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說道古埃及,巍峨的金字塔、雄壯的人面像、陰森的木乃伊、神聖的法老王、美麗的埃及神話、妖豔的埃及豔后,一個個符號都是那麼鮮明。在現代西方的影視與遊戲作品中,提及古埃及,也大都是與探險與尋寶相關的主題,彷彿在尼羅河畔,到處都埋藏著寶藏一般。

古埃及文明,尼羅河孕育出的最璀璨的明珠,四大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許久了。現在,得益於考古工作者撥開層層泥沙,那一段輝煌才得以重現。

尼羅河——古埃及文明的搖籃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尼羅河周邊圖

尼羅河源自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河流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東北部),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注入地中海,在河海交界處,有一處三角洲地區,即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全長“約”6,650千米,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長河(關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到底誰是第一,尚有爭議)。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非洲北部地勢圖:尼羅河三面沙漠,一面是靠海。靠海去西面是利比亞高原,東面是西奈半島

尼羅河每年都會有汛期和旱期。汛期時,河水氾濫,淤泥覆蓋河谷;旱期時,河水退卻,肥沃的河谷地區就成了種植莊稼最好的地方。因此,在很早的時候,尼羅河畔就已經有人定居,發展農業。

正是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尼羅河能夠孕育出人類最早的一批文明,並延續數千年,同時也為它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塔薩文化——古埃及文明的起源

文明衰落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文明的起源卻千篇一律:當原始人結束了漂泊,開始在河畔定居,慢慢就形成了部落,然後發展為城市;當私有制逐步確立,階級開始形成,最後誕生了國家;當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便有了政治、經濟、文化結構,文明也就成熟了。然而文化最初的發展是很緩慢的,在同一個時期,有時會持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古埃及自然也遵循著這一模式。不知道何時古埃及人開始“厭倦”奔波,只知道古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塔薩文化。

當原始人開始定居,部落社會早期的石器時代,文化便產生了。塔薩文化就屬於這一階段。雖然是三無(無文字、無遺址、無史料)的猜測的文化,但是從人類發展歷程來看,這一時期必定還是存在過。

真正有遺址證明的,還是涅伽達文化(因埃及南部涅伽達遺址而得名)。涅伽達文化處於埃及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涅伽達文化I期又稱為阿姆拉特時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涅伽達文化II期又稱為格爾塞時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前王朝時期的陶瓶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兩期相交的墓中發現的陶片:上有象徵王權符號的荷魯斯鷹神形象

阿姆拉特時期:屬原始社會末期,銅石並用的時代。這時期的埃及出現了社會分工、私有制和王權處於萌芽期以及簡單的宗教和埋葬習俗。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四犬調色板,上埃及涅伽達文化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雙犬調色板,前王朝涅伽達文化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壁畫中的王權象徵

格爾塞時期:以城市為中心,聚集周邊村莊的邦國形成,那時的埃及約有40多個邦國。文字也已經由圖畫文字向象形文字轉變完成。可以說在格爾賽後期,古埃及文明就已經形成。

公元前3100年,埃及出現統一,進入王朝時代。王朝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前王朝時期。

法老時代——古埃及歷史的王朝時期

古埃及的王朝時代開始於公元前的3100年,結束於公元前30年,由於這一時期的統治者自稱法老,因此又被稱為法老時代。常說的古埃及文明就是指這一階段的王朝社會。

從上埃及的統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統一上下埃及(上下埃及以孟菲斯為界,上游南方地區為上埃及,下游北方地區為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算起,到亞歷山大帝國的埃及總督托勒密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止,古埃及的王朝時期共經歷了三千多年,三十二個王朝。

這一時期,有家族世襲有王權更替,有繁榮穩定有衰落動盪、有諸侯分裂有集權統一、有外族入侵有民族收復,王朝的統治者一直在變,但支撐起社會運作的政治管理、經濟結構、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一直沒變,即古埃及文明持續在發展。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古埃及的各個王朝時間與概述

其實所謂的古埃及法老王朝時期,大致相當於中國從秦始皇統一自稱皇帝到袁世凱稱帝失敗,這一段的帝制時期。只是後來古埃及文明消失了,而華夏文明被延續下來至今。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古埃及各王朝,以及對應疆域圖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圖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時(前15世紀)達到巔峰。第十八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而圖特摩斯三世則是這個王朝的集大成者。當時王朝的疆域最南端到達尼羅河第四瀑布,向東還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與兩河流域的文明交界。

羅馬統治時代——古埃及的衰亡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克利奧帕特拉,埃及豔后,末代法老

公元前30年,屋大維在亞克提姆海戰中擊敗了馬克·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豔后、末代法老)。隨著埃及豔后的死亡,標誌著埃及法老時代的結束,埃及正是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派總督管理。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極盛時期的羅馬,埃及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由於天高皇帝遠,羅馬統治時期的埃及,政治機構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托勒密王朝時期,同時對傳統神明的宗教信仰還得以保持。充滿異國風情的埃及文明也得以延續。但是隨著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公元4世紀,埃及的傳統宗教逐漸沒落。雖然埃及人還說著原來的語言,隨著神廟改建為教堂或被遺棄、祭司的減少,能認識象形文字的人越來越少。

341年,羅馬帝國分裂,埃及併入東羅馬帝國。此時埃及大多數人已信奉基督教雅各派科普特支派,少數人信仰基督教麥勒卡派或猶太教。古希臘語雖被定為官方語言,但人們日常用語仍是代表古埃及語最後階段、大多用希臘字母拼寫的科普特語。

當一個文明的信仰被改變,文字也逐步變成死文字的時候,這個文明也已經到了末路。但徹底摧毀古埃及文明的還是打敗東羅馬帝國,搶佔這塊土地的阿拉伯帝國。

伊斯蘭化——現代埃及的誕生

  • 公元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
  • 公元642年,整個埃及被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 公元686年,埃及總督阿哈默德·圖倫宣佈獨立,建立帝國割據王朝——圖倫王朝
  • 公元909年,埃及歸屬於法提馬王朝
  • 公元1171年,埃及歸屬於阿尤布王朝
  • 公元1250年,埃及歸屬於馬穆魯克蘇丹國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埃及

阿拉伯人的統治,徹底改變了尼羅河下游的這片土地。隨著阿拉伯人的大批遷入,經過幾個世紀的同化,那些信奉基督教的埃及人逐漸改信奉伊斯蘭教,說阿拉伯語。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伊斯蘭化的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位於開羅舊城薩拉丁城堡內

12世紀初,阿拉伯語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用語,科普特語已經不為普通人所知。綿延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徹底被阿拉伯文明取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1517年,1517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埃及行省;

1798年,埃及被拿破崙一世佔領;

1801年,奧斯曼和英國聯軍奪回埃及;

1882年,英軍以整頓治安為藉口佔據埃及,奧斯曼帝國享有法律上的治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英國隨即吞併埃及;

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直到1956年英軍才全部撤出埃及,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家維持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