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1.野趣豐處,詩興自湧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興在鏡湖曲邊,獨往時, 山川自相映發。

【大意】

詩的靈感應在寂寞的原野上出現,當文思奔放、詩性大發時,連周圍廣 大的山林也感染上了詩意;大自然的情趣盪漾鏡湖之間,當獨自漫步在湖邊 時,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層層山峰,那種景色最能令人陶醉。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2.見微知著,守正待時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 念。

【大意】

一支隱伏很久的鳥,一旦飛起來必能飛得很高;一棵開得很早的花木, 等到凋謝時也必然凋謝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這種道理,既可以免除懷才不 遇的憂慮,也可以消解急於求取功名利祿的念頭。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3.森羅萬象,夢幻泡影

樹木至歸根,而後知華萼枝葉之徒榮;人事至蓋棺,而後知子女玉帛之 無益。

【大意】

樹木每當到了冬天就落葉歸根化為腐土,這時人才明白茂盛的枝葉、鮮 豔的花朵只不過是一時的榮華;人一直到了將死的時候,才知道子女錢財的 毫無用處。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4.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徇欲 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大意】

既然空並不等於虛無一切,真並不在於對具體事物的把握或放棄,請問 佛祖,怎樣才能達到涅槃(最高)的境界。(佛祖說)人活著是苦,死也是 苦,縱慾是苦,絕欲還是苦,不如像我輩心無外物,自我修煉以求明心淨性, 通向涅槃境界。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5.慾望雖有尊卑,貪爭並無二致

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顯淵業,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營家國, 乞人號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大意】

一個重視道義的人,能把千輛兵車的大國拱手讓人;一個貪得無厭的人, 連一分錢也要爭個你死我活,就人的品德來說真是天淵之別。但是一個重視 道義的人喜歡沽名釣譽,和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喜歡金錢,兩者在本質上並沒 什麼不同。當皇帝統治的是國家,當乞丐為的是討一日三餐,就地位而言確 實有天淵之別,但是當皇帝的苦心焦思和當乞丐的沿門乞討,其痛苦情形又 有什麼不同呢?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6.譭譽褒貶,一任世情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 點頭。

【大意】

一個飽經風霜嚐盡人間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態炎涼如何反 復變化,都懶得再睜開眼睛去過問其中的是非;一個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 對於世間的一切毀謗讚譽都無動於衷,不論人們對他呼牛喚馬一般的吆喝, 他都會若無其事地點點頭而已。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7.不為念想囚繫,凡事皆要隨緣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後念不迎,但將現在的隨緣打 發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大意】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沒有雜念,可是卻又始終做不到。其實只要 使以前的舊念頭不存心中,對於未來的事情也不必去憂慮它,而是把握現實, 把目前的事作好,自然就會使雜念慢慢消除。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8.自然得真機,造作減趣味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佈置,趣意便減 矣。白氏雲:“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大意】

事情偶然合乎己意就是最佳境界,東西出於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 工;假如加上一份人工的修飾,就大大減低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的詩說: “意念聽任無為才能使身心舒暢,風要起於自然才能感涼爽。”這兩句詩真 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09.徹見自性,不必談禪

性天澄澈,即飢食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 播弄精魂。

【大意】

凡是一個本性純真的人,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全都是為了增進身心健康; 凡是一個心地沉迷物慾的人,即使整天討論佛理,研究倡語,也不過是賣弄 才學而毫無益處。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0.心境恬淡,絕慮忘憂

人心有個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 慮忘形釋,才得以遊衍其中。

【大意】

人只要在內心維持一種真實的境界,根本不需要美妙音樂來調劑生活, 就會自然感到舒適愉快,同時也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滿室飄散著清香之 氣。只有使心中有真實感受,而且思想純潔、意境空靈,就會忘卻一切煩惱, 超脫形骸困擾之外,才能使自己優哉遊哉地生活在樂趣中。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1.真不離幻,雅不離俗

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裡,雖雅不能 離俗。

【大意】

黃金是從礦山中挖出來的,美玉是從石頭中產生的,可見不經過虛無幻 變就不能得到真悟;道理是從杯酒中悟出來的,神仙也許能在聲色場中邂逅, 可見即使是高雅之士也擺脫不了世俗情慾。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2.凡俗差別觀,道心一體觀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 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大意】

