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據官方史料記載,唐人砸毀了狄仁傑的祠堂。狄仁傑為什麼被百姓如此憎恨呢?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狄仁傑當官期間,以“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的思想鞭撻自己,讓自己始終保持著正義的初衷。他雖居高臨下,遠離江湖,但仍然關心人民,為民請命。他擔任宰相後,幫助穩定國家,糾正了武則天的許多弊政。他是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官員之一,他的一生可謂是成就斐然。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然而,這樣一位宰相,在位期間仍被百姓毀壞了祠堂。他做了什麼壞事,會使百姓如此憎恨他?畢竟,在古代,階級思想深入人心,酷刑酷吏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如果老百姓沒有遭受到難以忍受的痛苦,他們怎麼會做出如此令人震驚的舉動,還被載進正史《新唐書》中呢?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實際上,狄仁傑是被他的小兒子狄景輝拖累的。狄景輝的行為,說明“坑爹”的現象不只存在於現代!

狄景暉,是狄仁傑最小的兒子,深受寵愛。但他在外胡作非為,弄得民不聊生,以至於百姓遷怒狄仁傑。而狄仁傑英明一世,但卻也糊塗一時,難斷家務事,自己政治清明,兒子卻貪得無厭,禍害一方。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對於狄景暉來說,在其仕途之初,他還記得父親狄仁傑和兩為哥哥“清正廉潔”的訓誡。然而,當他踏出作惡的第一步,便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這也導致他一步步走向深淵,所犯罪行也越來越多!等到他擔任魏州司功參時,更是開始大肆貪汙腐敗,魚肉百姓,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新唐書》記載並評價其“貪暴為虐,民苦之!”

一個“貪”字,點明他的貪婪。一個 “暴”字,道不盡他的心狠手辣。而在古代,能被標籤成“貪”和“暴”二字共存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大反派?由此可見,狄景暉的本性之差。 “魏州苦景暉久矣”,老百姓恨透了他,又不敢當面指責(可能是恐懼他的手段和背景,也有階級的影響),於是遷怒他的父親狄仁傑,認為“養不教,父之過”。當初朝廷給狄仁傑建祠堂的時候,百姓對他是萬分景仰,隨著狄景暉在魏州做的壞事越來越多,老百姓順帶也會質疑狄仁傑的品行是否如傳聞中的清廉。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積怨總有一天會爆發。《新唐書》將這段歷史記載為“共毀其父生祠,不復奉”,可見狄仁傑的教子無方,也牽連了自身。而發生如此重大之事,又事關己身,狄仁傑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大義滅親,罷了狄景暉的官職,重新贏得了百姓心中的名聲。

當然,歷史上如此“坑爹”的人不僅狄景暉一個。大唐在狄景暉之前,還有一個實力坑害親人的人,叫做徐敬業(李敬業),徐敬業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統治,然而失敗了,失敗之後,武則天就把他爺爺的墳墓給毀了。而他的爺爺是誰呢?就是唐朝著名的軍事將領李績(徐茂公),歷三朝而不倒,生榮死哀,卻沒想到家業被孫子給毀了。

為什麼說狄仁傑差點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