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大部分年轻的女孩儿都如琪蒂,拥有如莉迪亚般的热情,内心充满对男性气息的向往,却被世俗所羁绊。无疑,自我束缚降低了琪蒂的存在感,使她最终归于籍籍无名,这也是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归宿。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简·奥斯汀对于莉迪亚的叙述,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她鲁莽地选择了和年轻英俊的威克姆在一起,不在意他有多少股债,不在意他的风流情史。在万分无奈之下向姐姐求助时,莉迪亚也依旧充满傲气。或许是莉迪亚过分鲜明的个人特征使我们忽略了她的年纪,她只是一个16岁的小女孩。

16岁的女孩儿的“愚蠢”又何尝不是一种符合其年纪特征的天真烂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莉迪亚对商铺里一顶顶漂亮的礼帽投去艳羡的目光时,伊丽莎白对她嗤之以鼻,其实爱慕美丽的东西又有何不可。她乐于向年轻的军官展现自己的美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尽管她的美在于皮相。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但当单纯碰撞自大虚荣时,易生无知。所以她兴高采烈地踏入威克姆的陷阱。也许若干年后当她跟着家徒四壁,好赌成性的威赫姆,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向那个自己讨厌的姐姐求助时,她会有一霎那的后悔,但依旧不能低下她自认为高贵的头颅。这又何尝不是成长的伤痛。她终将比她的姐姐们对生活有更深的认知。不要让一个人的缺陷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那个女孩儿可能只是未经历成长。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玛丽用她的人生印证了“中庸”二字,她同姐姐伊丽莎白一样深知家庭的缺陷。她将自己“改命”的机会,寄托于才华,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涅槃。只是她低估了时代框架对人的束缚,她的折服便是在姐姐高嫁后出现在了各种舞会,企图为自己找一个好的归宿。这才是她努力的真正的初衷,没有哪个女孩儿不渴望耀眼,只是玛丽的相貌平庸迫使她努力寻找一个机会,展现她的野心。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拥有一颗透彻的心灵,聪明伶俐。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甚至会和自己的妹妹莉迪亚一样,同情威克姆,甚至对他产生好感。但当她从达西那里得知真相时,选择了远远抽离。她是冲破世俗的先行者,厌恶以达西家族为代表的一类人的骄傲自大,却又为自己的庸俗至亲感到懊恼。她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却依旧逃离不开现实的苦闷。她的幸运在于她逆反的光亮照亮了达西,并且隐藏了内心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的黑暗。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珍同样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她是完美的代表。美丽大方,才华横溢,并且得到了宾利先生的青睐,谁又不羡慕这样的女孩呢?可珍的幸运不是人间,是梦境。

傲慢与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姐妹的爱恨情仇

文章已于2019-08-11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