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秦帝國為何短短十幾年間就被瓦解了?

繠鷽_á孏靜


長達幾百年的春秋戰國割據形式,終於在秦始皇的努力下結束了。連年的百姓早已經疲憊不堪。戰爭都是男丁,而戰場上的皚皚白骨,也就說明勞動力的喪失。勞動力不足,在統一之後,就應該休養生息,保證人口的增長,而不是反其道行之。但是秦國統一之後,仍然沒有認識到勞動力的重要性,反而濫用民力。

秦帝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修建工程或者戍邊,這一切都需要經濟的支撐。但是國家的經濟不夠支付這麼多勞動力,於是秦朝採取苛法來獲取免費的勞動力。一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之後受到的懲罰遠遠大於法律規定的懲罰,淪為了國家的勞動力。如果說苛法已經夠可怕,那麼更可怕的就是苛法之下的腐敗。

項羽的叔叔項梁曾經殺人,按理說殺人償命,可是項梁不僅沒有償命,反而釋放了。秦國和楚國是最大的敵人,敵人都能夠通過背後運作的手段,免除懲罰,那麼有權有勢的人逃脫王法懲罰的例子不知道還有多少。

一方面是百姓在苛法的恐懼中艱難度日,另一方面是有權有勢的人貪汙腐化,這樣的王朝,就像坐在火藥桶上,差的只是一個火星。

秦滅六國之後,推行了郡縣制,這一制度相對於以前的封建制度先進了很多,但是在新舊制度交換之際,必然不會和平演變。在封建制度的血緣關係之下,出身就已經決定了你的地位,而且有錢有勢的王室還會養食客。秦摧毀了血緣基礎的封建制度,那些食客們也成為無業遊民。曾經風光無限的六國公子王孫地位一落千丈,他們的內心不會服氣,而那些靠著公孫王孫們供養的食客在沒有經濟來源之後,就會成為流民盜匪。他們都是底層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一旦國家機制出現故障,他們趁勢而起,企圖恢復封建制度。

所以在漢取代秦統一天下之後,一直反思秦所犯下的錯誤,所以漢朝初年與民休息,輕徭薄賦,而且推行郡國並行制,可是說漢朝的這些制度都是反思秦滅亡的原因一一建立起來的。


詩書君


一,復辟,秦始皇太仁慈了,統一後沒有殺滅六國貴族,雖然統一但人心思舊,幾百年的列國紛爭,六國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國別認知,就像現在的日本人和中國人,文化雖然相近都用漢字,但祖國不同!誰佔領對方對方都不會屈服,短時間的佔領不能同化對方這是動亂的根本原因,(如子之之亂,齊差點滅燕,後燕昭王滅齊雪恥,燕昭王一死,齊田單復國)要想永久佔領一個地方最好的辦法就像俄羅斯一樣,殺光當地土著移民自己民族,包括現在的美國、澳大利亞也是基本殺光土著政權才穩定,然而日不落大英帝國卻最終分裂,印度緬甸脫離統治!

二,內亂,領導人交接班沒交接好,趙高亂政,將相不和,給六國復辟帶來了機會,如果始皇帝不死,國家凝聚力還是很強的,六國貴族是不敢復辟的。

三,子嬰投降劉邦,如果老秦人擰成一股繩,秦朝滅,秦國不滅,政權還是可以延續的,但子嬰怕老秦人被殺光和劉邦形成聯盟並投降劉邦,讓劉邦保護秦人,但最後劉邦沒保住,項羽屠城,最後項羽反而被五個老秦人分屍,也說明秦人痛恨項羽,劉邦得秦人心,並且仁政得到再統一天下的基礎!

四,嶺南秦人軍團未北上,趙坨建立的南越國是秦人政權延續,直到漢武帝才統一


發現美達人


秦朝滅六國統一,中央集權,統一貨幣,商鞅變法等都是文明往強盛的方向發展。

可偏偏混戰了這麼多年的中國,秦始皇統一之後還各種大型土木,如修築長城,阿房宮,皇陵,秦直道等。

除去勞民傷財的土木工程,百姓還要服兵役,幾乎所有壯丁不是修長城就是服兵役。

統一了天下之後,應該要做的是將土地從新分配給農民,大家修身養性,安居樂業,誰還會動不動起義?

百姓安居樂業,盛世自然來。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將天下讀書人得罪,一個文明的統治不僅僅靠武治,更需要文治,尤其是對於盛世而言。

秦二世繼位後更是剝削壓迫百姓,繼續修建阿房宮,宮裡又有指鹿為馬的趙高擾亂朝綱,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如此的暴政,如此的不體恤民情的帝國,壽命怎麼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