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圓明園,還有哪些因為戰爭損毀的名勝古蹟?能修復嗎?

洞明哲人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地處絲綢之路上,是往來歐洲、波斯、中國和印度間的商隊途經之地,當地曾有數所佛教寺院,為一宗教、哲學、希臘式佛教藝術中心,自2世紀起,至9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時,為佛教的一個宗教地點。這裡包含著大約3000個大小佛窟,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為世界瀕危文化遺產,是阿國內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大佛被毀之前,石洞中終年居住著世界各地前來朝拜的佛教信徒以及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僧侶,最多時可達500人。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間,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講經,信徒則圍聚在佛像前聆聽。原來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揚聲器,講經者的聲音可被放大數倍,清晰地傳到聽眾耳中。

在多年的戰亂中,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到90年代後期已是千瘡百孔,佛像的頭部也不復存在。

1998年,塔利班揚言一旦他們攻入巴米揚,必以火藥將兩座大佛夷平,巴米揚的這座古人類文明的遺蹟,才又重新喚醒人類的記憶。1999年4月,他們攻陷了巴米揚。

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更是不顧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動用大炮、炸藥以及火箭筒等各種戰爭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塔利班武裝最高領導人穆拉·奧馬爾,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和歷史遺蹟的重要意義,下達了毀滅阿富汗境內所有佛像的命令。

從2001年至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巴米揚遺蹟制定了一項浩大的保護、修繕工程,該組織已經向阿富汗派出五個國際專家工作組。2006年10月所成立的第五期工作組共有30名成員,他們中包括阿富汗政府官員,以及來自日本、意大利、德國、法國的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歷史學家,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步履維艱。

參與佛像保護工作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意大利、法國和日本。德國的亞琛大學和慕尼黑理工大學負責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僅在一期工程中(2002年至2004年),日本政府就捐贈了近200萬美元。

2005年,一位日裔美國藝術家計劃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遺址上以恢復其本來面目,這位藝術家表示,這項工程將花費1年多時間,耗資達900萬美元。阿富汗政府接納日本藝術家山形博導“重現”巴米揚大佛的提議,計劃以14臺激光系統把大佛的影像投影在大佛所在的山崖上,該計劃預計需要900萬美元,仍有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

2015年,來自中國的張昕宇和梁紅夫婦及其旅行團隊,利用先進的建築投影技術,成功對53米高的大佛進行了光影還原,並以此方式向中阿兩國友誼致敬。

重現巴米揚大佛後,塔利班給團隊開出了每個腦袋5萬美元的懸賞,一行人只得倉促離開,還去武器市場買了幾顆手榴彈當“光榮彈”。

在世界上很多被毀的文物運用現代技術可以做到光學恢復,但要重建還是很艱難的,無論從資金上還是技術上。所以說運用現代科技,做激光復原,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厄爾尼諾的世界


加關注,不迷路!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被戰爭損毀的名勝古蹟肯定是恢復不了了,或者說,即使恢復,也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了。

除了圓明園以外,毀於戰爭的人類文明遺蹟不勝枚舉,我們可以簡單地來看幾個:

一、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位於希臘共和國首都雅典衛城的最高點,建於公元前前447至前432年,是為了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此廟不僅規模最宏偉,坐落在衛城中央最高處,廟內還存放一尊黃金象牙鑲嵌的全希臘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帕特農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是古代建築最偉大的典範之作。

建成後的帕特農神廟歷盡人間戰火,先是在公元146年,雅典娜雕像被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擄走,人們只能根據古羅馬時代的小型仿製品約略想象她的英姿。393年它被改作基督教堂。在土耳其統治時期,它又成了伊斯蘭的寺院。1687年,威尼斯人遠征隊攻擊雅典和雅典衛城。奧斯曼土耳其人加強了對雅典衛城的防守,把帕特農神廟當做一個彈藥軍火庫,導致了神廟的爆炸,摧毀了建築的中心部位,造成了內堂的牆壁倒塌,夷為廢墟。 

