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導讀:拂塵輕揚,那些宦官們甩出的卻是一根根陰狠的毒針,在漆黑的夜,扎向了大將軍孤獨落寞的身影。斷劍還在,大將軍仰天長嘯。嘯聲息,斷劍起,滾燙的鮮血從大將軍的脖頸噴射,繼而流淌到東漢那搖搖欲墜的社稷之根……

大將軍是竇武,他用手中的斷劍送了自己一程,也送走了他終歸未能實現的夢!

誅滅宦官——大將軍竇武的夢

陝西扶風的竇武,身出名門,他祖上竇融是安豐侯,父親竇奉也是定襄太守。既然出於士族,竇武自然也有士族的風骨,他滿腹經綸卻隱身於野。而對於世事,竇武並無心思搭理,他要做的只是教書、授業。

閒雲野鶴的生活,對於竇武而言,自在、快活。但延熹八年,長女竇妙入了掖庭,又成了漢桓帝的女人後,竇武做為一個素有名望的老丈人,順理成章地被主宰天下的女婿——漢桓帝,從世外扯回了紅塵。

仕途,竇武也並不排斥,畢竟滿肚子的筆墨文章,本就是賣予帝王的物件。買家想要,賣家自然樂得其成,無非是價碼高低的問題罷了。

閒雲西去,紅塵歸來,竇武當了武郎中!在冬雪臨世的季節,女兒竇妙從貴人又高升一步,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而父憑女貴的竇武,也水漲船高,升了官還封了侯。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竇武在朝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他還是秉持了他隱居之時的風骨與豪氣。竇武的風骨是,對於名士盡力提拔,而對於那些揣著銀子走偏門的求官人則閉門不見。至於竇武的豪氣,史書也多有記載——其自家用度一切從簡,但從皇帝處得的賞錢卻悉數散與那些窮苦的學生和多難得黎民。

更重要的是,在漢桓帝借用太監們發動廁所政變,殺了大將軍梁冀之後,又造成了黨錮之禍,收押了一大批名紳士族。而在宦官閉塞聖聽之時,竇武不惜辭官還爵,極力諫言漢桓帝釋放了那些飽受黨錮之禍摧殘的名士。

拯救這些被羈押的士族,竇武竭心盡力。因為算起來,身為外戚的竇武,自身也算得上是士族一系。不過,竇武之所以冒著天下之大不韙,上書漢桓帝,說到根兒上,還是他看不慣那些太監們禍亂蒼生。

看不慣,那麼想要誅殺宦官,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竇武的一個揮之不去的夢。沒夢的人生,不如一條鹹魚。而有了夢的人,則會時刻摩拳擦掌,一旦有機會,他們就如同逡巡許久的猛虎,瞬間將獵物納入腹中。

而有了夢的竇武,比猛虎更迅捷。機會來臨時,他會拔劍、出招、殺宦官!

誅殺宦官的契機與資本

誅殺宦官的契機,竇武並沒有等待太久。因為對宦官有著特殊信任的漢桓帝,在還沒給天下留下繼任者的時候,就匆匆撒手人寰。於是,時任城門校尉的竇武,便與身為一國之母的女兒竇妙商議,決定迎立年方十二的解瀆亭侯——劉宏來掌舵天下。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竇武和女兒之所以選擇劉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劉宏年齡小,便於控制。而控制住了劉宏,那麼朝廷大事就有可能由竇武說了算。

這一點,對於竇武實現自己誅殺宦官的夢極為重要。畢竟,宦官們早已在東漢的權力場深耕多年,他們的觸角纖末具聞。而一旦竇武能夠有效地控制住皇帝的命脈,那麼通過皇帝之手來將宦官們連根拔起,無疑會順暢許多。

十二歲的劉宏果然成功地坐上了龍椅,成為了日後的漢靈帝。而有擁立之功的竇武則被提拔為了大將軍,成為了東漢天下明面上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權勢的人。

