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撒錢,舊秩序喪鐘已經敲響

財爸們慷慨拿出的救命錢,是解藥還是毒藥?

在一戰結束後的第五年1923年,原本期待迎來和平、繁榮的德國人民,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新的危機正在悄悄靠近,並且將這個國家再次送上難以回頭的戰爭軌道。

一戰後慘敗的德國組建了民選的魏瑪共和國政府,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魏瑪政府除了償還戰勝國鉅額戰爭賠款,還需要面對工業衰退、領土喪失帶來的困境。

為了儘量滿足德國民眾的生活,魏瑪政府通過擴大財政支出提振經濟。但是政府的稅收根本無法維持財政開支,德國選擇了赤字貨幣化政策

德國沒能控制好赤字貨幣化的力度和節奏。從1923年5月起,紙馬克的數量開始失控。

當年11月一個月時間內,美元兌紙馬克的價格已增長了8912%,4.2萬億紙馬克只能兌換1美元,魏瑪政府信用掃地。

直升机撒钱,旧秩序丧钟已经敲响

1923年,一名德國家庭主婦將紙馬克塞進爐灶燒水

相似的情景在六年後於日本再次上演。

連年鉅額的戰爭消耗以及關東大地震、“昭和金融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疊加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當時尚不完善的日本金融體系遭到毀滅性的衝擊。

從1927年起執掌日本大藏省(即現在日本財政省前身)的高橋是清,在1930年代初日本經濟停滯不前時,讓日本央行直接為政府的財政赤字提供融資

此外,他還通過放棄金本位、貶值日元等手段促進日本出口。

1936年,高橋是清遭到日本軍部暗殺,此前日本央行直接為政府提供融資的措施逐漸失控,越來越多的錢流向軍部,日本也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在不久後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雖然還沒有“直升機撒錢”這樣的名詞,但是德國、日本相繼採取的赤字貨幣化政策和央行直接為政府赤字提供融資等政策,實際上相當於兩國“財爸”直接為政府的債務買單,可以說是直升機撒錢的前身。

如今,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多個國家開啟直升機撒錢: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相繼宣佈財政刺激政策,直接給企業甚至個人發錢,以期提振經濟。

時隔不到一百年,直升機撒錢再次在主要經濟體中出現,舊秩序的喪鐘已經敲響,全球格局將迎來劇變。

美國、德國、英國,紛紛開啟直升機撒錢模式

1969年提出“直升機撒錢”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可能怎麼也想不到,當時可能被他視作玩笑的這一概念,在50年後的今天,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發達經濟體使用。

最近的一次“直升機撒錢”莫過於美國前不久批准的救濟法案,美國拿出差不多10%的GDP向社會發放救濟資金,其中包括向大多數美國人每人發放1200美元的支票:

根據申報者2019年的納稅申報單和2018年的信息,個人將最多獲得1200美元現金支票,夫妻將最多獲得2400美元,每個小孩將額外獲得500美元;

個人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及夫妻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時,該福利將開始逐步減少;個人年收入達到9.9萬美元、夫妻年收入達到19.8萬美元時全部取消……

這簡直和當年弗裡德曼描述的情景一模一樣:

一架直升機飛過社區上空時撒下美元鈔票,這些錢被居民撿走,他們將此視為意外之財並進行消費,帶來實際產出增加,從而助推經濟增長。

稍早些時候,面臨經濟前景的巨大不確定性,歐洲經濟的頂樑柱德國也宣佈“撒錢”:

德國財長舒爾茨擬推出一項用於救助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的民生政策,計劃總預算為500億歐元。

方案包括,小企業主(1至5人就業的公司),個體戶如藝術家、職業攝影師、護理員等,每月可得到9000歐元的補貼,為期三個月; 5人至10人的公司可獲15000歐元的補貼,為期三個月。

德國為了應對疫情而推出的財政刺激方案,累計佔到了德國GDP的近16%。

剛剛從歐盟跳船的英國則在兩週前宣佈了300億英鎊的財政刺激計劃。

最猛藥方還是無計可施?