19世紀初,英國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額爾金,僱用工匠,把表現雅典娜勳業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這批稀世之珍,有些在鋸鑿過程中破碎損毀,有些因航海遇難而沉入海底,倖存的仍陳列在英法等國的博物館裡。

1975年,希臘政府撥款2300萬美元用於修復帕特農神廟,工程指揮們預計他們能在十年內完成。可是,出現的問題令他們始料未及,比如建築師們用新的大理石代替那些被損壞的大理石碎片,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工程師們採用了凹槽雕刻機器。不過對於細微的紋路雕刻,這種儀器的精確度依然比不上古代工匠的巧手。一直到現在,帕特農神廟的修復計劃也是遠遠沒有完成。

獅身人面相

獅身人面像,位於埃及吉薩的金字塔墓區,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算上兩個前爪,全長七十二米。面部長約五米,寬四點七米,鼻子長一點七一米,嘴大二點三米,一點九三米。它頭戴“奈姆斯”皇冠,兩耳側有扇狀的“那姆斯”頭巾下垂,前額上刻著“庫伯拉”聖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誌--下垂的長鬚,脖子上圍著項圈,鷹的羽毛圖案打扮著獅身。

獅身人面像是什麼時候建造的?誰建造的?至今都是一個謎,最初古埃及學家認為是胡夫法老,建造目的是為自己的金字塔守靈,這種說法衍生出一段栩栩如生的描述: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來這裡巡視自己快要竣工的陵墓,大金字塔。胡夫發現採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

不管怎麼樣,獅身人面像已經誕生了幾千年,飽經風吹日曬,臉上的色彩早已脫落,精工雕刻的聖蛇和下垂的長鬚,早已不翼而飛。然而,最叫人痛惜的是,它的鼻子掉了!這又是一個“謎”。一種至今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798年拿破崙侵略埃及時,看到它莊嚴雄偉,彷彿向自己“示威”,一氣之下,命令部下用炮彈轟掉了它的鼻子。

三、阿房宮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始建於公元前212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唐代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可惜這樣的宮殿最終沒能逃過戰火。史書記載,西楚霸王項羽進入咸陽後,看到如此奢華的秦朝暴君後大怒,一把火燒了阿房宮。

除了這些,被戰火損毀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比如英國聖保羅大教堂,大報恩寺琉璃塔、長安大明宮、巴基斯坦的大佛等等,有的被後人重建,有的就像圓明園一樣,仍然展示著自己的傷疤。可是不管怎樣,被戰火摧毀的古蹟都是沒有辦法完全重建的,因為戰火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徽州大司馬


除圓明園外因戰爭被毀的建築多數只留下遺址,但也有被從新恢復的,香山公園就是例子。

被英法聯軍毀後,木質結構被燒燬只留下磚石部分。

修復後恢復了原有狀態,還原了歷史原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再複述,只要想恢復就一定能成。


風拂柳999


北京

北京的宛平縣是一座歷史名城,古建築眾多。1937年7月8日晨,日軍向宛平縣城發起進攻,城內古建築遭到炮火襲擊,其中大多數被夷為平地,少數倖存下來的,也是千瘡百孔。

北京南郊大興縣的團河有一座團河行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集中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精華,是歷代帝王行宮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937年7月27日,日軍飛機猛烈轟炸團河,團河行宮遭到嚴重破壞。1942年,日軍為修築南苑機場,將團河行宮完全拆毀,這座展示中國園林建築藝術精華的一代名苑,自此永遠消失。

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抗戰爆發後,南京遭到日軍的重點進攻。1937年12月,日軍集中火力猛烈炮擊南京周邊地區的各種建築物。中山門城牆、中華門城牆大部分被毀;夫子廟的欞星門等遭到破壞;牛首山歷代寺廟,以及九龍橋、長幹橋等被炸燬;秦淮一帶大片明清民居和古井變成廢墟。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南京地區被日軍破壞的古建築達數百處之多。

內蒙古

明朝萬曆年間,西藏三世達賴喇嘛到蒙古草原傳播黃教,看中了鄂爾多斯的一條龍崗,要求建立寺院。鄂爾多斯首領招攬天下能工巧匠,收集四海名石良木,營建寺院。28年後,寺院建成。第二年,鄂爾多斯首領舉行盛大的開光典禮,明朝廷賜名廣慧寺,俗稱王愛召。

