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造太陽”還不錯

近期,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宣佈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2號m裝置,將在今年建成投入運行,展開相關的科學實驗。

它的溫度能達到2億度,核武器就是利用核物質的變化,釋放巨大的能量。其中,就分為原子的核聚變和核裂變。

目前,人類利用核聚變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氫彈。但氫彈的能量是短時間爆炸性釋放,只能作為武器使用,無法作為一個穩定而強大的能量來源。讓聚變能量平穩、可控的輸出,是全球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目標。

其中,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可謂是這方面研究的皇冠上的寶石,它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最新的進展是,作為國際“人造太陽”項目的關鍵一環,中國的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實驗。“人造太陽”正式運行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人類距離完全擁有“人造太陽”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有一首兒歌叫《種太陽》,如今,我們的核工業科學家們正在實現歌詞中的夢想,因為他們幾十年不懈研發,真的在為人類造一個“人造太陽”。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說,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設進展順利,明年將投入實驗運行,這將為人類製造“人造太陽”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我們為什麼非要建設“人造太陽”呢?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上萬物生長的一切來源,它正是利用核聚變反應,不斷向地球輸送能源。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常務副所長宋雲濤表示,這顆“太陽”如果建設成功,可能會一勞永逸地解決地球能源短缺的問題。“如果我們成功了,可以讓一升海水去發生核聚變,能夠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的能量。如果能夠建成未來的聚變電站,那麼可以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我們利用核聚變做出的“人造太陽”又有哪些優勢?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解釋稱,我們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儲量有限,且汙染環境,核聚變能量源氘氣來自海水,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他介紹:“氘氣在海水裡面有很多的,大概有45萬億噸,就是說一升海水就相當於300升的汽油,能量是巨大的,核聚變能沒有放射性的廢物,所以這是一個跨時代、世界級的項目,也會改變人類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