通常來說,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央行降低利率刺激總需求是常規貨幣政策,利率降到零而被迫採取量化寬鬆是非常規貨幣政策,直升機撒錢則是極端貨幣政策

但如今,直升機撒錢似乎已經成為了歐美國家的“常規操作”: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長期維持零利率的歐洲和日本一直在討論直升機撒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德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要麼準備執行這一政策,要麼已經開著直升機給民眾、企業發錢了。

乍一看,直升機撒錢不是對老百姓是好消息麼?

從天而降一筆錢,雖然平均在每個人頭上不算很多,但是在很多行業不得不停工,不少人失業的情況下,這也可能是一筆救命錢。

聽起來很美好對不對?

要是在平常,這些政府發的錢,人們可能拿去下館子、買衣服、出國旅遊,如今,這些錢只能用來去超市搶衛生紙、搶罐頭和泡麵,甚至搶口罩(如果能搶得到的話)。

我們不要忽略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求關係:疫情不僅帶來的是需求降低,更重要的是,停工停產帶來的生產和供給暫停。

換言之,現在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在很多國家都暫停了,但是老百姓卻多了一筆錢,結果是什麼?

顯而易見,通貨膨脹。錢多了,東西少了,自然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就漲上去了。

在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制定的通脹目標一直難以實現,這也成為過去相當一段長時間裡央行們無法加息的最大障礙之一。

但是,直升機撒錢之後,發達國家恐怕不得不面對的是,大量印鈔、甚至把支票寄給每個公民之後的後果:超級通貨膨脹。

對歐美來說,更大的問題還在於,歐洲一些國家雖然宣佈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但是錢從哪裡來?全球最近都在鬧美元荒,美國卻給國民、企業直接撒錢,未來美元的信用還撐得住嗎?

歐洲:債務危機的魅影

平日爭吵不休的歐盟,如今面對疫情,卻表現出罕見的團結。

對疫情最為深重的意大利,德國、法國伸出援手,不僅提供醫療物資,德國甚至還將一些重症患者接到德國進行救治,給已經崩潰的意大利醫療體系一絲喘息之機。

在對抗疫情的財政救濟上,德國、法國、意大利相繼出招,為挽救歐洲不會再次陷入衰退而竭盡全力。歐盟也稱,將允許成員國有更多的財政赤字。

但是,對不少南歐國家來說,上次歐債危機的錢還沒還清,加上連年經濟疲軟,已經是經濟支柱的旅遊業又在疫情中受打擊最深,如今大規模財政刺激意味著這些國家又要舉債來刺激經濟。

直升机撒钱,旧秩序丧钟已经敲响

數據及圖表來自歐盟統計局

以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這三個南歐國家為例,在上一次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中,這三個國家的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一度非常高,例如西班牙的財政赤字在2009年達到GDP的15.1%,2013年歐債危機時也達到13.2%。

近年來,隨著這些國家經濟活力逐漸恢復,以及歐洲對這些國家不斷的援助(尤其是希臘),其財政赤字狀況得到改善,希臘甚至連續三年出現財政盈餘。

如今疫情衝擊經濟增長,尤其是旅遊業。在這三個國家,旅遊業帶來的收入對GDP的貢獻均超過10%,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今年經濟很可能陷入負增長。但政府的財政收入未必增加,政府也相繼出臺財政刺激政策,這隻會讓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例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佈,該國將拿出2000億歐元來振興經濟,這佔到了西班牙GDP的20%,其中超過一半是政府直接出資,可想而知,該國未來又將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這筆錢怎麼還?誰來還?

上週,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採取視頻會議的方式討論如何緊急應對疫情以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不是通過發行債券來提振經濟,就是核心議題之一。

但是,在這場長達六個小時的會議結束後,各國領導人唯一達成的共識是責成財長們進一步研究如何設立共同基金對抗疫情。

這對本來就有濃烈疑歐情緒的意大利、西班牙來說,顯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論。

儘管這兩國都宣佈了鉅額資金的財政救濟方案,但是能不能再從歐盟其他成員國手中借到錢,其實他們也沒底。

德國、荷蘭等較富裕國家對“債務共享”、“團結一致”等字眼唯恐避之不及,哪怕這次應對疫情的債券被命名為新冠債券,這些歐洲北方國家也未必願意伸出援手。

因此,不論是財政狀況較好的德國、荷蘭,還是財政狀況較差且受疫情衝擊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在這次疫情後,不論歐盟怎麼做,都會對歐盟喪失一些信心。

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警告,疫情後引發的政治反應,可能會令歐盟走向終點。

不可否認,歐盟各成員國對抗疫情的決心和團結性是罕見的,但是未來,歐洲是不是會再次背上一大堆不堪重負的債務?

