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南宋詞人蔣捷,有一首著名聽雨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短短60多個字,道盡一生不同階段的心態,而少年、壯年、老年,階段不同,但卻都透露著孤獨之意

少年之時,萬花叢中過,卻無知心之人,是繁華中的孤獨;壯年之時,獨自在異鄉,妻兒遠離,是悲傷中的孤獨;老年之時,白髮滿頭,看透悲歡離合,是淡然中的孤獨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可以說,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孤獨,哪怕身處繁華之中。而這種孤獨,是滲透到人骨子中的。

少年聽雨歌樓上,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1994年,36歲的歌手張楚,在戀愛的季節,看著滿大街的情侶,寫下來那首著名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生命向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沒有選擇,我們必須戀愛……”寫出少年人的心聲。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認為最讓我自豪的事情是“有一位好導師,三五知己,外加一大幫好友”。我們都怕孤獨,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都希望往人群裡面扎堆,都希望每天沉浸在花紅柳綠之中,彷彿這樣的自己才有面子,彷彿這樣,才不孤獨。然而每當午後獨自醒來,身旁無人之時,一種莫名的恐慌湧上心頭,孤獨是揮之不去的,哪怕周圍繁花似錦。

所以張楚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因為你在本應綻放的時刻選擇了枯萎,是不合時宜的。然而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壯年聽雨客舟中,孤獨就要去流浪

很多文人都是孤獨的。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東坡躺在東坡之上已經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幾輪了,但還是不能平復心情。這是他被貶黃州的第三年,才華橫溢如他,卻在仕途上屢屢受挫。於是

只能苦中作樂

蘇東坡睡到三更回家,家童已經入睡良久,敲門都不應,自己被關在門外,受著冷風吹,趁著酒興,蘇東坡寫下了千古名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達了想相忘於江湖的想法。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中國人的孤獨,往往跟“舟”有關,李白的那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張繼在客居他鄉,心情煩悶之時,在船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楓橋夜泊》

在《仙劍奇俠傳三》中,也有一句著名的詩“扁舟不繫,終戀江湖”,表現出對江湖的迷戀。“舟”是表現孤獨的最好載體,因為“舟”漂於江海之上,四周無人,可以將自己的孤獨之情襯托的很好,而且“舟”代表流浪,一葉扁舟,想去哪兒去哪兒,也是一種自由吧。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杜甫表現孤獨不得志時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要變成沙鷗很難操作,所以如李白、蘇東坡般,乘舟遠遁,或許才更符合實際吧。當孤獨之時,乘舟流浪才是最佳選擇吧。

到現在才明白,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隔壁老樊的一首《四塊五》,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知道是現在的人變得功利還是古代的人太單純,我們現在很難找到可以“共患難”的好友和愛人。確實,現在很多的關係都是建立在物質之上。我們也真的很難再聽到管仲和鮑叔牙、羊角哀與左伯桃、俞伯牙與鍾子期這樣同心同德的好友故事。

所以,現在人的孤獨其實是加重的,外面越是喧譁,內心就越是孤寂,而我認為要想擺脫真正的孤獨,一定要找到同心的親人或朋友

在《周易》中有一個卦叫做“天火同人”,同人其實是指志趣相投的好友。《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說出了同心同德之人的重要作用。這裡為什麼用“二人”而不是三人或多人?我想《易經》也知道,得到同心之人是多麼難。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所以魯迅先生曾對瞿秋白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同時《周易·繫辭上》又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可見交到一個對的朋友或愛人是多重要,因為它可以決定我們的吉凶。

所以,我認為,孤獨並不是可恥的,因為每個人都會孤獨,只不過孤獨的時長和表現不同。古人中,很多名人其實都是孤獨的,甚至是孤獨成就了他們。但是能擺脫孤獨找到一個同心之人,當然是更好的,這對我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用同心之言、同心之行為,留住知己和愛人。

希望我們每個人,在午睡起床後,打開微信,能夠收到溫暖的關懷。

孤獨的人並不可恥!或許孤獨的最高境界,便是“江海寄餘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