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比—丘理論發展四十年國際會議將在蕉嶺召開

12月22日至23日,卡拉比—丘理論發展四十年國際會議將在蕉嶺縣召開,國內外著名數學家將齊聚一堂,碰撞智慧火花。此次活動由哈佛大學教授、菲爾茲獎、克拉福德獎及沃爾夫數學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得主、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發起。為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紀念卡拉比-丘理論發展40年,丘成桐將盛會帶回了家鄉——梅州蕉嶺。

世界長壽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空氣質量指數100%、森林覆蓋率79%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最高達5萬個、全縣平均預期壽命達78.6歲……山清水秀景美的蕉嶺收穫了諸多殊榮讚譽,更深築生態底色、文化底蘊優勢。近年來,蕉嶺縣以列入首批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單位、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縣為契機,發揮人文優勢 ,堅持規劃先行,樹立特色精品意識,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建設,以“繡花”功夫,不斷織就蕉嶺環境美、生態美、人文美、精神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好藍圖。

本報記者 林麗妙 張 柯 葉子通

特約記者 祝銀清 林劍湧

 特色打磨 讓環境美起來

走進文福鎮白湖村羊岃自然村,一條寬闊的主村道,兩邊房屋白牆黛瓦,芳草花香,宛如一幅秀麗的山水田園畫。村口公園立有高大的銅色村標,並刻有“羊岃院士之村”的標識字樣,地面則採用青瓦、青磚、石板和鵝卵石等傳統建築材料拼接成大小不一的幾何形狀,使人感受到數學帶來的無窮魅力。

“沒想到家門口經過打造,可以變得這麼有特色這麼美,來參觀的人是越來越多。”最近,得益於蕉嶺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特色節點打造,文福鎮白湖村羊岃自然村躍為“明星村”,周邊鎮村的群眾紛至沓來,都想一覽數學大師丘成桐院士祖居地的鄉村風采。

“點上開花,面上結果”。這句話是蕉嶺實施鄉村振興打好人居環境整治硬仗的有力印證。近年來,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梯次打造美麗鄉村,實現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蕉嶺縣以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鋪開鄉村振興美麗畫卷,以堅強有力的基層黨建推動鄉村振興紅色引擎,全力打造“乾淨整潔、淨美清新、生態宜居”的美麗壽鄉名片,並結合全縣97個村不同的基礎和資源特點,逐步打造成11個特色精品村、40個美麗宜居村和46個乾淨整潔村。當前,除了經過縣鎮村三級聯動、日夜奮戰升級打造羊岃人文特色精品村典範,還湧現出“廣育垃圾治理新模式”“滸竹拆舊加速度”“龍安美麗庭院新升級”“金山鄉村旅遊蛻變”“石中聯鄉興村新突破”等許多環境提檔升級典型。

與此同時,為充分鞏固提升系列國、省字號的農村綜合改革成果及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先行地等優勢,蕉嶺以鄉村振興六大行動中的生態綜合治理和大健康產業行動為主抓手,結合宜業宜居宜遊的“山水綠城”工程,深度挖掘和利用壽鄉深厚的生態資源稟賦,依託石窟河沿線的山水脈絡和秀美風光,在充分展開調研和規劃論證的基礎上,建設總長20多公里、串聯三個鎮六個村(長潭鎮白馬村,蕉城鎮龍安村,三圳鎮福北、招福、芳心和九嶺)的“壽鄉畫廊”精品線路,致力打造一張匯聚美麗鄉村、生態產業、農村改革、鄉村治理及壽鄉人文的精緻名片。作為該項目的重頭戲,“壽鄉畫廊”慢行系統建設已全面完工,成為連接城與鄉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慢行系統將沿岸產業基地、鄉村旅遊景點‘串珠成鏈’,是最耀眼的鄉村振興成果聚集帶。”蕉嶺縣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精心雕琢 讓文化活起來

在17日對“羊岃院士之村”的探訪中,記者發現每個節點建設都暗含人文寓意,彰顯出蕉嶺縣鄉村振興的文化“繡花功”。讓大家經受了一次人文的洗禮。

在佔地650平方米的節點耕讀園,羊岃村改造提升項目負責人、廣東高時古建副總經理曾健鵬告訴記者,此處還建有風格雅緻的文昌牆,牆上鐫刻了羊岃村傑出人才名錄,還有丘氏族人中的大學生名錄及就讀學校,其中不乏哈佛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見證著當地的人文榮耀。此外,還採用天圓地方的概念,佈局一圓一方兩個廣場。圓形廣場中心種植桂花樹,寓意成桐教授蟾宮折桂,取得巨大成就;方形廣場豎立“牧童勤讀”石雕。