1941年2月9日,日軍從包頭出發,直奔王愛召而來。他們衝進寺廟內,瘋狂劫掠。將嵌有寶石的釋迦牟尼銀製佛像,珍貴的經卷、銀製鍍金的馬鞍、弓箭,以及各種壁掛、地毯等,全部裝上卡車,運往包頭。經過3天搶劫,王愛召被洗劫一空。為了掩蓋罪行,日軍在僧房裡堆上柴草,殿堂裡澆上汽油,點火焚燒。大火燒了半個月,一座富麗堂皇的寺廟,變成了一片廢墟。日軍鐵蹄所到之處古建築慘遭蹂躪日軍對中國古建築的破壞,其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在世界歷史上實屬罕見。

山西

在山西,1937年10月的幾天之內,日軍就燒燬了寧武縣8座古代寺廟和崞縣的1000餘間古廟。1939年4月19日,日軍放火焚燒沁縣縣城,城中古建築無一倖免,其中包括明朝以前較為著名的寺廟庵觀33座。

江蘇

在江蘇,日軍攻陷無錫時,燒燬了古建築2105間;將三清殿以及著名的茅山道院付之一炬。

連雲港

血洗連雲港時,著名的三元宮被焚;

揚州

攻陷揚州時,燒燬了著名的金壽公所。

湖南

在湖南,日軍將華容縣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大禹殿和文昌閣燒成一片廢墟。


據粗略估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日軍在所佔區域內破壞的古建築應在1萬處以上。修復的古建都在圖片裡了,但這還能叫古建嗎?


琉璃滄海8023


我是【大嘴說貴陽】


先直接回答題主的後半個問題,戰爭損毀的名勝古蹟都修復不了了。


再來看題主的前半個問題,戰爭損毀了太多的名勝古蹟,古今中外但凡發生戰爭,就是名勝古蹟的一次大劫難。圓明園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燬,這是自稱“文明國家”的英法尚且如此,到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你會看到日本對中華民族亡國亡種的喪心病狂……

一、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損毀的中國名勝古蹟。

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統計的結果是抗戰期間中國重要古建築被毀達741處(只有國統區,缺少解放區和東北地區的資料,只記錄了1937-1945年的損失,相當不全面),包括但不限於軍事轟炸、焚燒、破壞性搶劫、肆意搗毀、改作軍事用途等。對數字可能沒概念,山西的純陽宮、大佛寺、三清殿、關帝廟、大禹廟,各地古塔毀於戰火;山東的高密鄒平等地古寺古塔也損失殆盡,基本從黑龍江到海南,從黃海到雲貴,曾經的名勝古蹟大多遭此劫難。海牙陸戰法規之中規定交戰國有保護未作為軍事用途的文化機關以及財產的規定,不過日軍既然連商務印書館和學校都炸,也實在說不上算意外。(圖為:日軍轟炸後的商務印書館)

十四年戰爭期間,中國古建築遭受的最嚴重的就是日軍的縱火和肆意風少,由於日本的三光政策導致的古建築毀壞更是不勝枚舉,1937年攻佔山西部分地區和無錫,開始縱火,損失太多基本無法寫出,當地的地方誌倒是有詳細的記載。除了從精神上和文化上打擊中國軍民外,日軍從傳統上來說還帶有舊時代的掠奪式私兵的底子,所以在對中國文物的搶奪之後,便將建築付之一炬,破壞證據。空襲和炮擊是次要方面,比如說南京的古城牆和各種古蹟(先被轟炸炮擊,後縱火焚燒)、陳武帝萬安陵前石刻,漢陽的古琴臺、老河口的古剎寶麟寺,衡陽雁峰寺等等。拆毀改作他用的也挺多,舉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吧,1942年為了修築南苑機場,日軍拆毀了團河行宮,就在現在大興附近。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古建築與一般房屋比例計算出來滿洲事變自日本投降,遭到日軍毀壞的古建築應當不少於10000處,取決於如何定義古建築。


二、各國曆代政權更迭戰爭中損毀了大量的名勝古蹟

遠的不說,正在進行的敘利亞戰爭中就有大量的名勝古蹟遭到破壞。伊拉克戰爭中塔利班公然炮擊聞名世界的巴米揚大佛,話說這個怎麼修復啊?

