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破爛"的牛仔褲?牛仔褲的文化建議瞭解一下

前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愛極的褲子。或許你自己也沒發現,每次要出門,不知道該穿什麼,往往會伸手拿起那一件,或許它是穿起來最好看的,或許它是穿起來最舒服的,或許它就是那一件你最習慣穿的。那,通常是牛仔褲。

我喜歡的是一件黑色低腰的緊身牛仔褲,Levis 510,穿起來並不舒服,但是一穿上我整個人感覺漂亮了起來,屁股繃了,腿細長了,身體比例好了。整個人精神了起來。

牛仔褲,已經超出了本身作為褲子的用途,隨著歷史及經濟的發展,它漸漸的產生叛逆,自由與性感等等的性格符號,甚至被一些人認為帶上了資本主義精神的腐敗氣味。

著有十九世紀史三部曲《帝國的年代》,《資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的知名歷史學者艾瑞克・霍布斯邦自詡自己是永遠的共產黨員,絕對不會穿牛仔褲。

他在自傳書《趣味橫生的時光》當中提到他面對1968年席捲全世界的法國五月風暴當中,對於青年革命、學生運動的感想。他說「那段鬧哄哄的春季和夏季,那些政治化年輕人的基調看起來固然革命味十足,卻是我這一代老左派所無法理解的」,當牛仔褲和搖滾樂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記,「我是個局外人,永遠不要穿上這種褲子。」

牛仔褲已經不僅只是牛仔褲,變成了時代的服飾,有著自己的語言。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01 牛仔褲的由來及全球化

牛仔褲是由丹寧布(Denim)做成的一種褲子。丹寧布的做法來自於法國的尼姆(Nime) De nime就是指來自於尼姆的布,也是丹寧這個名字的由來。丹寧布原本是用作帆布,在19世紀末被舊金山的李維・史特勞斯拿來製作褲子,提供給常常磨破褲子的金礦工人。他將丹寧布做成了低腰,直筒,窄臀的牛仔褲。由於布料厚重而硬,所以耐磨而有型,受到了廣大工人的歡迎。

然後美國西部的牛仔也愛上了這極為粗曠的褲裝型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叫它做牛仔褲的由來。

李維・史特勞斯繼續改良牛仔褲,除了開始使用靛青染料之外,也使用了鉚釘來取代縫線。牛仔褲這個品項的型態逐漸固定下來,而Levi's這個品牌也變成了牛仔褲的代名詞。雖然李維・史特勞斯發明了牛仔褲,但是牛仔褲開始流行到全世界,卻是美國的明星們的推波助瀾。

由於牛仔褲本身耐磨硬挺的特色,受到西部牛仔的喜愛,這樣的形象也流行到東岸,變成美國式男子氣概的理想型。牛仔褲畢竟不是主流服飾,所以意象逐步轉變成自由與非主流的叛逆,成為了青少年的最愛。

好萊塢的設計師在1950-60年代讓所有的壞小子都穿上了牛仔褲。不論是《飛車黨》中的馬龍·白蘭度,還是《無因的反叛》中的詹姆斯·迪恩。叛逆與個性的穿著不只是男孩喜歡,女孩也喜歡那種追求做自己的感覺。然後就是貓王,結合搖滾音樂與牛仔褲,浮誇派的個性展現,風靡了無數的年輕人。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詹姆斯迪恩

而女神瑪麗蓮夢露,除了性感洋裝之外,她的牛仔褲扮相也相當驚豔,在女性的柔美基礎上傳達出獨立自主的精神。當時的女裝牛仔褲跟男裝牛仔褲並無不同,亦含著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這也是日後成為了牛仔褲的一個流行風潮”男朋友的牛仔褲”(Boyfriend's Jeans)的由來。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瑪麗蓮夢露

隨著美國國力在二戰之後的提高,美國資本及好萊塢文化快速的推向了全世界,而牛仔褲所到之處象徵著美式青春的力量所向披靡。這也是為什麼老共產黨員同志霍布斯邦,在目睹了五月風暴之後所留下來的感懷:這是解構舊世界秩序的象徵物。

牛仔褲並不因為老左派的感懷而停止發展,隨著貓王的無窮魅力,在七零年代,牛仔褲的外向也做到了極致。

那個隨著音樂開始扭動雙腳的貓王,帶動了喇叭褲的風潮,牛仔褲由原本單調的直筒,開始在褲管膝部以下加大,讓你走在路上特別拉風。喇叭褲的設計風潮,到了最後都只留在了牛仔褲身上,你再也見不到其他設計大喇叭的褲子。

02 牛仔褲的變化反映著對於身體的態度及男女權力的高低

對於服飾這樣的品項,推給女人絕對比推給男人有意義的多。畢竟女性在服裝上的購買頻度及金額,是男性的好幾倍。而因為牛仔褲的大眾市場仍然不斷成長,對於牛仔褲的改造,使其更適合女性,便是八零年代的主流方向。品牌選擇加裝在上面的元素便是性感。

牛仔褲的發展在這個階段開始貼身細緻化,由於彈性纖維的使用,丹寧布得以做到完全貼身而不至影響行動,牛仔褲開始設計成緊貼人體。由原本貓王時代的喇叭褲變成了緊收褲管,完整展示下半身身體的曲線。因此許多牛仔褲品牌,便開始以性為訴求,大做廣告。