更何況,即便是歐洲經濟第一大國德國也承認,今年經濟將陷入衰退。疫情過後,德國還會出手相助嗎?

曾被視作全球化樣板的歐盟尚且如此,有分析指出,這次疫情意味著全球化時代的終結,人類社會又將回到民族國家的時代。

美元:衰落的開始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參加到直升機撒錢大軍中的還有全球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美國。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很大一個因素就是美元荒。

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要貨幣和外匯儲備中最重要的貨幣,人們前段時間發現,市場上的美元突然不夠了,這才瘋了一樣拋售幾乎一切資產,只為換回一些美元。

最近,為了緩解美元荒,美聯儲和加拿大、英國、日本、瑞士央行和歐洲央行採取一致行動,降低企業從這些國家的銀行獲得美元的成本。

近幾十年中,只要美國遇到危機,印鈔票刺激經濟就是美國最重要的選項。

二戰之後,全球70%的黃金儲備集中在美國,美元開啟金本位,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主要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構成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

換言之,對於美國之外的國家來說,賺取美元就等同於賺取黃金,一沓沓綠鈔票就是一塊塊真金白銀。

但是,隨著戰後各國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全球的產品越來越多,貿易越來越頻繁,可是,黃金只有這麼多,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卻越印越多,已經很難繼續維持金本位。

於是,在1970年代初,當美國經濟陷入滯脹時,美國宣佈放棄金本位。儘管如此,美國依然擁有全球最強大的綜合實力,把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又和石油掛鉤,從那時候開始,全球的石油交易只能使用美元。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發展工業,更不要提想要提高綜合實力。在與石油掛鉤後,美元的地位不降反升。

當美國經濟低迷時,美國採用種種貨幣和財政手段,大把大把印美元,這次美國直升機撒錢只是最新的例子。

這些美元會在全球流動,推高各個經濟體,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通脹。美國用這些錢在全球各地買買買,把美元實際上分散到其他經濟體,那麼通脹的風險就會被轉嫁至他國,其他貨幣貶值,但美元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但是和以前不同的是,這次美國印鈔的量實在是太大了。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美國國會一波三折通過了總額7000億美元的救助法案。但如今,我們很難說美國經濟形勢最嚴峻的時刻已經到來,美國的救濟方案就已經超過2.1萬億美元,是當時的三倍。

根據美聯儲最新的每週資產負債表更新,截至4月1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達到創紀錄的5.811萬億美元,僅一週就增加了5570億美元;加上週四周五這兩天美聯儲的負債增量,美聯儲負債在本週末將達到大約6萬億美元。

在過去三週中,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增加了1.6萬億美元,這已經相當於2012至2014年中15個月裡所有第三輪QE的總量。

直升机撒钱,旧秩序丧钟已经敲响

按照現在美聯儲的措施,到今年年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達到創紀錄的9萬億美元。

如今,美國開足馬力印鈔,一沓沓鈔票從天而降,史無前例的印鈔速度或許會引發美國走向“超級通脹”,到那個時候,美元的地位如何保障?

