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芙蒂蒂塑像創造了它自己的歷史

今年一月,張宇凌出版了新作《竹不如肉》,書名來自陶淵明在《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中的描述“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聽樂伎表演的時候,絲絃樂器不如吹奏樂器,吹奏樂器不如人聲歌唱,是中國傳統中不太多見的把生理性的身體排在第一的認可。

在活動中,張宇凌特別分享了《竹不如肉》中提到的古埃及《納芙蒂蒂王后胸像》。相比她的丈夫阿肯那頓法老的塑像,王后的形象看上去更具有男性特徵。這種造像特徵的背後是否反映了某種權力關係?

納芙蒂蒂塑像創造了它自己的歷史

《納芙蒂蒂王后胸像》,約公元前1351年~公元前1334年,石灰岩、彩繪石膏、石英、蠟,高48釐米,柏林新博物館。

張宇凌認為,談論古代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回到古代問題的語境當中去。納芙蒂蒂被塑造得比較剛毅,她的丈夫被塑造得比較女性化,有非常長的腰、非常寬的臀,但這並不意味著納芙蒂蒂的權力上升,阿肯那頓的權力弱化,而是因為他們對權力有一種新的想法。

在當時,也就是母系社會時代,能生育的、有寬臀的、有長的腰身的女性化特徵恰恰代表著權力,代表著直接跟萬物大地、跟太陽(當時尊陽光為主神)的關係。當然,在另外一方面,在整個埃及的歷史當中,納芙蒂蒂也恰恰是一位地位跟她的丈夫阿肯那頓平等的女性,這種觀點已經得到埃及學家的承認,“她是一個很有影響力,也留下了很多神秘的謎的女性。”

那麼,為什麼納芙蒂蒂的形象會被塑造成這樣?真正的原因埃及學者也沒有統一的解釋。

張宇凌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經提到,納芙蒂蒂塑像創造了它自己的歷史,它在埃及,後來被德國人帶回柏林,又差點兒被要回埃及。它跟現代藝術對沖,對現代思想家產生影響,最後又被希特勒看中,這一連串的歷史是這個製品自己創造的。因此,當歷史學者說它“不可考”的時候,並不是一件非常負面的事情。

納芙蒂蒂塑像創造了它自己的歷史

《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藝術史上的權力和身體》,張宇凌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