蒼天有眼!竇武感嘆一聲,亮劍的時機,逐漸成熟。竇武審視了一番自己的籌碼,笑了。因為他發現自己用來誅殺宦官的資本,已經足夠雄厚,不信你看:

第一,竇武及其子弟的權勢。

漢靈帝繼位以後,冊封竇武為大將軍。東漢時期的大將軍絕對是所有三公九卿中,權勢最大的存在。不但如此,竇武的各個子侄也都身居要職。

例如,竇武的兒子竇機不但被封渭陽侯,而且還官拜侍中,得以隨意進出皇宮參與最高層決策。而竇武的侄子竇紹則是負責皇帝宿衛的步兵校尉,再加上竇武的弟弟竇靖也官拜侍中,且還兼領羽林軍。

所以,竇家上下不但身居要職,而且手中還掌控著一股不容小覷的精銳武裝。而這,則是竇武誅殺宦官的老本兒。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第二,竇武有民意也有幫手。

自從漢桓帝清剿了前任大將軍梁冀之後,宦官勢力迅速膨脹。而為了爭奪利益,宦官和士族之間爆發了一場極為嚴重的衝突。

而在這場被稱為黨錮之禍的劇烈衝突之中,宦官憑藉著漢桓帝的庇護,大肆打壓、殘害士族。在被殘害的士族中最為出名的,乃是李膺和杜密二人。之前在漢桓帝尚且在世之時,其實黨錮之禍的影響又絕不僅僅是士族一方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更重要的是,失去士族力量制衡的宦官一黨從此便肆無忌憚地開始禍亂蒼生。

所以,當得知大將軍竇武將和太傅陳蕃聯手,誅剪宦官的時候,有很多士族都在四處奔走,希望能在誅剪宦官的過程中出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而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竇武行事就有了民意基礎,這也是他的一大資本。

第三,竇武手中有王牌。

有實力還有民意支持,這能保證竇武有機會去實現他的夢並且不被民意反噬。但真正促使竇武敢亮劍出招的原因,還是因為竇武手中有一張極為強大的王牌——女兒竇妙。

竇妙在漢桓帝死後,當了皇太后。在漢桓帝年幼的情況下,竇妙則是垂簾聽政的大漢實際掌舵人。只要竇武能夠說服女兒和自己一條心,那麼在竇武自身的實力加持之下,誅剪宦官就是一道聖旨的事情。

而這一資本,讓竇武的夢不再是鏡花水月,也能讓竇武在剿滅宦官之時,披上一層名正言順的合法外衣。所以,太后竇妙是竇武最大的底氣。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資本雄厚、勝算頗多。竇武憧憬了一番自己夢想成真的那一刻,竟隱隱有些按耐不住就此出手的衝動了。無所謂,反正時機已經成熟,竇武便不再隱忍,乾脆直接向那些枝蔓遍野的宦官們發起了進攻。

虎頭蛇尾,竇武夢碎

竇武的進攻是凌厲的,他要見血!為了能夠殺宦官們一個措手不及,竇武給自己的女兒竇妙上了一道奏摺,其中歷數了宦官們的惡行劣跡,要求貴為太后的竇妙下一道懿旨,把那些為非作歹的宦官們全都斬殺。