距離耕讀園不遠處,有一座200多年曆史的丘氏家族蒙學私塾——力田草廬,兼具客家風格和嶺南園林特色的民居建築讓人眼前一亮。“力盡衣食足,田豐家國安。”古樸的門聯道盡丘氏家族耕讀傳家的傳統,丘成桐院士的父親丘鎮英正是在這裡啟蒙學習。值得一提的是,從第一重門樓進入第二重門口,須走“之”字路,曲徑通幽的匠心設計寓意求學路的曲折。“在蕉嶺縣‘修舊如舊’的要求下,我們通過前期走訪調研、查閱史料、3D復原技術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私塾原貌。”曾健鵬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凝聚客家人耕讀傳家的私塾在重修後,能發揮一個基地的功能,將客家文化傳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裡。

據悉,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力田草廬是羊岃人的精神家園,此次尊重原貌的修復讓全村人再次找到“根”的感覺。“感覺整個村有了靈魂,真正的內外兼修了!”村民很是感慨。

為了讓整個“院士之村”的文化活起來,文福鎮黨委書記謝剛說,下一步將以該縣推動全域旅遊為契機,以傳承客家崇文重教的優秀傳統為根本,精心規劃線路,精心雕琢項目,規劃連片實施“倉海詩廊”項目,力爭將“倉海詩廊”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青少年科技興趣培育、長壽養生體驗”基地,進一步激活名人效應,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羊岃村只是該縣將客家傳統文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一大“縮影”。全縣還有三圳鎮芳心黃上村、九嶺村,廣福鎮廣育村等等,因地制宜把姓氏祠堂及廢舊民居充分利用起來,以“黨建+文化+娛樂”的模式,打造成傳統與現代結合、富有黨建特色的農村文化俱樂部。

 “硒”品助力 讓產業融起來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精心打造的城鄉美景及底蘊深厚的壽鄉文化為蕉嶺的長壽健康產業發展插上了“翅膀”,而且“富硒”品牌打造,讓蕉嶺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找到了關鍵契合點。

在晚稻收割季,走進科誠家庭農場,經常能見到大米加工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的場景,工人們有的在運送稻穀、有的在碾米、有的在包裝……一排排放得整整齊齊的包裝大米等待出廠,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因為有富硒品牌支撐,大米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也更能打開市場。”科誠家庭農場主介紹說。據悉,作為蕉嶺“一粒米”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典型,集約有1300多畝土地的科誠家庭農場早已聲名遠播,農場主林幹松種的米也早已成為“桂嶺硒米”的重要代言。“我主要種植有紅米、黑米,大部分是香粘米,都是採用生態、綠色種植。現在,米也走向深圳等珠三角大市場。年產值大約1300多萬元。”林幹松對未來農業的發展滿懷希望。

此外,為壯大長壽健康產業鏈,蕉嶺縣積極引智借力,依託吳清平院士和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等科研團隊,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特色發展模式,大力開發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筍、一瓶蜜“五個一”富硒長壽食品,通過建設長壽富硒食品認證檢測中心、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做優做強“富硒長壽”品牌,並融合觀光農業、休閒度假和養生體驗等業態,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通過大力扶持“蕉嶺硒品”開發,如今在蕉嶺,鄉村已成為城市人的“後花園”和度假地。目前,蕉嶺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4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20家,培育發展家庭農場207家。已打造有10多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點,建設了富硒黑木耳、富硒大米等2個千畝以上的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帶,蕉嶺的三圳鎮、長潭鎮被評為“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

“我來蕉嶺就是看中這裡廣袤的富硒土壤,更是看好當地依託優美生態環境,打造農旅融合產業的發展態勢。”三圳鎮五年來吸引了70多家涉農企業落戶,今年從湖南遠道而來的無花果基地負責人陳民就是其中之一。

在無花果基地2公里範圍,還分佈著荷花基地、葡萄基地、蔬菜基地、黑木耳基地等多家農業產業基地。與此同時,三圳鎮九嶺村精品遊線串聯其中,建在田野之間的廣東(蕉嶺)美麗鄉村培訓學院與之相互映襯。據統計,目前該學院開班一年多來,已有全省各地近79批次4700多名學員來此參加學習。農旅融合正引領蕉嶺“健康經濟”邁上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