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7月25日消息,曠視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文件,這家成立8年的人工智能企業終於走向上市,但其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裡虧損高達52億。不知IPO能否“止血”?

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截自曠視科技招股書

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人創立於2011年的曠視科技,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企業,同時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企。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曠視科技三位創始人共計持有16.83%股份,其中印奇持股比例為8.21%,唐文斌持比例為5.9%,楊沐持股比例為2.72%。

此外,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曠視科技已發行股份的14.33%;螞蟻金服通過全資子公司API間接持有已發行股份的15.1%。將這些加上,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正因為曠視科技與阿里巴巴、華為、凱德集團等大型集團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還推出了商用的AIoT操作系統,其在視覺及傳感技術相關的人工智能算法上具有行業領先的水平,才能在最早一批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與商湯、依圖、雲從並稱為AI視覺四大獨角獸公司。

在此之前,其他AI企業如商湯、依圖、寒武紀均傳出過科創版上市傳聞。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曠視科技成為了赴港上市的AI第一股。

“虧損大戶”的頭銜由來

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截自曠視科技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營收為9.49億元,同比增長210.3%,經調整淨利潤為3270萬元,2018年同期經調整淨虧損為1.369億元,此外,曠視科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58.8%。

值得注意的是,2019上半年,曠視科技虧損額達52億元,同期(2018年上半年)虧損額為7.29億元。

對此,曠視科技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的。扣除不能反映經營表現項目的影響,2018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6年、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1.42億元。

這種情況在小米、美團的上市過程中也出現過,就是“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只是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主要原因是新經濟公司融資經常使用可轉換可贖回的優先股,由於公司估值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合約承擔的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是非現金科目的調整,無現金流出,並不是真實的業務情況。

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截自曠視科技招股書

研發支出方面,根據招股書,2016年-2018年,曠視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7816萬元、2.05億元、6.13億元,近三年研發支出佔當年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5.3%、65.6%和43.0%。

倘若曠視科技掛牌成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曠視赴港上市能否成功?

早在2019年4月,就有消息稱曠視科技將提交上市申請,並考慮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集資最多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最快年內掛牌。

據悉,經歷過7輪融資的曠視科技,最新披露過的估值為30億美元,相當於234億港元。


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過去曠視科技曾考慮在A股上市,由於香港容許同股不同權雙重架構,成為了曠視的最優選擇之一。

對於內地企業而言,赴美或赴港上市的優勢有四:

1)對於財務指標要求不高,上市門檻相對較低;

2)更看重公司未來發展;

3)能接受同股不同權、VIE架構等股東結構;

4)上市排隊時間較短,海外資本退出便捷。

從招股書來看,曠視科技近幾年的重金投入,並沒有直接反映在營收裡的。曠視科技並非不可能,未來人工智能行業企業仍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

《2019東莞國際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展覽會》重磅來襲!!

來跟IAM機器人一起去看展吧~

半年虧損52億,曠視科技IPO可否“止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