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遭遇重大故障 北斗導航有望受益

據國際衛星導航監測評估系統17日發佈的最新消息顯示,經過117小時零10分的等待,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在UTC時間7月16日19時恢復服務。而在7月11日歐盟架設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服務中斷,到13日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通報該系統全部失靈。

作為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伽利略系統24顆衛星在一瞬間全部宕機,而且沒有任何的衛星備胎可用,同時也沒有快速補網的能力。所有采用伽利略系統的電子裝置,均無法收到任何定時或定位信號。而對於本次“服務中斷”造成的具體影響,《紐約時報》報道稱,所有連接“伽利略”系統的手機,已經不能使用相關定位服務,轉而自動連接至GPS、格洛納斯和北斗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這已經是“伽利略”衛星上線以後,第二次出現故障了。2017年1月,“伽利略”組網衛星上的原子鐘出現大規模故障,曾一度對系統安全產生極大威脅。

早年中國曾希望跟歐盟合作,發展GPS之外的第二套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但歐洲拒絕了中國的要求。如今中國北斗三期工程進步巨大,衛星數量和導航精度,遠遠高於歐洲伽利略系統。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北斗系統在軌運行的34顆衛星,狀態良好,運行穩定,可正常提供高精度的導航服務。專家認為,隨著北斗系統快速組網工作的加快推進以及核心設備企業的技術突破,北斗系統將實現對傳統行業的全面改造並催生新興行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目前情況看,北斗三號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球組網為大概率事件。今年,我國北斗導航已逐漸具備全球導航能力,將成為繼GPS後的第二款全球導航產品。

“伽利略”遭遇重大故障 北斗導航有望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