最著名的廣告是漂亮寶貝布魯克雪德絲在十五歲替凱文克萊拍的廣告,兩腿大開,輕聲說道:『你們想知道我跟我的牛仔褲中間有什麼嗎?什麼也沒有。 』由於性暗示太過強烈,這支廣告在許多國家遭到禁止。但是牛仔褲的緊身風潮一起便再也沒有回去,然後進一步將褲管逐漸縮短,發展出七分褲,五分褲,三分褲及露出兩塊白色口袋裡布的牛仔熱褲。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牛仔褲越來越緊及越來越短的變化,除了在商業上考量女性服飾的多樣化可以加大銷售之外,也反映出世界和平帶來的女權意識,讓女人對於自身身體掌控權的提高,可以為了展現自己的美好來穿衣服,無須畏懼道德批判的目光。

而原本在男性消費者中強調男子陽剛氣的牛仔褲服飾,隨著時代的轉變,也開始注意到陰柔及俐落牛仔褲的需求,男褲也開始使用彈性布料,更加合身,中性的緊身牛仔褲的風潮開始出現,反而是變成男裝牛仔褲往女裝牛仔褲的設計靠攏。

世界從男女服飾的全然不同開始,女生開始穿男生的牛仔褲,然後女生穿自己的牛仔褲,然後變成男生開始穿女生的牛仔褲。真是一個有趣而帶有明顯權力流轉的現象。

03 牛仔褲相對服飾的矛盾性,喜舊不喜新。

樂府《古豔歌》: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當中說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這是許多人都同意的概念。

然而牛仔褲恰恰相反。

許多人喜歡牛仔褲是要喜歡它看起來是舊的,破破爛爛的,甚至是穿越久越喜歡。

從六零年代的美國的嬉皮文化開始,嬉皮士用盡心思的把自己的牛仔褲磨損破壞,顯示出自己的不羈精神,磨損跟破洞的做法非常適合牛仔褲,由於丹寧布厚重耐磨的特性,這樣的破壞方式除了精神上對社會的叛逆展示,就美感上也突出了時間造成的陳舊感。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隨著牛仔褲的不斷髮展,磨損跟破洞變成了一種對有序社會的抗議與叛逆精神,諷刺的是這樣的設計在有序的社會是可以賣得更貴更好的。原本的叛逆不羈,轉化成精心打磨,即使追求叛逆精神當中也要帶著精緻感。所以所有高價品牌的牛仔褲,都精研各種工藝,小心翼翼的破壞褲子創造美感。

要做到像是穿過很久的模樣而導致的自然破損,以人工做的越不像人工磨損,商品的評價越高,消費者也會越喜愛。這些技法像是水洗,刷白,貓須,磨破可以讓牛仔褲彷彿受到時間的淬鍊,讓許多人相當沉醉。

更加走火入魔的,是不要工廠加工的作品,有一部份的牛仔褲玩家買了原色未水洗的牛仔褲回來好好的養。稱之為養褲。

什麼是養褲呢?就是將一條原色牛仔褲,經過一段長時間(短則一年,長達三五年)的穿著之後,各部位的褪色及磨損都會紀錄下主人的活動的習慣,譬如說後口袋的皮夾印,前方零錢小口袋或許放置一個打火機,長期的動作在褲子上留下的痕跡,如檔部或是後膝蓋彎的地方。從而形成個人的獨特印記,在歲月橫痕跡的加持下變成獨一無二的牛仔褲。

牛仔褲在破損這一條路,從嬉皮士開始的破爛感越走越遠。除了上述精緻的磨損跟破洞之外,大面積的破洞風潮越來越被世人所接受,甚至從2015年開始成了最受矚目的流行趨勢。最大的心裡訴求就是,與眾不同的個性化。以及對身體外露的自在感。從青少年到影視明星,大破洞就是潮。越是讓傳統世代瞠目結舌,流行越是無法抑止。因為它本身就是牛仔褲的語言,讓老派傳統驚詫。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驚世駭俗這條路上,牛仔褲不斷獨領風騷,除了大面積的破褲,街頭嘻哈文化最愛的垮褲,更是讓國內的大叔大媽完全腦袋當機了,到底這些露內褲的年輕人在想些甚麼啊?

結語

我曾經以為牛仔褲的盛世會一直走下去,只隨著潮流高高低低發展。高腰低腰到垮褲,寬大舒服到合身性感,褲腳的收放,褲管的長短,再加上那些水洗跟磨破效果都充滿了無窮的樂趣。

更重要的是,牛仔褲有自己的語言,青春,自由,不受拘束,無所畏懼。它或許穿起來沒那麼舒服,但是你穿上它心裡會覺得舒服。

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開始,牛仔褲遇到了一個新的大挑戰,女生開始減少穿牛仔褲了。

以露露檸檬(Lululemon)為首的機能運動服飾,做出了更舒服,更鮮豔,更能彰顯女力的象徵。從原本的瑜珈到健身時穿著的褲子,漸漸的轉化成為潮流上街。

在一個更重視個人主義,每個人更有自信而不再擔心與其他人一樣的世界裡,牛仔褲的語言似乎慢慢的沉寂下去了。因為個體已經青春強大,自由而無所畏懼。他們需要展露自己,以前是由衣服來修飾身體,現在要轉換成由身體來突顯衣服了。

機能運動褲的訴求是:我喜歡自己身體的曲線,也很有信心,健康生活為我帶來快樂。

為什麼年輕人總愛穿

機能運動褲的風潮

自我的身體就是主體,我就是我,不是哪一種形象。這樣的趨勢不只女生,也在男生身上逐漸看到,男性不再積極的追求陽剛男子氣概,反而是要活出陽光健康又精緻細膩的形象。牛仔褲開始有了老派的感覺,不再是潮流已經成為了復古。

或許服裝的歷史又到了該翻頁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