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分幣的發行量與參考價格(2020

第一套硬幣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開始準備和研究,於1954年定稿,於1955年正式生產。

第一套流通硬幣有壹分、貳分、伍分三個品種,選用鋁基合金。1955年至1956年前半年為鋁銅合金,銅佔0.5%,1956年6月後改用鋁鎂錳合金,於1981年選用含鋁98.1%、含鎂1.5%、含錳0.4%的合金。邊部有絲齒,以增強防偽,在正面或背面有鑄造年號(一般每年更換一次年號)。

第一套硬幣自1955年開始生產,至1994年停止生產,其間除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年全面停產外,實際生產長達37年,共生產815.93億枚,摺合人民幣金額17.62億元。參與生產的主要有瀋陽造幣廠、上海造幣廠。

硬分幣的發行量與參考價格(2020/04/05)



壹分幣表面為銀自色;年號有1955、1956、1957、1958、1959、1961、1962、1963、1964、1972、1973、1974、1975、1976、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規格為:直徑18毫米,邊高1.35毫米,單枚重量0.67克,周邊絲齒有101個;主要使用鋁鎂錳合金(已如上述)。1955年1月27日由瀋陽造幣廠首先生產,1965年暫時停產,1970年恢復生產至1972年,1974年續產至1983年,1991年續產至1993年,共生產27年;上海造幣廠自1958年投產至1960年,1962年續產,1965年暫時停產,1970年恢復生產至1976年,1979年續產至1984年,共生產27年;西安印鈔廠於1956-1957年由上海造幣廠和瀋陽造幣廠提供坯幣、瀋陽造幣廠提供模具,進行壓印加工和檢封完成;瀋陽三二ー廠在瀋陽造幣廠的技術援助和派駐廠員監督下生產,1982-1988年共生聲7年;重慶七九一廠在上海造幣廠的技術授助和派駐廠員監督下生產,1983-1988年共生產6年。上述五廠於33年間共鑄造壹分幣39.79億枚。



硬分幣的發行量與參考價格(2020/04/05)

貳分幣表面為銀自色;年號有1956、1957、1959、1960、1961、1962、1963、1964974、1975、1977、1979、1980、1981、1982、1985、1988、1989、1991;1956年由上海造幣廠首先投產,至1957年,1959年續產至1962年,1971年續產至1972年,共生產8年;瀋陽造幣廠於1957年投產,1959年續產至1963年,1970年續產1年,1972年續產至1986年,1988年續產至1992年,共生產27年;西安印鈔廠於1957-1958年,由瀋陽造幣廠提供模具和瀋陽造幣廠、上海造幣廠提供坯幣進行壓印加工和檢封完成;瀋陽三二一廠在瀋陽造幣廠的協助、監督下於1983-1984年、19861990年共生產7年;重慶七九ー廠在上海造幣廠的協助、監督下,於1985-1990年共生產6年;南京造幣廠於1988-1991年共生產4年。上述六廠於31年間共鑄造貳分幣319.54億枚。



硬分幣的發行量與參考價格(2020/04/05)

伍分幣表面為銀白色;年號有1955、1956、1957、1974、1976、1980、1982、1983、1984、1986、1987、1988、1990;1955年4月,由上海造幣廠首先投產,生產至1959年,1969年恢復生產至1970年,1974年續產至1978年,1982年續產至194年1月停產,共生產24年;瀋陽造幣廠於1969年首次生產,1972年、1980年各續產1年,1986年續產至1987年,1990年續產年,1992年續產至1993年,共生產8年。上述兩廠於26年中共計鑄造伍分幣156.60億枚。



提示:以下參考價格採集於各大交易網站,因品相不同,導致價格不同,切不可將以下參考價格作為交易憑據。

硬分幣的發行量與參考價格(2020/04/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