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坐落在賀蘭山東麓,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佈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唯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

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

由於八九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地面建築遭到破壞,但遺蹟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臺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錯有序、星羅棋佈地散落在賀蘭山麓的沖積扇上,仍可見昔日的輝煌。

西夏王陵陵區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坦開闊,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間。

其規模與北京的明十三陵相當。初建時每個陵園均有地下陵寢、墓室、地面建築和園林,獨立佔地都在10萬平方米左右,形制與佈局大體相同。由於西夏與內地的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其陵園平面總體佈局。

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

按照我國傳統的以南北為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排列,兼容了唐代和宋代帝陵形制的建築佈局和基本特點,而在陵臺、墓室、碑亭、角臺方面,又具備西夏獨有的建築風格,形成了漢族文化、党項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兼容幷蓄的特色。

昔日的王陵,根據文獻記載,從南到北分佈著門煩、碑亭、月城和宮城,宮城內有獻陵和塔狀陵臺等建築。陵臺以夯土築成,七層八角,逐層內收,每層收分處為簷木結構,並掛有瓦當、滴水和屋脊獸;夯土臺外部有砌磚包裹,陵臺外形呈塔狀。而如今僅存夯土陵臺、殘垣斷壁和一片瓦礫。

西夏王朝是11世紀至13世紀党項族建立的統轄我國西部的地方民族政權。從元吳建國,共傳10帝,歷時190年,直到1227年為蒙古所滅。

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

西夏的9座王陵分別是太祖李繼遷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吳泰陵、毅宗李諒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獻陵、祟宗李乾順顯陵、仁宗李仁孝壽陵、桓宗李純佑莊陵和襄宗李安全康陵。西夏自景帝李元吳稱帝至末帝李硯亡國共傳10帝,若加景帝追尊的其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共計12帝。

西夏只有9座王陵,後三代皇帝因死於成吉思汗滅西夏期間,故未能造陵。陵園分成三個區域:南區、中區和北區,其中以南區的裕陵和嘉陵最大,俗稱"雙陵"。

西夏陵襲用唐、宋時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每座帝陵都自成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坐北朝南,呈縱向長方形制。四周建城垣,築有角臺、神牆。神牆南端正中建左右對稱的闕臺,臺頂有闕樓。往北是碑亭,各陵所建碑亭不一,有兩座或三座。

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三號陵又稱泰陵

發現的殘碑,記載有陵主的生平事蹟,用漢文、西夏文兩種文字碑刻。進入月城門內,在御道的兩側,原排列有許多雕刻精美的文臣武士石像,它們面面相對。內城,四面以神牆環繞,四角原建角樓,四牆正中置門闕。

城內偏西土臺是獻殿遺址,為祭典場所,其後偏西北有高大突兀的陵臺。從已發掘的莊陵看,陵臺殘高二十餘米,塔上多有磚瓦堆積和殘留椽洞,當初為八角五層或七層的樓閣式實心建築,這在中國陵園建築中是別具一格的。現在這由黃土夯築形似圓錐體的遺物,被國外友人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三號陵又稱泰陵正面

在獻殿與陵臺之間有成魚脊狀的土梁,是墓道封土,封土下面便是通往墓室的甬道。陵臺前現遺留有一大坑,為西夏陵遭劫時所致的盜坑,坑下部便是墓室,就是地宮。

西夏陵在蒙古滅西夏戰爭中,地面建築被摧毀殆盡,財寶被挖劫一空。現在是一片殘垣斷壁,惟剩一個個土墩。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成為西夏陵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