竇武的胃口大得嚇人,太后竇妙的心裡都直打鼓,她認為只要誅殺了那些有罪的宦官就行了。於是她僅僅下令將弄權的中常侍管霸和蘇康及其黨羽先行誅殺。

殺了管霸和蘇康,竇武嚐到了借用太后之手鏟除宦官的甜頭。

於是他趁熱打鐵,想讓女兒加把火,將最難炮製的大太監曹節也弄死了事。

只是,太后竇妙猶豫了。所以這事就一拖再拖,最終從公元168年五月拖到了八月,直到天官觀看星象,認為事情將會有變數,竇武這才決定自己動手清除剩餘的宦官勢力。

而在動手之前,竇武和太尉陳蕃做了一系列人事調動。例如將自己人朱寓調整為了司隸校尉,劉祐為河南尹,而虞祁則當了洛陽令。這些人事變動都很關鍵,因為他們都是在洛陽及其周邊有著極大的實權。一旦有風吹草動,這些人能給予竇武最及時的支持。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將自己人弄到了關鍵位置,竇武與陳蕃並未就此罷手。他們緊接著就著手將那些宦官一黨調離有可能會對他們產生威脅的位置,所以原本的黃門令就被竇武的心腹山冰所代替。至於曹節的乾兒子——長樂尚書鄭颯,乾脆直接被竇武抓到了黃門北寺獄。並且,竇武還從鄭颯的嘴裡撬出了一份曹節、王甫等人饒綱亂紀的口供。

有了口供,竇武為了萬無一失,向漢靈帝和皇太后竇妙寫了一份秘折,上面羅列了曹節等人的罪狀,又向竇妙建議將曹節、王甫一黨連根拔起。

按說,這一份秘折一遞,以先前誅殺管霸、蘇康一事的經驗來看,曹節等人被下令處死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也許是曹節等人命不該絕,竇武的這份秘折竟然被負責傳遞文書的傢伙偷看了,他得知了這個驚天大秘密後,二話沒說就將此事洩露給了長樂五官史朱瑀。

朱瑀這傢伙是曹節的人,一聽竇武想要對曹節動粗,便將竇武的秘折偷了出來。朱瑀這秘折打開一看,好傢伙,原來竇武這廝胃口真大,竟想要將連同自己在內的,凡是跟曹節等人有瓜葛的人殺幹殺淨。

一股涼颼颼的陰風吹得朱瑀直打哆嗦,但是緊接著他就暴跳如雷,對竇武破口大罵。完事兒之後,朱瑀來了一招倒打一耙,大呼小叫說竇武與陳蕃想要連同太后廢黜漢靈帝。

這麼大的事情,曹節等人連夜召集了一大票子親信人馬開會,他們歃血為盟,發誓一定要將竇武碎屍萬段。而且,曹節很快就展開了他的反制動作:

  • 將漢靈帝騙至德陽殿,讓其拔劍做自衛狀,以坐實竇武、陳蕃的謀反之罪。
  • 用白刃逼迫尚書官矯召,任命王甫為黃門令,去黃門北寺獄救自己的乾兒子鄭颯。
  • 帶兵控制竇太后,收繳太后印綬,從根兒上廢了竇武的最大本錢。
  • 禁閉宮門和各處要道,並讓鄭颯拿著假詔書去抓竇武,以逼迫竇武起兵。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曹節的反制是極為有效的,當鄭颯帶著人、拿著假詔書去抓捕竇武的時候,

竇武只能抗命不遵,逃往城外的步兵營,與自家兄弟子侄擁兵而起。

只是,鄭颯手中有詔書,再加上後來和鄭颯合兵一處的猛將張奐,竇武一方的士兵猶豫了。因為他們說到根兒上,都是大漢的士兵,他們效忠的是大漢。而在這對峙之中,他們能相信的只有鄭颯手中的詔書而已。

相信了鄭颯手中的詔書,就意味著大將軍竇武是在利用他們進行謀反。所以,這些士兵紛紛倒戈投降,最終只剩下了竇武自家數人突圍而出。

但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竇武等人最終還是還是被重兵包圍。大勢已去,自己誅滅宦官的夢,註定已經成為了泡影,竇武悲嘆一聲,只得揮劍自刎。

竇武一死,這場虎頭蛇尾的誅殺宦官的行動,就此落下了帷幕。而竇武的夢,也只能隨著竇武倒下的身影碎成了千渣萬滓。

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竇武失敗的因由與影響

竇武的死,充滿了遺憾。因為原本贏面極大的行動,卻以身死道消為結局,總是能讓人唏噓不已的。而回過頭來看,竇武失敗的因由還是很明顯的:

