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闢謠“裁員”:系新週期主動優化調整

今年開工之後,碧桂園再次進行了集團和區域架構的優化整合。

但外界卻有不同的聲音,認為碧桂園持續對區域進行調整,也有裁員的情況在內,甚至近日網絡傳出碧桂園大裁員的傳聞。

面對外界的關注,碧桂園總裁莫斌在4月3日的內部高管會上表示,“調整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這也是針對企業管理運營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主動地自我修正。

碧桂園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集團2019年員工數同比上年末減少約2.9萬人。其中集團將部分輔助性、勞動密集型崗位(如案場服務、保安、保潔)重新定位,以市場化的方式為集團提供服務,以有效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這部分同事相當於轉崗,大約2.5萬人。

為適應業務領域的多元拓展,碧桂園集團和區域還有很多同事調崗去子公司。數據顯示,2019年子公司增加了約7600人,其中博智林就增加了5657人。總體來看,去年集團員工有進有出,員工真實波動比例只有3.9%,屬於行業正常範疇,並且今年也有招聘畢業生的計劃。

在地產行業內,為適應新的市場週期變化,已經有多家房企根據自身戰略發展需要,從去年開始不斷對內部組織構架進行優化調整,以此來提高組織效能,激發經營活力。

一直對市場保持高敏感度的龍頭房企們,更是關注內部效能的提升對強化競爭力的重要性。包括萬科、碧桂園和保利在內的TOP5房企,在去年都對組織構架進行過大幅調整。從實際經營結果來看,這些龍頭房企依然維持著強有力的市場地位。

對碧桂園來說,組織架構調整是他們內部從去年至今一直在穩步推進的事情,從集團層面的職能中心到一線區域和事業部,碧桂園調整的核心依據,是要符合“行穩致遠”的發展戰略。

最近的一次構架調整,是在3月30日發文將廣東的7個區域公司整合,以此來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的調控和佈局能力。

在這之前的一個月,碧桂園曾對集團兩個部門進行合併,同時對位於長三角區域、華北、西北以及華中等地的29個區域公司進行重新調整,共涉及30多名高管崗位發生變化。當時碧桂園還對天津區域和內蒙區域的總裁採取公開競聘形式,希望有能力的人在企業發展中能發揮更大作用。

對於變動,碧桂園主要是將部分業務規模偏小的、地域鄰近的區域進行調整,以進一步有效利用優勢資源,提升區域工作效率和承責能力。

這次對廣東省內的區域公司進行調整,也延續了之前的思路——儘可能加強單個區域公司的實力和權責,更好得應對突變的市場環境。

作為大本營在大灣區範圍內的龍頭房企,碧桂園對市場格外重視,並且佈局、銷售情況一直不錯。由於前瞻性佈局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契合了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也為公司自身積累了資源。截至2019年12月底,碧桂園位於大灣區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091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226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6317億元,開發價值巨大。

由於在大灣區擁有充足土地儲備,碧桂園近年來在該地區的銷售業績也十分可觀。2019年,碧桂園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佛山、廣州、惠州、東莞和清遠等城市。

對於這次廣東省內幾個區域公司的調整,碧桂園方面表示,也是延續了集團“行穩致遠”的發展戰略,為落實全競提升、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整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資源,強化競爭優勢,因此對相關區域進行合併調整。

過去的2019年,被碧桂園定為全週期綜合競爭力提升年,在這一年度的每月集團管理會議上,“全競提升”這個關鍵詞,幾乎每次都會被莫斌提及。

碧桂園這一輪的調整,具體是要做到將總部調整定位為戰略性大腦,而不是簡單的職能弱化。基於總部職責下沉,各一線區域也會同步進行組織和職責優化,加大授權的同時,也要強化區域承責能力。

持續自今的調整,還深入到了項目層面。去年11月,碧桂園還曾對區域內部和項目層面的構架進行了優化升級,對國內營銷大區、區域營銷架構和職能進行調整,來打破以往區域內各組織間的壁壘、有效整合工作,提升了一線營銷能力。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組織構架的大調整,無論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一定的人員流動是無法避免的,但地產行業也絕對沒到大裁員的地步。

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在去年就大幅增加了員工,這家公司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與應用。截至2019年末,博智林已招募3256名國內外研發人員,累計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獲授權32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不僅是博智林在吸引大量人才,碧桂園這些年也一直非常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集團在職博士超過1000位,其中34位已晉升為區域總裁/副總裁以上級別的核心管理人員。同時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級核心管理團隊成員也保持著穩定,平均年齡46歲,人才競爭力歷經週期考驗。

作為房地產行業內佈局最廣泛的房企,碧桂園的業務佈局覆蓋了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地項目總數達到2512個。自2015年以來,碧桂園緊隨行業大勢,通過一系列的區域裂變深耕市場,實現了規模快速擴張,成為行業龍頭。

隨著行業開始進入存量時代,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碧桂園又順應行業變化,在2018年下半年提出實行“提質控速”戰略。

從2019年開始,為應對集團戰略升級,碧桂園開始了這場持續至今的內部構架調整,儘管面臨著去年市場變化和今年初的疫情影響,但碧桂園經過這輪效率提升調整後,取得的實際成績依然不錯。

碧桂園剛公佈的2019年業績顯示,去年權益銷售額達到5522億元,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營業收入達到4859.1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高達395.5億元,現金餘額也達到歷史最佳的2683.5億元,這些充實的經營指標為碧桂園向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穩健增長的同時,碧桂園依然維持著健康的財務指標,他們的淨負債率繼續下降至46.3%,總體融資成本也維持行業低位。這意味著,碧桂園的經營成效正在向更穩健、更高質量的方向推進。

接下來,碧桂園還將根據市場變化和企業發展需要,適時對構架做深化的調整。

莫斌在高管會上就提到,未來的區域整合還要進一步思考區域做強做優的問題,會以年化回報和利潤總額為考核,而不再以規模論英雄。所有的區域要推動項目做一成一,在做強做優的同時,還要做精。

在充滿更大挑戰的2020年,只有主動順應行業週期變化,從產品、組織等方面進行主動創新和變革,向管理要效益,激發企業內部改革動力,才能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