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線拳有什麼特點?

手機用戶50843728796


洪拳屬於漢族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關於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另一種說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其中第二種說法廣為接受。洪拳流傳區域甚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在臺灣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開始流傳,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拳術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門創立。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湖北洪拳,假託宋太祖所創,根據民傳聞“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其拳名義溯“手”字命名,如:總手、封手、金剛手等,此拳由於受武當影響,還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有北洪拳與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稱洪家拳,屬嶺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這個拳派的來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別由河南、福建傳入廣東;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創的一門武術。這兩種說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關係密切。而另一種說法是反清復明組織中的武術,並非一人所創或一門的武術。這一派的武術風格有二,一是長橋大馬、長手長攻的大開大合武術;另一種是短橋窄馬、短手近攻、貼身攻防的武術。 洪拳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湛江、花縣、廣州、佛山、南海、順德、較為廣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之說。在湖北省武漢和漢陽、黃陂等縣是重點,各市縣均有流傳。浙江、山西、四川、廣西的部分市縣亦有洪拳流傳。 佛山的少林洪拳與其它拳派一樣,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沖刷,由於種種原因,一度頻於失傳的困境,除了周邊的鄉村有太公祠堂的還有維持,城區中除了梁細蘇門下的彭南一脈在傳授詠春拳同時還在推廣洪拳之外,老拳師多以抱拳自嘆。在佛山黃飛鴻紀念館開幕之後,一股推廣黃飛鴻拳術,弘揚少林洪拳的熱潮正在復興。 洪拳分類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 洪拳,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開始。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 南方洪拳先在廣東流行,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洪拳以龍、蛇、虎、豹、鶴五形編成。可以單形練習,如龍拳、虎拳、蛇拳等;亦可混合練習,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等。其特點:腿法比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聲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鷂,雞,鷹,燕,馬等拳勢,以四平大馬,跳躍騰娜,閃展靈活,拳勢威猛,大開大合。 洪家拳 洪家拳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傳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術屆公認為南拳中之精華,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據說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此說尚未得到可靠證實。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 等套路。洪拳氣勢剛猛、勁道十足而又十分實用,因此作為南拳代表,國標武術南套路”很大一部分之架勢拳路,就來自洪拳拳套。 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彪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 套路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五行拳(分別是伏虎金星拳、夾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和土地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根、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平西棍、飛龍棍、橋樑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大刀、雙龍拐、洪家雙刀、雪花蓋項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練習要訣 該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 有沉橋、圈橋、封橋、衝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午馬,吊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區域影響 洪拳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湛江、花縣、廣州、佛山、南海、順德較為廣泛。 花洪拳 另一枝由梁二娣傳入佛山而至順德,順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興,當時稱為花洪拳。二戰後,黎三興的外孫陳家廉後正式定名為永春拳。 花紅拳極有可能是從東莞之莫家拳衍演出來。並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樁,釣魚及盤龍棍。 拳術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羅漢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為洪家母形拳( 初級拳套路),學習扎馬,橋手、及內功基礎。 * 鐵線拳——鐵橋三所傳。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鐵線拳主練內功,“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 * 虎鶴雙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屬應用套路。 其他套路 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橋手及十二橋馬。 洪拳套路中有五形拳與五禽拳之分,所謂五形拳是指龍、虎、豹、蛇、鶴等五種形拳;而五禽則指虎、鶴、龍、蛇、猴五種象形武術。這兩種形拳在洪拳中都屬於中級套路,而且都偏向應用型的武術。五形拳主要為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龍形練神。而五禽則為虎走剛猛、練筋骨勁力,鶴講輕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飄纏、氣沉連綿,猴則手眼明快、迅速靈敏,龍寫神意、化剛柔。故虎形剛猛、鶴形清而巧、龍形合剛化柔、蛇形氣沉連綿、猴態快速輕靈。 五禽訣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壯、鶴似休枝啄食之意、龍似出雲遊騰之觀、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樹取物之態。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飛禽走獸之形態,並藉由形拳以達習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這和兵法中所談到的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相同。因為洪拳有以內勁為主的學習方向,也有以招式之應用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學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態之激湯以提升自己的武術程度。 十二橋手及十二橋手法: 一般講洪拳十二橋手是指十二訣,乃“剛、柔、逼、直、分、定、寸、提、流、運、制、訂”等十二橋手訣。而十二橋手法則為“穿、沉、分、架、摸、推、尋、磨、掛、撞、鎖、劈”等十二種橋手法。十二橋手訣是十二種心法,以剛為天、柔為地,配合其餘十種建立起洪拳的整體勁道要領;十二橋手法則是十二種橋手用法,講求橋來橋上過、無橋自造橋。故二者一為心法,講究體會;一是手法、主在應用。 