至於中國曆代的名勝古蹟,你看到過秦朝的阿旁宮、宮殿麼?漢朝的呢?唐朝的呢?宋朝的呢?我們能看到得歷代宮殿,目前比較完整的只有故宮,故宮是明清兩代的宮殿,那是因為日本侵略的時候,北京基本沒有發生大的戰鬥,建築得以保存,重要文物則是打包帶到了西南,最後被帶到了臺灣,所以我們還能看到一些。解放戰爭中,傅作義投降,北京免於戰火,才保存了大量的名勝古蹟,否則,明清時代的很多名勝,我們都看不到了。

外國的嘛,戰爭同樣毀掉了大量的古城堡、教堂,你見過羅馬的宮殿麼?埃及的皇宮?波斯的宮殿?……因為他們都在戰爭中損毀了

總結一句,現在留存下來的都是少數,大多數名勝古蹟都是在戰爭中損毀了。


三、名勝古蹟能修復麼?

如果損毀不大,確實是可以修復的,比如當初的圓明園如果只是門被英法聯軍砸爛了,那麼這是個小問題很好修復,修復了你也會認可。但是隻留下幾堆亂石頭,我們該怎麼修復?圖紙被燒了,工匠被殺了,錢也被人搶走了……我們拿什麼來修復?

我們無法修復這種徹底的毀滅,我們只能強大自身,健全自身的文明,來保護好自己的名勝古蹟,中國如此,外國亦然。


我是【大嘴說貴陽】,專注歷史,認同請關注、點贊、轉發,謝謝。


大嘴說貴陽


1937年至1945年,日軍對中國古建築的破壞,其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在世界歷史上實屬罕見。

1.宛平城。北京宛平縣是一座歷史名城,古建築眾多。1937年7月8日晨,日軍向宛平縣城發起進攻,城內古建築遭到炮火襲擊,其中大多數被夷為平地,少數倖存下來的,也是千瘡百孔。

2.團河行宮。北京南郊大興縣的團河有一座團河行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集中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精華,是歷代帝王行宮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937年7月27日,日軍飛機猛烈轟炸團河,團河行宮遭到嚴重破壞。1942年,日軍為修築南苑機場,將團河行宮完全拆毀,這座展示中國園林建築藝術精華的一代名苑,自此永遠消失。

3.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抗戰爆發後,南京遭到日軍的重點進攻。1937年12月,日軍集中火力猛烈炮擊南京周邊地區的各種建築物。中山門城牆、中華門城牆大部分被毀;夫子廟的欞星門等遭到破壞;牛首山歷代寺廟,以及九龍橋、長幹橋等被炸燬;秦淮一帶大片明清民居和古井變成廢墟。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南京地區被日軍破壞的古建築達數百處之多。

4.山西。1937年10月的幾天之內,日軍就燒燬了寧武縣8座古代寺廟和崞縣的1000餘間古廟。1939年4月19日,日軍放火焚燒沁縣縣城,城中古建築無一倖免,其中包括明朝以前較為著名的寺廟庵觀33座。

5.江蘇。日軍攻陷無錫時,燒燬了古建築2105間;將三清殿以及著名的茅山道院付之一炬。血洗連雲港時,著名的三元宮被焚;攻陷揚州時,燒燬了著名的金壽公所。

6.湖南。在湖南日軍將華容縣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大禹殿和文昌閣燒成一片廢墟。