第一,有豬隊友。

有一句流行語叫做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竇武的豬隊友,就是他的女兒竇太后。在誅殺了中常侍管霸和蘇康之後,竇武是想趁熱打鐵,借竇太后的名義去滅了曹節、王甫等人的。結果竇太后猶猶豫豫,一拖再拖,最終逼得老爹不得不鋌而走險,釀成慘劇。

而竇太后之所以會對父親的行動不予配合,完全是由於她自己頭髮長見識短。因為她在當了皇太后之後,被曹節、王甫連同漢靈帝的乳母趙嬈一起,用花言巧語灌了迷魂湯。所以她從內心深處是不希望曹節等人死的。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第二,竇武決策失誤。

當竇武派人抓了曹節的乾兒子鄭颯之後,太傅陳蕃曾建議說,既是曹節的兒子,應該直接殺了了事以免夜長夢多。但是竇武卻將鄭颯關到了黃門北寺獄,並且用盡手段從鄭颯的嘴裡撬出了一份不利於曹節等人的口供。

表面上看,竇武此舉是思慮周密,想要將曹節等人的案子辦成鐵案。但往深了想,竇武之所以會如此做,證明他在這緊要關頭還對自己的女兒抱有極大的希望,他認為一旦曹節罪證確鑿,女兒竇妙就會如同處理管霸、蘇康一樣誅殺曹節和王甫。

而正是由於竇武給竇太后和漢靈帝的秘折被偷,導致他的計劃被曹節知悉,最終讓曹節先下手為強,從而自己一敗塗地。所以說,竇武決策失誤是他誅殺宦官夢碎的重要因素。

第三,竇武的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前文提到,是因為天官看了星象之後認為事情有變,竇武才最終決定自己出手。竇武與陳蕃雖在緊急之下對人事做了重大調整,但是倉促之下的行事難免會有漏洞。

畢竟,短時間內想要讓自己人真正掌控下面的人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況且,竇武他們沒有有效地切斷曹節與漢靈帝之間的聯繫,以至於,曹節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弄了一份詔書就令竇武的勢力土崩瓦解。

第四,陰差陽錯。

竇武在擁兵而起,與鄭颯對峙之時,一開始還是不落下風的。只是這個時候有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改變了雙方對峙的局面。這個人就是東漢名將——張奐。

張奐當時剛剛從戰場迴歸洛陽,他對京城局勢並不瞭解。而曹節就瞅準了這一點,假傳聖令,讓張奐帶兵圍剿竇武。張奐的名頭連匈奴等異族都忌憚不已,更別說這些整日間將張奐當成偶像的普通士兵了。所以,

張奐被當成了槍使,陰差陽錯地幫助宦官們壓滅了竇武最後的圓夢希望。

拂塵斷了利劍,公元168年的鮮血,泡軟了東漢的社稷之根!

然而,無論因由如何,竇武終究是死了,從他脖頸噴射的鮮血流向了東漢的社稷之根,並將其泡得軟塌塌的不住搖晃。畢竟,竇武的失敗對於當時的東漢朝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首先,竇武之死,徹底讓強大的外戚勢力退出了東漢的權利中心。

其次,竇武之死,連帶著太傅陳蕃也一併被折磨致死。而這樣一來,以他們為首的士族勢力受到了致命打擊。

再次,竇武之死,讓宦官勢力更加無法無天,從而加速了東漢的滅亡進程。

最後,竇武之死,為之後何進剷除宦官勢力提供了前車之鑑。所以何進能夠果決地請董卓進京勤王,一舉將宦官勢力連根拔起。

結語:公元168年的這場大將軍向宦官們發起的進攻,雖然虎頭蛇尾並以失敗告終。但從大將軍竇武的失敗之中,我們不難看出,做人還是應該依靠自己,並在做事之前三思而後行。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一旦有所疏忽,那麼我們的夢就會支離破碎,不復存在。剩下的,就只能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宣判了!共勉!


吾史無終,持續奉獻精彩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