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陰道分泌物又稱白帶是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主要由陰道粘膜、宮頸腺體、前庭大腺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此外還有子宮內膜、陰道粘膜的分泌物。常用於女性生殖系統炎症、腫瘤的診斷及雌激素水平的判斷。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陰道分泌物通常由婦產科醫生採集。

標本採集前24h內禁止性交、盆浴、陰道灌洗和局部上藥等。

一般用消毒棉拭子自陰道深部或陰道穹隆後部、宮頸管口等處取材。

製備成生理鹽水塗片直接觀察陰道分泌物,或者製備成薄塗片,經固定、巴氏、吉姆薩或者革蘭染色後,進行腫瘤細胞或病原微生物檢查。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外觀

1. 正常外觀 陰道分泌物為白色稀糊狀,無氣味,量多少不等。其性狀與雌激素水平及生殖器充血情況有關。

2. 異常外觀 大量無色透明白帶:常見於應用雌激素藥物後及卵巢顆粒細胞瘤。

膿性白帶:黃色有臭味,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見於慢性宮頸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宮腔積膿、陰道異物等;黃色泡沫狀膿性白帶,常見於滴蟲性陰道炎。

豆腐渣樣白帶:常見於真菌性陰道炎。

血性白帶:有特殊臭味。見於宮頸癌、宮頸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慢性重度宮頸炎以及使用宮內節育器的副作用等。

PH

1. 正常pH 陰道分泌物呈酸性,pH4-4.5。

2. 異常pH pH增高見於各種陰道炎,幼女和絕經後的婦女。

清潔度檢查 標本加生理鹽水1滴,塗片後高倍鏡檢查,根據所見的上皮細胞、白細胞(膿細胞)、陰道桿菌與雜菌的數量進行判斷,並劃分清潔度。一般化分四度。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Ⅰ、Ⅱ度 為正常。Ⅲ度 不清潔提示炎症。Ⅳ度 提示嚴重陰道炎,常可發現病原微生物。

常見感染陰道炎的微生物有:1.陰道毛滴蟲 2.真菌 3.陰道加德納菌 4.淋球菌等。

1.陰道毛滴蟲 為寄生於陰道的致病性原蟲,呈梨形,大小為白細胞的2~3倍,前端有4根前鞭毛,生長的最適pH為5.5~6.0,適宜溫度為25~42℃。可引起滴蟲性陰道炎。

檢測方法

⑴直接塗片法:將陰道分泌物與少許生理鹽水混合塗片,高倍鏡下觀察。直接溼片高倍鏡檢查簡便易行,是最常用的方法。陽性診斷率較低(約50%)。革蘭氏或瑞氏染色油鏡觀察可提高檢出率。標本送檢應注意保溫。

⑵膠乳凝集快速檢查法(LAT):本法操作簡便、快速、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優於直接溼片鏡檢和培養法,適合於臨床常規應用。

⑶培養法:陽性率可達98%。但本法操作複雜費時,不易常規應用。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2.真菌 陰道真菌有時在陰道中存在而無害,但在陰道抵抗力減低時容易發病,真菌性陰道炎以找到真菌為診斷依據。陰道真菌多為白色假絲酵母菌,偶見陰道纖毛菌、放線菌等,使人類致病者85%為白色念珠菌。

檢測方法

⑴溼片檢查:同陰道滴蟲檢查。本法簡便易行,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必要時可進行革蘭氏染色後油鏡觀察。

⑵濃集法檢查:取標本於清潔乾燥試管中,加2.5mol/LNaOH溶液約1mL,混勻後置37℃水浴中3~5min,取出低速離心5min,取沉澱物作塗片鏡檢,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⑶培養法:本法陽性率高,但操作複雜、費時,臨床應用較少。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3.陰道加德納菌 陰道加德納菌為革蘭染色陰性或染色不定(有時呈革蘭染色陽性)的小桿菌,和某些厭氧菌共同引起的細菌性陰道炎屬性傳播疾病之一。

細菌性陰道炎的臨床診斷依據為:①線索細胞:為陰道鱗狀上皮細胞黏附大量加德納菌及其他短小桿菌後形成;②pH值:>4.5;③胺試驗:陽性;④陰道分泌物稀薄均勻。凡有線索細胞,再加上述任意其他2條,診斷即成立。

陰道分泌物(白帶)常規檢查

4.淋球菌 淋病為發病率較高的的性傳播疾病,是淋球菌在泌尿生殖道黏膜引起的特殊炎症。

檢測方法

⑴塗片法: 以宮頸管內分泌物塗片陽性率最高。女性陰道分泌物,因雜菌多等原因,WHO不推薦使用革蘭染色檢查女性患者,而推薦用亞甲藍染色。

⑵培養法: 本法對女性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80%~90%,是當前WHO推薦的唯一方法。

⑶直接熒光抗體染色法: 本法簡便、快速,且對死菌也可呈現陽性。但特異性欠佳,且要求特殊設備。

⑷PCR法: 本法對淋病奈瑟菌數量少、雜菌過多的標本進行檢測,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友情提示:關注檢驗,關注健康。身體有恙,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