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就“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的片面認識,明確講到:“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關係搞不好,本質上是根本態度問題。這條規律性認識不僅適用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也同樣適用於幹群關係。翻看毛澤東的文章,研讀他的講話,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關於幹部對待群眾的態度問題,毛澤東幾乎不厭其煩地講了一生。

  民主革命時期,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建立人民政權、推進黨的自身建設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把幹部對待群眾的態度問題作為一個重大的原則,反覆提及。他多次提醒,“當幹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打破個人英雄主義,忘記自己是什麼‘長’”,才能贏得群眾的喜歡,密切幹群關係。相反,“在群眾面前把你的資格擺得越老,越像個‘英雄’,越要出賣這一套,群眾就越不買你的賬”。

  中國共產黨執政後,少數幹部個人主義膨脹,看不起群眾,飛揚跋扈,甚至以粗暴態度對待群眾。對此,毛澤東保持著高度的警覺。為了防止這種危險,新中國成立前後,他就及時提出,力戒驕傲,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務必繼續保持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他要求幹部不能因為掌握了政權,就可以頤指氣使,用對待敵人的態度對待群眾。這是毛澤東給執政後的各級領導幹部打的清醒劑和預防針。此後,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毛澤東告誡領導幹部以平等態度對待群眾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程度一次比一次強烈和深入。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從根本上消除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基礎,人們在勞動中的關係,應當是不分職務,不論崗位,一律平等。毛澤東清醒地意識到,決定上層建築基礎的所有制改變後,人們的平等關係並不會自然出現。蘇聯就是前車之鑑,它在十月革命後沒有解決好這一重大問題,舊的等級制度沒有徹底破壞,勞力與勞心分離,幹部與群眾對立。“所以,我們要尋找我們自己的道路。”

  為了尋找這條自己的道路,毛澤東作了十分艱辛的探索。1958年1月,在其主持制定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特意設置了“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群眾”一條,要求領導幹部“打掉官風,實事求是,同人民打成一片”。“必須使人感到人們互相間的關係確實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他還具體解釋說:“不論你官多大,無非是當主席,當總理,當部長,當省長,那麼大的官,但是你只能以一個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樣,你的官更好做,更多得到人民擁護。”

  為什麼要掃掉官氣,追求幹群平等呢?1958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權力不等於真理,“誰有真理就服從誰,不管是挑大糞的也好,挖煤炭的也好,掃街的也好,貧苦的農民也好,只要真理在他們手裡,就要服從他們”。不僅如此,“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這不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則是一種高級趣味,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這樣,幹部以平等態度對待群眾,就不單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種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因此,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老爺態度,貓鼠關係,脫離群眾,不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的弊病,在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天天破除,“而且破得越徹底越好”。

  對於那些屢經提醒教育仍不肯覺悟,照舊以惡劣態度對待群眾,以致引起群眾強烈不滿的幹部,毛澤東絕不容忍。他尖銳地指出:“把人民當敵人,採取打擊壓迫方法,所謂人民民主,所謂群眾路線,所謂和群眾打成一片,所謂關心群眾疾苦,對於這些人說來,只是騙人的空話”。他毫不客氣地把這種作風怒斥為“反動的反人民的思想作風”和“國民黨作風”。對這些人,毛澤東嚴厲警告說:“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到了晚年,他的這種心情變得更為急迫。1967年九、十月間,面對某些領導幹部由於官做大了,薪水多了,有事不跟群眾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主,嚴重脫離群眾,到處罵人、訓人而造成的幹群關係緊張局面,他再次發出警告:“把官僚架子放下,跟老百姓、工人、農民、學生、戰士、下級一起,平等待人。不要動不動就訓人。”1975年4月23日,已經82歲高齡的毛澤東儘管重病纏身,寫字十分困難,仍用顫抖的手在一份報告上批示:“自以為是,動不動就訓人,這也是不懂馬列的一種表現。”用以批評那些趾高氣昂,不以平等態度對待群眾的領導者。

  (摘編自《黨的文獻》2014年第4期 王明波/文)

轉自: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