天地間的萬物,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感情,以及世界上每天所發生的 種種事體,如果用世俗眼光去觀察,是變幻不定令人頭昏目眩的;如果用超 越世俗的眼光去觀察,則在本質上卻是永恆不變的。可見不論對人對物或對 事,只要能本大公無私的平等態度去對待,又何必要有分別和取捨呢?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3.布茅蔬淡,頤養天和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衝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

【大意】

能在粗布被窩裡睡得很香甜的人,才能得到大自然的謙和之氣;吃粗茶 淡飯能吃得很香甜的人,才能領悟出恬淡生活中的真正樂趣。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4.萬心悟性,俗即是僧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廛,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 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大意】

一個人是否能夠擺脫煩惱的困擾,完全在於自己意志的掌握,只要你內 心清淨了,無雜念介入,即使生活在屠宰場或飲食店中也覺得是一片靜土。 反之即使你手持一琴一鶴,而且居室內外擺滿了名花奇草,假如你內心不能 安靜,苦惱仍然會困擾你。所以佛家說:“能擺脫塵世的困擾就等於到達真 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裡卻和俗人沒什麼區別。”這誠然是一 句至理名言。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5.斷絕思慮,光風霽月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後一真自得,唯知素琴 橫月短笛吟風。

【大意】

雖說住在狹窄簡陋的房間之中,可是世間的一切憂愁煩惱全部消除,還 奢望什麼雕樑畫棟、飛簷入雲的高樓大廈呢?當然也更不必貪圖珍珠穿成的 簾子像雨珠那般玲瓏的豪華設備了;一旦三杯老酒下肚之後,就使胸中出現 一片屬於純真本性的真情,這時只知道月下彈琴和麵對清風吹笛,自然會別 有一番雅趣。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6.機神觸事,應物而發

萬籟寂寥中,忽聞一鳥弄聲,便喚起許多幽趣;萬卉摧剝後,忽見一枝 擢秀,便觸動無限生機,可見性天未常枯槁,機神最宜觸發。

【大意】

當大自然的一切聲音都歸於寂靜時,忽然聽到一陣悅耳的鳥叫聲,就會 給你很多深遠的雅趣;當深秋季節所有花草都凋謝枯黃之後,忽然看到其中 有一棵挺拔的草屹立無恙,就會引發你無限生機。可見萬物的本性並不會完 全枯萎,因為它那生命力隨時都會乘機發動。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7.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雲:“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雲:“不如收身心,凝然 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唯善操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 如。

【大意】

白居易的詩說:“凡事不如放心大膽去做,至於成功失敗一切聽憑天意。” 晁樸之的詩卻說:“凡事不如小心謹慎去作。以期能達到堅定不移的境界。” 按白居易放任身心的主張去做,容易使人流為狂妄自大,按晁樸之約束身心 的主張去做,容易使人流於枯槁死寂。只有善於操縱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一 切事物的重點,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8.自然人心,融和一體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澈;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衝融;造化人心混 合無間。

【大意】

在雪花飄落的夜晚,皓月當空,天地間一片銀色世界,這時人的心情也 會隨著清朗明澈;在和風徐徐吹拂的春季,萬物都呈現一片蓬勃生機,這時 人的情緒自然會得到適當的調劑。可見大自然和人的心靈是渾然一體的。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19.不弄技巧,以拙為進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 等淳龐。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

【大意】

不論作學問或寫文章都要用最笨的方法才有進步,尤其是修養品德,更 必須一本樸實態度才有成就,可見“笨拙”二字含有無窮奧妙。恰如陶淵明 的《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阡陌相通,雞犬相聞。”這該是一種多麼淳樸 之風。至於在清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枯槁老樹上所落的烏鴉,表面看 來真是詩情畫意,然而實際上卻顯示出虛幻衰敗的景象。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0.以我轉物,逍遙自在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 生僧,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

【大意】

能以我為中心來操縱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覺得高興,失敗了也 不至於憂愁,因為廣闊無邊的大地到處都可優遊自在;以物為中心而受物慾 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時心中固然產生怨恨,處於順境時卻又產生戀棧之心,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使身心受到困擾。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1.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寂則事寂,遣事執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則境空,去境存心者。如 聚羶卻蚋。

【大意】

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連的,真理靜止事物也隨著靜止,排除事物而執拗 於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體那樣不通;心智和環境也是血肉相連 的,內心空虛環境也跟著空虛,排除環境的干擾而想保留內心寧靜的人,就 像聚集一大堆羶味東西卻想排除蟻蠅一樣愚蠢。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2.任其自然,萬事安樂

幽人清事總在自適,故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笛以無腔為適, 琴以無弦為高,會以不期約為真率,客以不迎送為坦夷,若一牽文泥跡,便 落塵世苦海矣!

