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是什麼原因?

活動中心17653708


事物的本質,這是個大命題。事物應該包含“事”和“物”兩種。

從古到今圍繞這個命題出現了太多的思想了,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等等這些哲學家的思想,核心大概都是試圖解釋事物本質。格物致知這個詞可能都知道,這個詞再深入演化、擴大,也許就是抓住本質的根本方法。

事物本質應該不僅能從哲學上解釋,還可以從實際角度出發。例如,某某昨天打人了,這個事件的本質是什麼?

所以,想在現實實踐中抓住事件本質,應該是從所站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的。不同立場和角度的人對同一事件是會有不同解釋的。上一例子中,某某可能被偷錢了,可能被綠了,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打人;被打的可能只是不小心撞到人忘了說對不起,可能欺負了路邊小商販;最後法官可能會懲罰打人的某某,哪怕是他被偷、被綠、看不慣欺負人,哪怕是路人都覺得打得好、應該打。那麼打人事件本質是什麼?也行全國人民都覺得打的好打得棒,但是法律不這樣認為。法律也是一個看事物角度和立場。

那麼回到主題:怎麼抓住事物本質?這個題呢,在我看有點不講道理。因為你要首先明白什麼是本質?到底多麼深奧才是本質呢?要確認這個“事物”值不值得去抓本質,然後再搞清楚你抓到的本質會不會符合大眾預期,會不會三觀不正。這個題應該是:怎麼抓住事物有利的本質?對自己有利、對社會有利等等。

不同時代對一個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得符合時代潮流。清朝,要是有富貴家女子不裹腳那是要被嫌棄的,而且這是被全社會所認同的觀念,但是現在社會看就是封建社會的壓迫和毒害。這就是前邊說的角度和立場,而且要符合三觀和時代潮流。

怎麼去抓到事物本質呢?格物致知。抓事物本質,難得地方是認識事物的過程,只有全面瞭解才能再談本質。認識事物過程就是學習。首先要全面瞭解事物,全方位、多角度、順著時間軸去了解認識,然後再從某個角度切入,才能找到答案。


我是柱哥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侷限性吧,時代侷限性,立場侷限性,角色侷限性,知識侷限性,能力侷限性,性別侷限性。站在現在看過去,會很明白;站在旁人角度,比當事人明白;站在一個學科角度,會對另一個學科有不同的認識。機緣會使一切豁然開朗。


司法評論


小時候語文課沒上好。會歸納中心思想的,會分析句子成分的,能找到關鍵詞的,就是一語中的的人。


懷素抱朴劉志明


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要透過事物看本質,我們不能只看到事物帶給我們的短暫利益,要透過事物看本質。要考慮長遠利益,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而不是一個只能看見眼前利益,而不能透過事物看本質的人。

還有些時候,消費者的從眾心理也是不能透過事物看本質的表現,消費者只考慮到買這個的人很多,一定很好,並沒有考慮到我需不需要這個東西,盲目的消費,買了一些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的東西,不緊浪費,還使事物失去了它存額價值,所以,我們要透過事物看本質,讓事物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片面的看待某些事或物,不能使事物最大限度的發揮它應有的價值,所以,我們在看待事物時,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它,要透過事物看本質,考慮它如何存在才能發揮它的用途,不可主觀的去看待事物,要客觀的去看待它,透過事物看本質。

每件事物都有它存在於世間的意義,如果它存在於世間的意義沒有了,那麼它就相當於一件廢品,毫無意義可言。如果我們都能透過事物看本質,每件事物都能有它存在於世的意義。

客觀的看待每件物品,不被它的表象所迷惑,透過事物看它的本質,讓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能考慮到事物本質的深遠影響,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透過事物看本質。



環宇網


原因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本質是什麼



智慧


ZWT滄海一粟


原因是欠缺與生俱來的洞察能力,這種欠缺本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為得以改善。但是,往往很多人又極易受左右事物的影響,再次失去對事物的洞察能力,這便是抓不住事物本質的根本原因。


驕楊一靜聽時間的聲音


因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但因果不空,所以要遵循自然法則,自然規律!



於鼐濤


第一,可能對行業不熟悉,第二,可能不夠聰明,邏輯思維不強。第三也可能不專心不專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