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把其他物種推向滅絕的過程中,人類也在忙著鋸斷自己棲息的那根樹枝


一)小行星

6500萬年前的某一天,地點是如今的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鎮。

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們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馬門溪龍曬著太陽,不時打個滾。兩隻霸王龍假裝廝打,咆哮聲傳出很遠。南方巨獸龍小溪邊喝水,喘著粗氣。

劍龍一邊吃草,一邊警惕地四處張望。翼龍在空中呼嘯而過,羽翼響動。滄龍躍出水面,擊打出巨大的浪花。

和平常的每一個日子一樣,一切不緊不慢。

一個直徑10公里的巨大紅球從天而降,瞬間在地上撞擊一個180公里寬的隕石坑。

這次撞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顆最強大的氫彈同時引爆。

小行星碎為齏粉,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裡,地球上一片陰霾,空氣中佈滿了厚厚的灰塵,氣溫驟降。

白堊紀末期的第五次大滅絕,摧毀了包括恐龍在內75%的物種。

在過往的5億年間,地球上一共經歷了五次大滅絕。

4.5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3.8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2.6億年前的二疊紀晚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以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每一次大滅絕發生時,大批量物種急速消失。

二)大滅絕

正常情形下,物種的滅絕速率非常低。

以哺乳動物為例,科學家推算出的滅絕速率,大約為每百萬年消亡0.25種。

地球上目前生存的哺乳動物約5500種,按照此速率,每700年才會看到一個哺乳動物物種消失。(1百萬除以0.25,再乘以5500,得數為727)

理論上來說,我們窮其一生,應該是感覺不到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

但,實際上呢?

全部造礁珊瑚蟲物種的三分之一,全部淡水軟體動物物種的三分之一,鯊魚和鰩魚物種的三分之一,全部哺乳動物物種的四分之一,全部爬行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以及全部鳥類物種的六分之一,都在走向各自的滅亡


許多物種正在以可以感知的速度走向滅絕,這些滅絕很有可能同時發生在我們的後院裡。

物種在大多數時間內只有很低的滅絕風險,但這種相對安全的情況卻經常被偶然出現的高危事件不時打斷。

科學家將物種大滅絕定義為,在並不太長的地質時期內,消除掉全世界物種中非常可觀的一部分數目。

換一種形象的說法,物種樹上的大量樹枝突然被截斷,如同一個手持巨斧的神經病發動了瘋狂攻擊。

每一次不幸的大滅絕,各有各的不幸。

前面五次大滅絕的原因,或者是外來行星撞擊地球,或者是氣候急劇變化,或者是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正在悄然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根源則是人類。

三)人類世

人類世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化學獎保羅·克魯岑在2000年時提出的。

我們已經不再處於全新世之中,我們已經進入了人類世


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造成的各種影響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未來甚至在5萬年內人類仍然會是一個主要的地質推動力。

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地球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的地表面貌,世界上主要河流種的大多數都已經建立了水壩或被分流。

種植作物從肥料種固定的氮比所有陸地生態系統天然固定的氮都多,漁業捕撈了近海水域超過三分之一的主要生物資源,人類使用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可以直接利用的流動淡水資源。

以及,人類不可逆地改變了大氣的組成。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提高了40%,而另一種更有高效的溫室氣體甲烷的濃度則翻了不止一倍。