疫情之後,等全球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美聯儲不可能立刻縮表,減少債務,當這筆錢流向全球,尤其是流向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這些地方或許會再次出現惡性通貨膨脹、財富縮水,那麼可能又會引發新一輪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公司債:不斷膨脹的火藥桶

如果美國真的出現超級通脹,潘多拉魔盒中的另一個魔鬼也會伸出魔爪,這就是美國的公司債。

華爾街見聞此前在《這才是市場真正的“魔鬼”》一文中詳細分析過美國公司債可能帶來的危機。

要知道,推動美國11年長牛的主要動力並非企業盈利水平提高,而是企業發債,然後用借來的錢回購股票,人為推高股價。

有研究指出,美國企業的總利潤仍停留在2014年的水平,企業利潤佔GDP仍停留在2005年的水平。

美國上市公司中有接近40%都在虧錢,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晚期以來剔除經濟危機期間的最高水平。如果剔除五隻科技龍頭股: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增長几乎為零。

市場份額巨大的科技行業巨頭獨自吞下大部分利潤,其他行業的窘境自是可想而知。支撐美國經濟“繁榮”的就是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

但是,今年以來,包括福特、卡夫亨氏、梅西百貨、西方石油等知名公司的債券評級均被降至垃圾級,波音評級距離垃圾級僅一步之遙。

美聯儲對此當然都看在眼裡,因此從3月初開始就不斷向市場釋放廉價資金,求的就是公司債這個泡沫不要破滅。

上週,兩位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和耶倫甚至已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支招,認為美聯儲可以請求國會授權購買有限數量的投資級公司債。

如果有朝一日美聯儲被允許入場購買股票和債券,那麼理論上,拿到錢續命的企業就可以一直活下去,不會有違約,也不會有崩盤。

但這不代表危機就可以避免:美聯儲的廉價資金或許能救得一時,卻無法解決企業盈利能力疲弱這個核心癥結。

美國很多企業如今盈利能力大不如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便宜錢用久了,安逸了,慢慢失去了活力。

現在美聯儲救他們的方式竟然是繼續給他們便宜錢,簡直就是飲鴆止渴!

如果聯儲繼續廉價資金讓企業寅吃卯糧,苟延殘喘,只會造就出越來越多的殭屍企業,讓整個美國經濟失去活力。

更何況,剛才我們分析過,如果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斷的情況下,美國“超級通脹”來臨之後,美聯儲又不得不通過及時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脹。

這種事美聯儲也能幹得出來。

在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嚴重,1979年至1981年連續三年CPI漲幅達到兩位數。

美聯儲不得不通過加息來緩解通脹壓力,1983年初美聯儲開始收緊流動性,期間連續加息11次,聯邦基金利率從8.5%上調至11.5%,此次加息週期直至1984年8月方才結束。

直升机撒钱,旧秩序丧钟已经敲响

圖表來自快易理財網

彼時,美國企業的負債率沒有現在這麼嚴重,很多公司現金流充裕,因此,當通脹數據控制到3%以下時,美國股市還迎來了一次短暫的牛市。

但如今,情況完全變了。美國上市公司沒有錢,還借了一堆債,如果未來美聯儲通過提高利率的方式來應對超級通脹,對這些公司來說,並不會是好消息。

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再想要借錢,不論是回購股票還是擴展業務,成本都會大幅上升,他們面臨的局面不會再是便宜錢隨便撿的時代了,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呢?

直升機撒錢,開啟全球新變局

如今,歐美為了應對疫情引發的恐慌,開啟直升機撒錢模式,雖然能救得了一時,卻是飲鴆止渴,為未來進一步的危機埋下更大的隱患。

歐洲因為上一次歐債危機已經離心離德,爭吵不斷,還未完全從傷痛中走出來的歐盟,又將面對這次經濟衝擊,未來,即便不分崩離析,歐盟恐怕也會元氣大傷。

美聯儲印鈔的速度前所未有,固然可以轉嫁危機,收割全球的羊毛,但這對美元信用的傷害將是巨大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一種商品數量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美元的競爭者勢必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下一次危機來臨時,美元的鐮刀是否還依然鋒利,就未可知了。

美國企業盈利持續停滯不前,股價依靠借債回購推高,如今美國股市崩盤、未來如果這些美國企業不倒,那麼還剩下多少活力,值得懷疑;如果因為美聯儲要應對未來的超級通脹,這些企業還不上錢,等待著全球經濟的可能是更大的一輪危機。

毫無疑問,還不到100年,主要經濟體又拿出了直升機撒錢這一招,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是深刻的全球性變革。

新的時代,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