【大意】

一個隱居的人,內心清淨而俗事又少,一切總是的適應自己的本性。因 此喝酒時誰也不勸誰多喝,以能各盡酒量為樂;下棋只是消遣,以不爭勝敗 為勝;吹笛只是為了陶冶情趣,以不講求旋律為合適;彈琴只是為了消遣休 閒,以無弦之琴為最高雅;和朋友約會是為了聯誼,以不受時間限制為真摯; 客人來訪要賓主盡歡,以不送往迎來最自然。反之假如有絲毫受到世俗人情 禮節的約束,就會落入煩囂塵世苦海而毫無樂趣了。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3.思及生死,萬念灰冷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後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 然,自可超物外遊象先。

【大意】

請你想想看:你在沒出生之前又有什麼形體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 了以後又是一番什麼景象呢?人既然無法測知生前的往事,又無法預卜死後 的未來,而生命又是那麼短促,一想到這些就不免萬念俱灰。不過生命雖然 短促,精神卻是永恆的,只要能保持純真本性,自然能超脫物外,遨遊於天 地之間。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4.卓智之人,洞燭機先

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 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困,其卓見乎。

【大意】

一個人只有在生過病之後才能體會出健康的可貴,只有在遭遇變亂之後 才會思念太平時的幸福,其實這都不是什麼有遠見的智慧;能預先知道僥倖 獲得的幸福是災禍的根源,雖然愛惜生命可是卻能預先明白有生必有死之 理,這樣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見。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5.雌雄妍醜,一時假相

優人傳粉調朱,效妍醜於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醜何存;奕者爭先競 後,較雌雄於著子,俄而局儘子收,雌雄安在?

【大意】

演藝人員在臉上搽胭脂塗口紅,把一切美醜都決定在化妝筆的筆尖上, 可是轉眼之間歌舞完畢、曲終人散,方才的美醜又都到哪裡去了呢?下棋的 人在棋盤上競爭激烈,把一切勝負都決定在棋子上,但是轉眼之間棋局完了、 子收人散,方才的勝敗又都到哪裡去了呢?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6.風月木石之真趣,惟靜與閒者得之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枯榮,竹石之消長, 獨閒者操其權。

【大意】

清風下的花朵隨風搖曳,姿態顯得特別灑脫,雪夜中的月光逐雲輝映, 形影顯得特別明朗;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享受這種怡人景色。樹木的蒼盛 與枯榮,竹子和石頭的消失與生長,只有富於閒情逸致的人才能領略此中雅 趣。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7.天全欲淡,雖凡亦仙

田父野叟,語以黃雞白酒則欣然喜,問以鼎食則不知;語以袍短褐則 油然樂,問以袞服則不識。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

【大意】

在鄉下跟老農夫談論飲食,每當談到白斬雞和老米酒時,他就會顯得興 高采烈,如果問他山珍海味等佳餚,他就茫然不知了;每當談起衣著時,一 提起長袍短襖,他就會不由得流露出歡樂表情,假如問他黃袍紫蟒等官服, 他就一點也不懂了。可見老農夫保全了淳樸本性,所以他的慾望才這樣淡泊, 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8.本真即佛,何待觀心

心無其心,何有於觀,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 於齊,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大意】

心中假如沒有憂慮和雜念,又何必要下內省觀察工夫呢?佛教所說的“反 觀內省”,實際上卻增加了修行的障礙;天地間萬物本來都是一體的,又何 必等待人來劃一平等呢?莊子所說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於是分割了本 來屬於一體的物性。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29.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 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大意】

當歌舞盛宴達到最高潮時,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戀地離開,那些胸懷 曠達的人就能在這種緊要處猛回頭,真是令人羨慕;夜闌人靜仍然忙著應酬 的人,那些目光無豆者已經墜入無邊痛苦中而不自覺,說來真是可笑。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0.修行宜絕跡於塵寰, 悟道當涉足於世俗

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悟吾靜體;操持 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大意】

當意志還沒堅定、沒有把握控制時,就應遠離物慾環境的誘惑,以便讓 自己看不見物慾而不會使心迷亂,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清明純靜的本性;等 到意志堅定可以進行自我控制時,就要讓自己多跟各種環境接觸,使自己看 到物質的誘惑也不會使心迷亂,藉以培養自己圓熟質樸的靈性。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1.人我一視,動靜兩忘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 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大意】