十二橋馬: 洪拳十二橋馬是指十二步法,這十二種步法為四平馬、子午馬、伏虎馬、麒麟馬、吊馬、獨鶴馬、中字馬、三角馬、敗馬、二字鉗羊馬、跳馬、丁字馬。 拳術三寶 洪拳三寶一般是指工字伏虎拳、鐵線拳及虎鶴雙形拳等三套洪拳套路。 工字伏虎拳傳說是洪熙官改十八羅漢伏虎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它是洪拳的代表套路,主要是扎橋手、橋馬與氣息內勁。特色在於氣勢雄壯,剛勁猛烈。要求沉肩展背、勁貫骨髓,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使達到“氣吼山河動,舉步風雲起。”的神態和氣概。 鐵線拳[1]為洪拳的內功拳術,乃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秘傳武功,動作大開大合、長橋大馬。特色在於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以開合吞吐,配合十二橋手訣,剛柔互用,再加上五臟六腑的調息鍛鍊,使達到“內練一口氣”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說法,指鐵線拳為廣東十虎之一的鐵橋三所傳。乃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特色為以喜、怒、哀、樂調五臟六腑,可達健身、強身的效果。 虎鶴雙形傳說乃洪熙官與方詠春武術交流後所創的一套武藝。主要取自虎之威猛與鶴之輕巧靈敏,達到“虎鶴合一、天下無敵”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為洪拳橋手、步法、身法的綜合變化,再加上虎形拳的剛猛及鶴形拳的巧勁,使之成為一套實用、多變化的高級套路。此三套拳術之所以稱三寶,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橋手、橋馬及內功基礎,尤其它的手法及橋馬、勁法可奠定學習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為母形拳,所以稱為洪拳的代表套路;鐵線拳主扎內功,乃洪拳名言“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故稱為洪拳至寶;虎鶴雙形則為洪拳之表演及應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補互用之特點。 拳術盤功 洪拳是一種長拳拳法。該拳內容有盤、勢、法、理四個方面:盤即基礎訓練;勢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論。基礎訓練有“五大盤功”,其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烏龍盤打(僕步掄拍) 烏龍盤打是練習肩臂的功法,經常練習能使肩關節靈活,增強肩關節的柔韌性,發展手臂的協調性,是洪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 1.預備姿式。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臂垂於體側,指尖向下,拇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2.弓步插掌。左腳向左邁進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身體左轉,右臂伸直向左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左臂屈肘於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3.弓步掄臂。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臂向上、向右掄臂,左臂向左掄臂,目隨右手環視。上體繼續右轉,右臂向下、向後掄臂,左臂向上、向前掄臂。 4.僕步拍地。上體左轉,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僕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掄臂至右腿內側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後,拇指斜向上,目視右手方向。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左臂伸直向右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右臂屈肘於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然後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練習。 學士打躬(正側俯腰) 學士打躬是練習腰部柔韌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經常練習能使腰部關節靈活,增強腰腿的柔韌性,能提高動作的質量。 1.並步託舉。兩腳並步站立,兩手手指交叉,直臂上舉,手心向上,目視兩手手掌。 2.前下俯腰。上體前俯,兩手向前下伸,儘量貼地。 3.左右側俯。上體向左、向右轉動,兩手手心向下,隨之在左、右外側觸及地面。 4.面貼小腿。兩手鬆開,向後抱住跟腱部位,逐漸使胸、面部貼靠在腿部,持續一定時間再起立。照上述方法,可反覆進行練習,兩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髖,並向前折體。 風擺楊柳(甩耍轉腰) 風擺楊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腰是連接上下肢運動的樞紐,是軀幹範圍最大的部位,武術中的吞、吐、開、合、擰、轉、折、疊、含、閃、展等身法的變化,都表現在腰部,武術對腰部的靈活性、協調性、速度、柔韌、力量要求及高,因此腰部功法顯得特別重要。 1.甩腰。兩腳開步站立,兩臂上舉,指尖向上,掌心均向前。以腰、髖關節為軸,上體做前後屈和甩腰動作,兩臂也跟著甩動,兩腿伸直。 2.涮腰。上體前俯,兩臂隨之向左前下方伸出,接著向前、向右、向後、向左翻轉繞環。照上述動作方法,左右反覆進行練習。兩腿伸直,甩腰的速度、幅度逐漸加快、加大。儘量屈體,經增大繞環幅度。 大臣吻靴(平地正壓) 大臣吻靴是在平地上進行正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正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 1.預備勢。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正壓腿。右腳尖外擺,右腿屈膝,上體前俯,左腳向前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腿伸直,兩手指交叉按在左膝關節上,然後上體有節奏地向前、向下壓振。反覆練習一定數量後,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側身臥靴(平地側壓) 側身臥靴是在平地上進行側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側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 1.預備式。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側壓腿。右腿屈膝,上體向左側俯,左腳向左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向上翹起,腿伸直,右掌屈臂向上、向左舉於頭上方,掌尖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左臂屈附於胸前,掌尖向上,掌 心向右,然後上體有節奏地向左、向下壓振。左腿做一定數量後,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拳術步法 洪拳金鎖連環步法是通過進步連環鎖釦對方前腳或後腳,施以相合的勁,擰、別對方,令其倒地的動作。練習時先以基礎的鎖釦步為主,來回一條線單操。扣腳時以前肩及膝關節向下扣壓,形成螺旋的擰合勁,做到身法與步法協調一致。待步法熟練後,再施以特殊的手法綜合練習,形成精、神、氣力、功。手、眼、身法、步,八法合一。應用時隨實戰之變化可連環鎖釦對方。令對方顧上不顧下。顧前不顧後。步步鎖釦。如環無端。 洪拳金鎖連環步具體功法練習 1.滑步前腳鎖步 呈實戰式,目視側前方,雙手防護於胸前,快速進步,以前腳內扣,後腳蹬地,直接滑步鎖釦對方前腳跟。可反覆練習。要點滑步迅疾,貼地而行,落步生根,神形合一。 2.上步後腳鎖步 呈實戰式,前腳虛後腳實,雙手防護於胸前,目視側前方,旋腰擰身,速上後腳鎖步,以膝關節向裡裹勁,意念扣鎖對方腳踝及後腳跟。此為左式練習,右式與左式方法相同,應反覆練習。要點,肩隨腰轉,身形如弓,形成小巧的縮合力。 3.鎖步別摔 左者速滑步以前腳鎖釦右者前腳後跟,同時以右手捋其前手腕,左手置其胸前,步落手走,旋腰擰身將對方放倒。要點,鎖步進身,手腳的別勁與旋腰擰身要相合。 4.鎖步提摔 左者以前手拳擊甲面門,左者以前手捋其肘臂(以橫化直)向上攪纏對方膀臂,同時上後腳鎖步,進其中門,左者向右者右後方探身以右手抓右者小腿肌肉,順其勁向上提帶,將右者摔出。要點,上步進身,攻其中心,以鷹爪力抓對方小腿致其疼痛反應,借其勁四兩撥千斤。 實戰演示:傳統功夫實戰時常能以四兩撥千斤,功夫高手從不以拙力打人而是以巧妙的技法制服人。然而技巧的速度與力量並不表現在外形上,往往在不經意間,等對方感覺到時就倒地了。 拳術心得 洪拳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虎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 洪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衝拳、插掌等。