人類排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海水酸化,以及海水升溫。

海洋的升溫,產生更多的硫化氫,硫化氫在水中積累,殺死了海洋生物,然後瀰漫在空氣中,毒死其他幾乎所有的生物。

了無生氣的紫色海洋之中升起一串串氣泡,把有毒的氣體釋放到淡綠色的天空中

溫室效應裡二疊紀晚期的詭異畫面,末世的場景或許已經在悄然醞釀。

四)地理亂象

人類的另一驚人之舉,是無意中造成的地理分佈亂象。

人類領地不斷擴張,迫使生物不得不移動到其他區域。另一方面,人類的高速公路、無樹林地帶以及大豆種植園製造了壁壘和孤島,阻止了生物移動到其他地域。

同時,全球貿易和世界旅行又帶來了新的麻煩,物種入侵。人類通過交通工具的快速移動,製造了大量的生物遷移現象。

巴拿馬的蛙類大面積死亡,原因是集體感染上了一種來自非洲爪蟾體內的Bd壺菌。

壺菌干擾了美洲蛙類通過皮膚吸收重要電解質的能力,最終導致它們患上了相當於心肌梗塞的疾病。

如果不是跟隨人類的飛機或者輪船,一隻攜帶Bd病毒的非洲青蛙,是不可能奔襲萬千公里外的美洲大陸,並且致使當地蛙類大批量死亡。

這種今日看來平常至極的跨大陸物種重組,在過往的35億年裡,從未發生過的。

另一個悲慘的案例。

小棕蝠本來是美國廣泛分佈的物種,但隨著歐洲病菌入侵,蝙蝠們出現了白鼻症狀,短短几年間快速死亡,成為瀕危物種。

人類的活動,使得百萬年的物種隔離失效,改變了全球生物的重新分佈,最終導致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下降。

這一類滅絕現象,並非人類有意為之的預謀,但的確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

五)巨獸

有很多證據可以指明,人類導致了眾多史前巨獸的滅絕。

大約四萬年前,澳大利亞的雙門齒獸、袋獅、巨型短面袋鼠滅絕。

大約2.5萬年前,美洲大陸的乳齒象、猛獁、擬駝、劍齒虎、大地懶,紛紛銷聲匿跡。

當把這些巨獸滅絕的時間表與人類遷徙的年表進行嚴密對比時,人類到達便成為巨獸消失的最合理解釋

那麼,一群其時技術上極度落後的人類,是如何殺光如此多、如此強壯而且兇猛的巨獸呢?

這是一個日夜侵蝕、漫長悠遠的過程。

巨獸的生育週期過長繁殖率低,繁殖速率往往極為緩慢。

一頭大象的孕期是22個月,一次只生一胎,而且小象長大到十幾歲才能繁殖後代。

擁有體型優勢的巨獸沒有天敵,較低的繁殖速率並不會影響物種的總數。

而人類出現後,只要對巨獸稍加影響,就會極大地干預它們的繁殖速率,最終導致巨獸的滅絕。

澳大利亞的獵人,一個十人的原始家庭,每年即使只殺死一隻雙門齒獸,700年的時間內,雙門齒獸徹底被殺絕。

由於時間跨度太大,巨獸的下降速度慢得令人難以察覺,人類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物種正走向滅絕。

人類同時還導致了尼安德特人滅絕。

4萬年前,現代人類到達歐洲。

當他們來到某個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地區,那裡的尼安德特人就會消失,如同人類對待猛獁象和劍齒虎,熟悉的滅絕模式。

人類是天生的殺手,雖然他們從不自知。

六)結語

全球旅行、農作物種植、城市化擴張,這些人類的日常行為沒有直接的惡意。

人類並沒有想著,要給其他物種帶來這些麻煩。

但事實上,全球旅行導致了物種入侵,農業消滅了森林和溼地,城市化擴張侵佔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

物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是緩慢漸變的,幾千年幾萬年,一個微小的臺階。

人類對生態地貌的改變,卻是快速而迅猛。

當生存環境改變的速率快於物種適應的速率時,大多數物種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

人類可能不僅僅只是第六次大滅絕的推動力,同時也有著成為其受害者的風險


當然,樂觀的人會說,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人類就能一直生存下去。

所以,人類這個物種,才是我們最操心的事情。

未來的某一日,氮氣環繞的泰坦星,橘紅耀眼的火星,冰層覆蓋的歐羅巴,或將遍佈人類的足跡。

人類仍將繼續頑強地存活下去,神一樣的孤獨。

參考文獻:

1,《大滅絕時代》,伊麗莎白·科爾伯特,2015,上海譯文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