一個喜歡清靜討厭喧囂的人,往往離群索居來求取安寧;豈不知遠離人 群只是為了自我,而一心求靜的結果是一旦遇到喧囂就會煩躁不安。可見由 於過分求靜,反而成為煩躁的禍源。人我本是一體的,而動靜也是互相關聯 的,假如不能忘懷自我,只知一味過分強調寧靜,又如何能達到真正安寧的 靜界呢?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2.山居清麗,人都俗氣

山居胸次清灑,觸物皆有佳思:見孤雲野鶴而起超絕之想,遇石澗流泉 而動澡雪之思;撫老檜寒梅而勁節挺立,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若一走入 塵寰,無論物不相關,即此身亦屬贅旒矣!

【大意】

隱居在山間胸懷自然開朗灑脫,所接觸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高雅的思 緒:看見無拘無束的孤雲野鶴,就會引起超塵脫俗的觀念;遇到山谷溪澗的 流泉,就會引起洗潔一切世俗雜念的思想;撫摸聳立在風霜中的老檜和臘梅, 心中就會不由得湧起效法它們威武不屈堅毅氣節的願望;終年與溫和的沙鷗 和麋鹿在一起,會使一切勾心鬥角的邪念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煩囂的都市, 即使不跟各種聲色環境接觸,也會覺得自己就像旗幟的飄帶那樣毫無用處。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3.人我合一之時,則雲留而鳥伴

興逐時來,芳草中撒履閒行,野鳥忘機時作伴;景與心會,落花下披襟 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

【大意】

心血來潮時,何妨脫下鞋襪光腳在草地上散步,就連飛翔山野的小鳥也 會忘記被人捕捉的危險來和我作伴;當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為一體 時,何妨披著衣裳靜坐在花下沉思,默默面對天際白雲,無言卻又有留戀之 感。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4.禍福苦樂,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禍兇皆念想造成,故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 便為苦海;一念清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船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 可不慎哉。

【大意】

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例如釋迦牟尼佛說:“名 利的慾望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跳進火坑,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沉入 苦海;只要有一絲純潔觀念就會使火坑變成水池,只要有一點警覺精神就能 使苦海變成樂園。”可見意識觀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會全面改變,所以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必須慎重。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5.若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刀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 一任天機。

【大意】

繩索磨擦木頭長久了可鋸斷木頭,水滴落在石頭上時間一久可貫通堅 石,同理,作學問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水彙集在一起自 然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後自然會脫離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學道 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6.機息心清,月到風來

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 丘山。

【大意】

當心中停止一切陰謀詭計之後,就會使你有輕鬆舒暢之感,因為從此不 再為人間的煩惱而痛苦;當思想遠遠超脫世俗之後,你自然不會聽到外面的 車馬喧囂之聲,根本不必眷戀山野林泉的隱居生活。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7.落葉蘊育萌芽,生機藏於肅殺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穎於根底;時序雖凝寒,終回陽氣于飛灰。肅殺之 中,生生之意常為之主。即是可以見天地之心。

【大意】

花草樹木剛剛凋謝,可是它們下一代的新芽已經從根部長出;一年四季 剛演變為寒冬季節,溫暖的陽春就行將到來。當萬物到了飄零枯萎季節,卻 在暗中隱藏著綿延不絕的蓬勃生機。從這種生生不息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 之德。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8.雨後山色鮮,靜夜鐘聲清

雨餘觀山色,景象便覺新妍;夜靜聽鐘聲,音響尤為清越。

【大意】

在雨後觀賞山川景色,就會覺得另一番清新氣象;當夜闌人靜聆聽廟院 鐘聲,就會覺得音質特別清脆悠揚。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39.雪夜讀書神清,登山眺望心曠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 阜之巔,使人興邁。

【大意】

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放眼遠看,就會立刻使你感到心胸開闊;假如你面對 水流凝思,就會馬上使你意境悠遠。假如你在雨雪之夜讀書,就會使你感到 心曠神怡;假如你爬上丘陵展胸低嘯,就會使你感到意氣豪邁。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0.萬鍾一發,存乎一心

心曠則萬鍾如瓦罐,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大意】

一個心胸闊達的人,即使是一萬鐘的優厚奉祿,也可看成像瓦罐那樣沒 價值;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即使是一點金錢,也會看成像車輪那麼大。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1.要以我轉物,勿以物役我