據粗略估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日軍在所佔區域內破壞的古建築應在1萬處以上。

很多損毀古蹟無法修復,即使有的能重建,也已不具備原來的價值。


星光在路上


除了國內很多名勝古蹟被摧毀,國外也有很多這樣的名勝古蹟被摧毀,他們有的被修復有的面目全非沒法修復。

1、華沙——華沙是波蘭的首都,位於維斯瓦河中東段的兩岸。從公元10世紀起有居民點,15世紀初具城市規模,1596年成為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華沙遭受嚴重破壞,被德軍用重炮犁了一遍,幸好華沙的測繪圖紙保留到了戰後,才得以迅速重建。如今的華沙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佈局,華沙古城是唯一一個人工重建卻被評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特例,因為修舊真的如舊了。

2、英國考文垂教堂——考文垂教堂是考文垂(即熱傳的被丘吉爾犧牲的城市)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修建於14世紀的原教堂在二戰中被德國空襲所摧毀,只剩下外牆和尖頂。

3、德國勃蘭登堡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關頭,勃蘭登堡門在柏林戰役中遭到嚴重損壞,它周圍的建築都被炸燬。蘇聯紅軍穿過勃蘭登堡門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德國國會大廈,宣告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滅亡。

當蘇聯士兵在勃蘭登堡門勝利女神像上撐起紅色旗幟的時候,德國士兵用大炮轟擊,勝利女神雕像受到嚴重損毀,僅剩下一隻馬頭,如今保存在柏林市博物館的展覽廳內。現今勃蘭登堡門上的雕像是二戰後重新鑄造的。

4、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於1703年5月27日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該城的建築是舉世聞名的。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擁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蹟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山城魯渝


我給你舉一個世界典型例子—沖繩的首禮城,這裡在二戰沖繩戰役連外面的市區一起變成了一片廢墟。但是戰後日本政府根據古代標準進行了重建,重建後成為了沖繩最著名的旅遊地點,而且評為了世界文化遺產。雖然評選遺產有政治因素在裡面,但是該重建工程成為世界古蹟重建的典範。不過首禮城去年年底被燒燬了,但是日本政府應該還會再一次重建。至於圓明園應該不會重建了,畢竟成為了國恥的一個記憶,現在橫店仿製了圓明園,想看原貌可以去一下。


有一路看一路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憂傷的嗨皮

戰爭不但會使人們流離失所,還會損毀大量的名勝古蹟,名勝古蹟具有唯一性,名勝古蹟損壞了,就很難修復了,就算是最後修復了,也失去了年代感。

除了圓明園以外,我給你舉一個距離年代比較近,毀於戰爭的例子,敘利亞貝爾神廟。

貝爾神廟位於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貝爾神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目前遺址的大部分建於公元1世紀晚期到2世紀早期,是巴爾米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神廟之一。貝爾神廟由一座高大的圍牆包圍著,各邊長200米,牆上沒有雕刻,這些城堡圍牆建於12世紀,取代了古時的石柱長廊,附圖是被毀壞前的貝爾神廟。

貝爾神廟被用作供奉閃米特人的神貝爾,之前一直被很好地保護。深愛貝爾神廟的敘利亞人稱它是“沙漠的新娘”。後來被”極端組織”以爆破方式嚴重損毀,附圖是貝爾神廟被毀前後。

提筆寫到這裡,關於被戰爭損壞的名勝古蹟,突然想起自己兒時和夥伴在杏樹園裡用泥巴製作的泥人將軍,泥人士兵,還有泥人都城,每每等到週末去玩時,卻被不明人士禍亂的不成樣子,等到重新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時,總感覺少了一點什麼。





木馬遊記


可以說因戰爭損毀的名勝古蹟太多太多,每一個背後都有一段富有深情的故事,這裡就直列舉一些經典的名勝古蹟。

英國考文垂、聖母教堂,

巴基斯坦的大佛,

京西房山隋朝的雲居寺、神女噴泉池,

上海龍華寺。

長安大明宮、森帕歌劇院,

敦煌部分壁畫,

避暑山莊,

德國德累斯頓的茨溫格爾王宮、奧古斯特的騎馬雕像,

晉祠獅身人面像、皮茲尼宮花國,

南京夫子廟

再說說修復,很難真的很難,一般世界級的名勝古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現在的古物修復技術還不是很高超,及時能夠勉強修復,也無法達到其巔峰水平,反而剛發的可能是會使其不倫不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