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最近英國1.5萬小留學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目前中國在外國的留學生非常多,為何偏偏是英國的這1.5萬小留學生引起爭議呢?其實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許多網友認為,這些小留學生這麼小就出國,其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學習,最終來報效祖國的,而是為了在那邊待夠時間,然後拿綠卡而已。

現在英國疫情嚴重,這些小留學生的家長們為接這些小孩子回來,卻個個都說自己送孩子出去是為了讓他們長大以後回來報效祖國的。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數據,從1978年至今,走出中國去外國留學的留學生總數已經達到了5百萬。這個數字在最近幾年增加的速度比較快,在20年之前出國留學還是一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現在每年出國的留學生總數大約是10萬到20萬之間,可以說數量是十分龐大。按照正常來說,如果這些留學生都可以回國,那麼中國每年將增加十幾二十萬人才。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留學生都願意回來。

從數據來看,累計5百萬出國的留學的人中只回來了3百萬,剩下的都成為了外國人,為其他國家效力了。在美國就有不少的華裔科學家,其中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人都曾經以美籍華裔科學家的身份拿到了諾貝爾獎。在數學方面還有陳省身、丘成桐等人物。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可喜的是其中一部分最後都選擇回國報效祖國,比如說楊振寧就在自己95歲的時候放棄了美國國籍,恢復了中國國籍。當然換一句話說,這些人學術巔峰的時候,都是在美國度過的,而且回來的只是一部分,還是一大部分人員都沒有回來。

在企業家方面美籍華裔企業家也非常多,比如說楊致遠、王安、謝家華、陳頌雄、陳士駿,他們都是足以影響美國商界的人物。這些人發家致富之後,做出的慈善回報也是大部分都是在美國,其中陳頌雄宣佈捐出自己一半的身家,大約是50億美元。楊致遠也曾經捐了7500萬美元給了斯坦福大學。這些大部分都是在美國留學之後留在美國的。

清朝末年,曾國藩為了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決定讓容閎帶著第一批精挑細選的幼童去外國留學,開啟了中國大規模留學的先河。容閎自己就是中國最早的留學生,他是由傳教士帶到美國的,學成之後選擇回來報效中國。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容閎曾經幫助曾國藩創建了著名的江南製造局。容閎當時奉命去美國購置回來了100多臺機器,開啟了中國工業的先河。由曾國藩送到外國的這第一批幼童留學生中,後來誕生了非常多的人才。這些人在外國讀書長大之後,紛紛都回來報效中國,其中就包括了唐少紹、周壽長、詹天佑等人,誕生了外交大使、第一條鐵路的建設者、清華校長等等,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後中國不停選派幼童去外國留學,民間的富豪商賈也紛紛把子女送到外國去留學,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回來報效中國。1950年開始,中國開始了公派留學的開始,國家精挑細選一批優秀的人才,然後公費送他們去外國留學。不過有人卻趁機留在外國沒有回來。不過回來的人也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80年代大學生都有留學夢,不過這一批人大部分都在90年代選擇出國創業,如今中國許多著名的企業家都是這一代的海歸,比如說搜狐的張朝陽、紅杉中國的沈南鵬、IDG的熊曉鴿、高瓴資本的張磊、創新工廠的李開復等等人,這些人也為中國商界的發展做出不小的貢獻。

不過最近幾年,留學的風向又變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人都是唯利是圖,沒有了家國情懷,留學不過是為了移民做準備而已,甚至出現了張欣這樣留學之後回來中國創業賺錢,卻至今保留著外國國籍,還給外國鉅額捐款的人。

其實留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痛恨的不是留學,而是那些借留學移民,留學之後不思報國,還當了外國人的人。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

42年來有5百萬人出國留學,只回來了3百萬人,剩下的都成外國人,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雙刃劍,留學可以為我們培養人才,也有人才流失的問題。當然最重要還是留學生自己,應該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