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嗜慾好不成心體。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 則欲嗜莫非天機,塵情即是理境矣。

【大意】

大地如果沒有清風明月和花草樹木就不成大自然,人類如果沒有感情慾 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人。所以我們要以仁為中心來操縱萬物,絕對不可 以物為中心來奴役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慾望都會成為自然的天賜,而一般世 俗情慾也都變為順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2.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於天下者,方能出世於世間。

【大意】

能跳出自我來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據自然法則使萬物按照本性去發展 而各盡其用;能把天下還給天下萬民所共有的人,軀體雖然生存於世間思想 卻超越凡人。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3.不可徒勞身心,當樂風月之趣

人生太閒則別唸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 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大意】

一個人假如整天遊手好閒,一切雜念就會在暗中悄悄出現;反之假如整 天奔波勞碌不堪,就又會使人喪失純真的本意。所以大凡一個有才德的君子, 既不願使身心過度疲勞,也不願整天沉迷在聲色犬馬的享樂中。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4.何處無妙境,何處無淨土

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 冷然具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

【大意】

人的心靈大半是從浮動處才失去純真本性,假如任何雜念都不產生,只 是自己靜坐凝思,那一切念頭都會隨著天際白雲消失,隨著雨點的滴落心靈 也會有被洗清的感覺,聽到鳥語呢喃就像有一種喜悅的意境,看到花朵的飄 落就會有一種開朗的心得。可見任何地方都有真正妙界,任何事物都有真正 的玄機。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5.順逆一視,欣戚兩忘

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 憂非喜也,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大意】

母親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積蓄金錢則容易引起盜匪的 覬覦,可見任何一種值得高興的事都附帶有危險。貧窮雖然很可悲,但是如 果能勤儉也能過得去;疾病固然很痛苦,但是由於疾病可學會保養身體的方 法;可見任何值得憂慮的事也都伴隨著歡樂,所以一個心胸開闊的人,總認 為順境和逆境是相同的,因此自然也就沒有高興和悲傷了。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6.風跡月影,過而不留

耳根似飆谷投音,過而不留,則是非具謝;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 則物我兩忘。

【大意】

耳根假如能像大風吹過山谷一般,一陣呼嘯之後什麼也不留,這樣所有 流言蜚語就都不起作用;心靈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 中也不留月亮,雲來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心中自然 也就一片空明而無物我之分。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7.世間皆樂,苦自心生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 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大意】

由於一般俗人都被虛榮心和利祿心所困擾,因此一開口就說人間是一個 大苦海。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只要看開名利不拼命去追逐,轉身回頭來欣賞 白雲籠罩下的青山翠谷,再欣賞屹立於河水奔流中的奇巖怪石,和迎風招展 的美麗花卉跟呢喃的小鳥歌唱,以及樵夫歌唱時的山鳴谷應聲音,這時就會 自然發出會心的微笑,而恍然大悟人間既非塵囂萬丈,世界也非大苦海,只 是人們使自己的心落入喧囂、墮入苦海而已。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8.月盈則虧,履滿者戒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 盈滿者,宜思之。

【大意】

賞花卉以含苞待放時為最美,喝酒以喝得略帶醉意為適宜。這種花半開 和酒半醉含有極高妙的意趣。反之花已盛開、酒已爛醉,那不但大煞風景而 且也活受罪。所以事業已經到顛峰階段的人,最好能深思一下這兩句話的真 義。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49.體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餚不受世間灌溉,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為 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大意】

生長在山間的野菜根本不必人們去灌溉施肥,生長野外的動物根本不必 人們飼養照顧,可是這些野菜和野獸的味道吃起來卻特別甘美可口,同理, 假如我們不受功名利祿所汙染,品德心性自然顯得分外純真,跟那些充滿銅 鏽味的人有明顯區別。

菜根譚全文及譯文,第301至350條,每天讀點真經典


350.觀物須有自得,勿徒留連光景

栽花種竹,玩鶴觀魚,亦要有段自得處,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 吾儒之口耳,釋代之頑空而已,有何佳趣?

【大意】

平日栽種一些花竹樹木,再飼養一些可愛的小動物,自然能調劑生活、 陶冶心性,假如只為了增加風景,玩賞一些奇花異木、珍禽異獸,那也不過 是儒家所說“只知誦經,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而已,對於自己的學品人生 根本沒有任何美化作用。


整理薦讀:劉穎萍,字珍一,筆名:沁心明蕊,萍穎琉璃,老穎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