主義者認為,當代社會中,女性的權利受到父權不公平的壓制,他們呼籲的是平等,而不是蓋過男性。

女權主義只呼籲權利,不承擔責任?

不是。最早的女權主義,起源之一就是部分女性希望參與到社會事務中,要求擁有選舉權。

女權運動的一大主旨,就是希望社會能夠將女性視為與男性平等的公民,承擔平等的權利和義務,而不是歸屬於男性的附庸。

成熟的女權主義者,不會要求脫離於義務的權利。

女權主義要求女性不承擔生育責任?

不是。這明顯不可能,除非男性可以生育……

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女性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生育,亦即擁有不受他人(主要是父方)干涉的生育權和安全墮胎的權利。

女權主義要求男主內女主外?

不是。女權主義者沒這樣說。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

能夠主外的權利」,而不是一定要主外。

總結:

女權不是女尊。女尊要求女尊男卑,而成熟的女權主義者,呼籲的是男女平等。

女權不是女強。女強追求女性的獨立和強大,而成熟的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女權主義,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這句話的意思是:

就像同性戀者。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既沒有歧視,也不需要「理解和同情」,而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喜歡同性就跟喜歡可樂雞翅一樣,完全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伴侶除外)。

同樣,女權主義者追求的,不是報復,不是壓過男性,而是希望消除針對女性的議題。包括選美,包括職業歧視,也包括對女性的同情和扶助。因為它們都隱含著居高臨下的尊卑意識。

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是不因性別給予任何一個人差別待遇的社會,無論這種待遇是歧視,還是優待。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