偶看過隨時


1.敬禮開拳:敬禮開拳手拱橋,合拳並掌謁明朝。橋中伏藏衝掛手,誰解深義真微妙。【練法】面南自然而立。

雙手下垂,腰正頭平,斂神靜氣。隨後吊左腳(腳尖著地,腳跟離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撐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齊堆出,拱手頂禮。

​此為洪拳有名之拜謁橋手。【要點】出手時目向前視,口唇吸氣閉緊。內力悠然貫於橋拳掌中。【對敵】當我靜立時,若敵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連消帶打,再順勢扭手,成雙掛拳打落。

可參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闡釋】此敬禮開拳,中藏深義。其吊腳勢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為一“明”字。相傳洪拳祖師以此暗喻反清復明之志。此勢又名拜謁橋手,乃洪拳連消帶打法門之一。

2.二虎潛蹤:二虎潛蹤真奧妙,洪家內功練手橋。全憑呼吸生氣力,今世誰知此秘要。【練法】承上式。扭手一收,在兩手變拳時口喝一聲“哈”,接著雙拳立即向上打出(可參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

然後氣呼至盡,合口,將拳藏腰收後,貼於命門穴;同時收回吊腳,胸部挺直,眼平頭正,兩腳直而不曲。

​【要點】合口,以鼻呼吸,連作三次;注力於兩臂。【對敵】此勢由拱手而變雙掛拳打出,然後藏拳於腰後。義見第一式,此略。

此勢旨在修煉內功,以鼻調息,蓄宗氣於胸,並注之於胸。【闡釋】凡練洪拳者,切莫小視此式。須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內功產生之秘要。久習此法大有益於肺部。

3.雙劍切橋:雙劍切橋成掌刀,練就夾力未枉勞。洪家短打千般勁,總由此法見秋毫。【練法】承上式。將所藏兩拳,從後沿脅提上至胸腋;隨後拳心相對,松指放拳一夾成切掌,形如刀劍(如下圖);同時開口呼氣,出“嗬”一聲。





足球熱門資訊


鐵線拳,又叫洪家鐵線拳,屬洪拳體系,少林外家拳之內功手法,專為鍛鍊橋手之用,是“廣東十虎”之首鐵橋三的絕技,後由鐵橋三首徒林福成傳授黃飛鴻。

鐵線拳是洪拳的代表拳術,以運動肢幹,暢通血脈為主,具有壯魄健體,反弱為強的功能。其大綱不外分外膀手與內膀手二式,外膀手屬外功即手、眼、身、腰、馬;內膀手屬內功即心、神、意、氣、力。它以剛、柔、逼、直、分、定、串、提、留、運、制、訂十二支橋手為經緯,陰陽並用,以氣透勁,又以二字鉗羊馬勢保固腰腎,練此拳法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亂,徐而不弛,無論男女老少,皆能習之,恆久練習,有去病延年之效。



保密www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

洪拳,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開始。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聞名.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傳出.

