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真正的富足並不等於物質,而是精神,繪畫能否起到這個作用?

心依舊夢依然3


首先聲明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對於富足這個形容詞至少應該包含兩個屬性。第一:他應該具有相對性,也就是說它應該有參照物,它以什麼為基石,作為比較對象。民間有句俗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說不定今天比昨天好也許就可能是最大的富足!第二:就是它應該具有指向性。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從最低級到最高級人的需求好像也大致跑不了物質和精神這兩個的範疇。當然這個理論已經明確的給了我們答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但是既然選擇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不免要再嘮叨幾句,再贅述一下。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拋除道德成分、性質上是不分優、劣、良、差的,這樣就產生了每個人的生存的動機是不一樣的。在滿足了基本需求的條件下,一日三餐可能就能給人最大的滿足,也不乏一些基本生活都匱乏的人去追求那些所謂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世界的人。就像道德經裡說的: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前陣子網上抄的很火的那個“流浪大師”的故事。先不說他是否具有炒作的成分,我們單一說這種現象,它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物質條件不享受去流浪呢?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可能是具有一些文化素養的。當然在我們沒有充分了解精神病人前,我們任何人沒有權利去詆譭任何一個“神經病”他們也許具有更高等的智能,更豐富的精神世界也不好說。

根據體面、我唯一可以給出肯定答案的是:繪畫它屬於藝術範疇、屬於精神世界的構思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你是否可以滿足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這不是任何一個旁觀者可以給你肯定答案的。這裡面牽涉很多個人因素。總之開心就好,畢竟需要的目的性就是為了滿足。開心、幸福、高興就是表達滿足的方式!





T頭頭是道



楊慧音知青風情畫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人的素質與境界,看你是站在什麼人生觀的角度問題,有些絕不能說一個人最富有就是精神而非物質,當一個人缺乏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精神從何而來?因此,我認為除了應有的物質生活基礎外,追求一種精神思想情操,陶冶性情,如琴棋書畫藝,詩書歌賦等等,這才是一個人最富有的精神財富。


遍地黃金888


繪畫作為表達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它自身必須具備的技能和藝術修養外,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還能夠鍛鍊畫者的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和藝術療愈能力。而對於欣賞畫作的人來說,某些類型的繪畫作品就跟音樂一樣,能調理情志,甚至能進行自我心理療愈。




臨觀心理


第一個問題:

富足是形容詞,不是名詞,

可以形容物質,也可以形容精神。

一個億萬富翁的抑鬱症患者,精神上不能稱為富足。

而真正追求精神上富足的人,

是不削於物質上的富足,物質只要溫飽就可以了。

過度的物質會削弱人精神上的追求。

第二個問題:

繪畫,音樂,寫作等,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

對這方面的追求,是可以增加人精神的富足,

第三,引申導讀: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其優勢地位將不再保持下去,高層次的需要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經滿足,便不能成為激發人們行為的起因,於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

(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2分鐘看世界


真正的富足是氣定神閒!精神是支撐,物質是保障,缺一不可!但是,精神尤為重要!豐裕的大自然不會讓你餓死、渴死!但是尊嚴需要靠你自己提供,那就是常說的自愛、自我修養。試想一個吃的體胖腦肥、穿的光鮮亮麗的人,卻是走到哪裡都讓人討厭,這是多麼讓人噁心的事情?!事實證明缺乏精神文明是如此的令人可怕!


白雲歸處3


這句話不對,不能過分地強調精神,物質富裕也很重要,精神物質如人之左右腿,是一種平衡關係,二者不可缺一,繪畫也是精神文化的一個內容,一幅好的作品既有物質的屬性(價格)又有精神的屬性(詩書畫的外在表現形式,價值大)。請各位高朋欣賞我的國畫作品。











西和縣魚海龍


物質沒用?沒錢試試?有病沒錢,去醫院試試?出門坐火車飛機沒錢試試?死了進火葬場沒錢試試?買棵蔥沒錢試試?誰敢說物質沒用?


用戶4315185313643


物質和精神是組成這個世界的兩個重要部分,物質和精神並不相互排斥,應該說它們是一種初級和高級的關係。

一個人存在於世,離不開最基礎的物質,即所謂的生存,當一個人生存不再是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人自我滿足的自然追求,說它是潛意識也好,說它是本性也好,我們都要明白物質和精神並不矛盾,有了更好的物質基礎,才能追求更好的精神享受。

那麼繪畫是否可以達到滿足精神需求的能力?

繪畫屬於藝術的範疇,本質上它是精神文化的一種。所以繪畫是可以達到滿足一個人的精神需求的,因為絕大部分藝術形式的文化都是沒有界限的,一個人可以花一生的時間去追求它,當然能不能滿足就看個人對藝術文化的理解能力了,這種能力因人而異,所以說穿了,

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人,和繪畫本身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萬物皆明


繪畫能夠豐富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