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批評孩子嗎?怎樣批評才是正確的

很多家長會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越來越犟,和家長站在對立面。為什麼孩子會把最親愛的人傷害的遍體鱗傷,可能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

你會批評孩子嗎?怎樣批評才是正確的

孩子不願意與你溝通,原因究竟是什麼?



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

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超限效應”。超限效應,重點在於“超”,既是“過”。



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有一次,他在教堂聽牧師佈道。一

開始,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非常感動,準備捐些錢給教堂。過了十幾分

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便有些不耐煩,於是決定少捐一些錢。又過了十幾分

鍾,牧師仍然滔滔不絕,於是乎,他決定一毛不捐。冗長的佈道講演終於結束

了,大家開始募捐。 馬克·吐溫卻氣憤難消,不僅沒有捐錢,還從募捐箱裡偷

走了幾元錢。


超限效應也常常體現在人們的家庭教育中。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

時,父母就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五次地重複對孩子做出同樣的批評。

孩子一開始可能感到內疚和不安,逐漸便會變得不耐煩,最後甚為反感。孩

子一旦受到批評,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從心理不安中恢復過來;受

到重複批評時,孩子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便逐漸

高漲起來。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批評教育要在一定的限度內,注意對孩子“犯一次

錯,只批評一次”。 即使非要再次批評,那也要換種說法或角度,不應簡單地

重複。 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小辮子被“揪住不放”,逆反心理也會得以避免

或減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