南方洪拳先在廣東流行,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洪拳以龍、蛇、虎、豹、鶴五形編成。可以單形練習,如龍拳、虎拳、蛇拳等;亦可混合練習,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等。其特點:腿法比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聲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鷂,雞,鷹,燕,馬等拳勢,以四平大馬,跳躍騰娜,閃展靈活,拳勢威猛,大開大合。

洪家拳

洪家拳 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據說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此說尚未得到可靠證實。湖北洪拳,假託宋太祖所創,根據民傳聞“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其拳名義溯“手”字命名,如:總手、封手、金剛手等,此拳由於受武當影響,還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虎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根、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平西棍、飛龍棍、橋樑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大刀、雙龍拐、洪家雙刀、雪花蓋項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該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衝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午馬,吊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洪拳目前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湛江、花縣、廣州、佛山、南海、順德、較為廣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之說。在湖北省武漢和漢陽、黃陂等縣是重點,各市縣均有流傳。浙江、山西、四川、廣西的部分市縣亦有洪拳流傳。

佛山的少林洪拳與其它拳派一樣,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沖刷,由於種種原因,一度頻於失傳的困境,除了周邊的鄉村有太公祠堂的還有維持,城區中除了梁細蘇門下的彭南一脈在傳授詠春拳同時還在推廣洪拳之外,老拳師多以抱拳自嘆。在佛山黃飛鴻紀念館開幕之後,一股推廣黃飛鴻拳術,弘揚少林洪拳的熱潮正在復興。

花洪拳

另一枝由梁二娣傳入佛山而至順德,順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興,當時稱為花洪拳。二戰後,黎三興的外孫陳家廉後正式定名為永春拳。

花紅拳極有可能是從東莞之莫家拳衍演出來。並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樁,釣魚及盤龍棍。

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羅漢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為洪家母形拳(初級拳套路),學習扎馬,橋手、及內功基礎。

* 鐵線拳——鐵橋三所傳。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鐵線拳主練內功,“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

* 虎鶴雙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屬應用套路。

其他套路 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橋手及十二橋馬。


成成寶寶


鐵線拳是洪拳系。

“鐵線拳法”以鍛鍊五臟六腑,強健體魄為主,有十二字訣,剛,柔,逼,直,分,定,寸,提,留,運,制,訂等十二支橋手。練習鐵線拳除了要注重十二支橋手外,對發勁及七情聲息,發音未最重要,每一式的發音皆以調節五臟六腑為主,臟腑得調,氣血循環有序,陰陽和合,能勁力達內外,獲得強筋健骨之效,因此洪家歷代先輩習此拳者高壽的人大有人在。



七秒記憶的小魚兒


鐵線拳是洪拳系。

“鐵線拳法”以鍛鍊五臟六腑,強健體魄為主,有十二字訣,剛,柔,逼,直,分,定,寸,提,留,運,制,訂等十二支橋手。練習鐵線拳除了要注重十二支橋手外,對發勁及七情聲息,發音未最重要,每一式的發音皆以調節五臟六腑為主,臟腑得調,氣血循環有序,陰陽和合,能勁力達內外,獲得強筋健骨之效,因此洪家歷代先輩習此拳者高壽的人大有人在。


1號星期七


鐵線拳之取義,乃為剛柔兩用,蓋鐵為剛、線為柔,因此剛柔並濟,亦剛亦柔,故名“鐵線拳”,再配合內家手法,吐納發勁,剛柔合一。

“鐵線拳法”系以鍛鍊五臟六腑,強健體魄為主,以十二字訣為用,即剛,柔,逼,直,分,定,寸,提,留,運,制,訂等十二支橋手。練習鐵線拳除了要注重十二支橋手外,對發勁及七情聲息,發音未最重要,每一式的發音皆以調節五臟六腑為主,臟腑得調,氣血循環有序,陰陽和合,能勁力達內外,獲得強筋健骨之效,因此洪家歷代先輩習此拳者多享有高壽。

鐵線拳是努氣使力的功夫,稍有不慎就會谷傷度氣,因為人要到十八足歲,臟腑器官才長好,所以鐵線拳不適合十八週歲以下的小孩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