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的文化印記,他從未遠離,一直隱藏在我們的心底,時而觸景生情,冒出頭來蕩起漣漪;時而躲藏,似無聲無息越過心絃。伴著兒時的記憶,找尋那陌生又熟悉的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仙居鄉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古時因這裡青山碧水、風景秀麗,眾神雲集,相傳是仙家衣食起居的地方,因而故名“仙居”。素有“荊門城北門戶”之稱,是典型的魚米之鄉。而我今天想要找尋的捉馬洞就誕生在這裡。

據史載,在三國時期,蜀將關羽路過飛雲山,赤兔馬掙脫韁繩狂奔,千名軍士窮追猛趕,但望塵莫及。忽然,赤兔馬長嘯一聲,閃電般奔入一個巖洞,由於洞無出口,眾將士才把馬捉住。後來人們便把這個巨大的巖洞稱作“捉馬洞”。此洞地絕勢危,易守難攻,整個一天然堡壘。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曾多次利用此洞屯兵修整。因它的神奇傳說和險峻風光而慕名前來的遊客也不在少數。

找尋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捉馬洞

找尋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洞口關羽像

還記得小時候,學校組織秋遊,目的地是仙居的各大景點,其中一個就是捉馬洞。外面陽光四射,進入洞後,瞬間白天變為黑夜,還小的我當然是膽顫心驚,即使是一群人一起進去,也驅趕不了我心中的恐懼。每走一步都要四處張望一下,緊握著小小的拳頭。

洞內空氣潮溼,霧氣瀰漫,走幾十步就能看見暗河流水潺潺;聽見如珠的水滴,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洞內也有萬千景象,四壁偶爾有漬水滲出來,溶成各種各樣的美麗圖案,活脫脫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壁畫。越往裡走,成群的蝙蝠被驚擾霸氣飛出,當時我的小心臟啊。

找尋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後來我們遇見了一個一個的小洞,洞內已經很黑了,還是靠我們自己的帶的手電筒前行,很多人都望而卻步,就連男生都害怕不敢進去,我現在想想,仍然不明白自己哪來的膽子竟然鑽進小洞裡,看來我的內心還是挺強大的,同行的夥伴都誇讚我。然後仍然是一個一個的小洞,越來越恐怖,我就連忙又鑽出去了。這也成了我的第一次戶外探險,有點驚悚。

找尋家鄉文化印記—捉馬洞

手電筒

回學校後,老師讓我們寫秋遊日記,並且在課堂上朗讀。當時老師說自願上講堂上朗讀,沒有人敢上去。而我毅然決然起身走上講堂,是班裡第一個上去的人。我到現在還記得,老師那不可思議又迅速轉向讚許的目光,讓我更有信心站上去。這篇日記我著重寫了捉馬洞,這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放映著,彷彿就發生在昨日,歷歷在目。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一個印記,存留著我兒時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