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比—丘理论发展四十年国际会议将在蕉岭召开

12月22日至23日,卡拉比—丘理论发展四十年国际会议将在蕉岭县召开,国内外著名数学家将齐聚一堂,碰撞智慧火花。此次活动由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及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得主、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发起。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纪念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丘成桐将盛会带回了家乡——梅州蕉岭。

世界长寿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空气质量指数100%、森林覆盖率79%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5万个、全县平均预期寿命达78.6岁……山清水秀景美的蕉岭收获了诸多殊荣赞誉,更深筑生态底色、文化底蕴优势。近年来,蕉岭县以列入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单位、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为契机,发挥人文优势 ,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特色精品意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以“绣花”功夫,不断织就蕉岭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精神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蓝图。

本报记者 林丽妙 张 柯 叶子通

特约记者 祝银清 林剑湧

 特色打磨 让环境美起来

走进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一条宽阔的主村道,两边房屋白墙黛瓦,芳草花香,宛如一幅秀丽的山水田园画。村口公园立有高大的铜色村标,并刻有“羊岃院士之村”的标识字样,地面则采用青瓦、青砖、石板和鹅卵石等传统建筑材料拼接成大小不一的几何形状,使人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没想到家门口经过打造,可以变得这么有特色这么美,来参观的人是越来越多。”最近,得益于蕉岭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特色节点打造,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跃为“明星村”,周边镇村的群众纷至沓来,都想一览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祖居地的乡村风采。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这句话是蕉岭实施乡村振兴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的有力印证。近年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梯次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蕉岭县以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铺开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以坚强有力的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净美清新、生态宜居”的美丽寿乡名片,并结合全县97个村不同的基础和资源特点,逐步打造成11个特色精品村、40个美丽宜居村和46个干净整洁村。当前,除了经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日夜奋战升级打造羊岃人文特色精品村典范,还涌现出“广育垃圾治理新模式”“浒竹拆旧加速度”“龙安美丽庭院新升级”“金山乡村旅游蜕变”“石中联乡兴村新突破”等许多环境提档升级典型。

与此同时,为充分巩固提升系列国、省字号的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先行地等优势,蕉岭以乡村振兴六大行动中的生态综合治理和大健康产业行动为主抓手,结合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绿城”工程,深度挖掘和利用寿乡深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依托石窟河沿线的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在充分展开调研和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建设总长20多公里、串联三个镇六个村(长潭镇白马村,蕉城镇龙安村,三圳镇福北、招福、芳心和九岭)的“寿乡画廊”精品线路,致力打造一张汇聚美丽乡村、生态产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及寿乡人文的精致名片。作为该项目的重头戏,“寿乡画廊”慢行系统建设已全面完工,成为连接城与乡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慢行系统将沿岸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是最耀眼的乡村振兴成果聚集带。”蕉岭县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精心雕琢 让文化活起来

在17日对“羊岃院士之村”的探访中,记者发现每个节点建设都暗含人文寓意,彰显出蕉岭县乡村振兴的文化“绣花功”。让大家经受了一次人文的洗礼。

在占地650平方米的节点耕读园,羊岃村改造提升项目负责人、广东高时古建副总经理曾健鹏告诉记者,此处还建有风格雅致的文昌墙,墙上镌刻了羊岃村杰出人才名录,还有丘氏族人中的大学生名录及就读学校,其中不乏哈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见证着当地的人文荣耀。此外,还采用天圆地方的概念,布局一圆一方两个广场。圆形广场中心种植桂花树,寓意成桐教授蟾宫折桂,取得巨大成就;方形广场竖立“牧童勤读”石雕。

距离耕读园不远处,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丘氏家族蒙学私塾——力田草庐,兼具客家风格和岭南园林特色的民居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古朴的门联道尽丘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传统,丘成桐院士的父亲丘镇英正是在这里启蒙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一重门楼进入第二重门口,须走“之”字路,曲径通幽的匠心设计寓意求学路的曲折。“在蕉岭县‘修旧如旧’的要求下,我们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查阅史料、3D复原技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私塾原貌。”曾健鹏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凝聚客家人耕读传家的私塾在重修后,能发挥一个基地的功能,将客家文化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据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力田草庐是羊岃人的精神家园,此次尊重原貌的修复让全村人再次找到“根”的感觉。“感觉整个村有了灵魂,真正的内外兼修了!”村民很是感慨。

为了让整个“院士之村”的文化活起来,文福镇党委书记谢刚说,下一步将以该县推动全域旅游为契机,以传承客家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为根本,精心规划线路,精心雕琢项目,规划连片实施“仓海诗廊”项目,力争将“仓海诗廊”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科技兴趣培育、长寿养生体验”基地,进一步激活名人效应,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羊岃村只是该县将客家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一大“缩影”。全县还有三圳镇芳心黄上村、九岭村,广福镇广育村等等,因地制宜把姓氏祠堂及废旧民居充分利用起来,以“党建+文化+娱乐”的模式,打造成传统与现代结合、富有党建特色的农村文化俱乐部。

 “硒”品助力 让产业融起来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精心打造的城乡美景及底蕴深厚的寿乡文化为蕉岭的长寿健康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而且“富硒”品牌打造,让蕉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找到了关键契合点。

在晚稻收割季,走进科诚家庭农场,经常能见到大米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的场景,工人们有的在运送稻谷、有的在碾米、有的在包装……一排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包装大米等待出厂,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因为有富硒品牌支撑,大米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也更能打开市场。”科诚家庭农场主介绍说。据悉,作为蕉岭“一粒米”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集约有1300多亩土地的科诚家庭农场早已声名远播,农场主林干松种的米也早已成为“桂岭硒米”的重要代言。“我主要种植有红米、黑米,大部分是香粘米,都是采用生态、绿色种植。现在,米也走向深圳等珠三角大市场。年产值大约1300多万元。”林干松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满怀希望。

此外,为壮大长寿健康产业链,蕉岭县积极引智借力,依托吴清平院士和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特色发展模式,大力开发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通过建设长寿富硒食品认证检测中心、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做优做强“富硒长寿”品牌,并融合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和养生体验等业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通过大力扶持“蕉岭硒品”开发,如今在蕉岭,乡村已成为城市人的“后花园”和度假地。目前,蕉岭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07家。已打造有1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建设了富硒黑木耳、富硒大米等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蕉岭的三圳镇、长潭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我来蕉岭就是看中这里广袤的富硒土壤,更是看好当地依托优美生态环境,打造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态势。”三圳镇五年来吸引了70多家涉农企业落户,今年从湖南远道而来的无花果基地负责人陈民就是其中之一。

在无花果基地2公里范围,还分布着荷花基地、葡萄基地、蔬菜基地、黑木耳基地等多家农业产业基地。与此同时,三圳镇九岭村精品游线串联其中,建在田野之间的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与之相互映衬。据统计,目前该学院开班一年多来,已有全省各地近79批次4700多名学员来此参加学习。农旅融合正引领蕉岭“健康经济”迈上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