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我管理,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做好自我管理,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的頂峰。

你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那些還算有點天賦的人,都不得不通過學習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NO.1 我的長處是什麼?

What Are My Strengths?

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即便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

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要發現自己的長處,途徑是回饋分析法(feedbackanalysis)。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

回饋分析法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早在14世紀,這種方法由一個原本會永遠默默無聞的德國神學家發明,大約150年後被法國神學家約翰·加爾文和西班牙神學家聖依納爵分別採用。

他們都把這種方法用於其信徒的修行。事實上,回饋分析法使他們的信徒養成了一種始終注重實際表現和結果的習慣,這也是他們創立的教派——加爾文教會和耶穌會——能夠主宰歐洲長達30年的原因。

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兩三年),發現自己的長處——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採用這種方法之後,

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沒有做)的哪些事情會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

同時,你也將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別強。最後,你還將瞭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長,做不出成績來。

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你需要在幾方面採取行動。

首先最重要的是,專注於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其次,加強你的長處。回饋分析會迅速地顯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它還將顯示你在知識上的差距——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彌補。數學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學習三角學。

第三,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並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術業有專攻的人,往往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屑一顧,或者認為聰明的頭腦就可取代知識。

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師遇上與人相關的事就束手無策,他們還以此為榮——因為他們覺得,對條理清晰的工程師頭腦來說,人太混亂無序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人員常常以他們連基本的會計知識或數量分析都一無所知而自傲。

其實,要讓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你就應該努力學習新技能、汲取新知識。

另外一點也同樣重要——糾正你的不良習慣。所謂不良習慣,是指那些會影響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現的事情。這樣的習慣能很快地在回饋中反映出來。

例如,一位企劃人員可能發現自己美妙的計劃最終落空,原因是他沒有把計劃貫徹到底。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一樣,他也相信好的創意能夠移動大山。

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機,創意只不過是為推土機指引方向,讓它知道該到何處掘土。這位企劃人員必須意識到不是計劃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來還得找人執行計劃,並向他們解釋計劃,在付諸行動前須做出及時的調整和修改,最後要決定何時中止計劃。

與此同時,回饋還會反映出哪些問題是由缺乏禮貌造成的。禮貌是一個組織的潤滑劑。兩個移動物相互接觸時發生摩擦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僅無生命的物體是這樣,人類也是如此。

禮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說聲“請”和“謝謝”,記住別人的名字,或問候對方家人這樣的小事,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節,使得兩個人能夠融洽相處,不管他們彼此之間是否有好感。許多聰明人,尤其是聰明的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回饋分析表明某個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別人合作的事就屢屢失敗,那麼很可能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舉止不大得體——也就是缺乏禮貌。

把預期和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也會發現自己不能做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一竅不通、毫無天分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甚至連平庸的水平都達不到。人們,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就不應該試圖去完成這些領域的工作和任務。他們應該儘量少把精力浪費在那些不能勝任的領域上,因為從無能到平庸要比從一流到卓越需要人們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NO.2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How Do I Perform?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

實際上,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現。

許多人不是以他們習慣的方式工作,這當然就容易造成無所作為。

同一個人的長處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獨一無二的。這由人的個性決定。不管個性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它肯定是早在一個人進入職場前就形成了。

正如一個人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既定的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調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當然也不會輕易改變。

而且就像人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績一樣,他們要是採取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

通常,幾個常見的個性特徵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方式。

我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

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讀者型(習慣閱讀信息)還是聽者型(習慣聽取信息)的人。絕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還有讀者型和聽者型之說,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讀者型又是聽者型。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人更少。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

NO.3 我如何學習?

How do I learn?

要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點是,他是如何學習的。

許多一流的筆桿子都不是好學生——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一例。對他們來說上學的最大痛苦是無聊。有關這個問題的解釋是,筆頭好的人一般不靠聽和讀來學習,而靠寫來學習,這已成了一種規律。學校不讓他們以這種方式學習,所以他們的成績總是很糟糕。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只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

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爾這樣的人靠寫來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例如,貝多芬留下了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說,實際上他作曲時從來不看這些隨筆小抄。

有些人在實幹中學習。另一些人通過聽自己講話學習。

我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我如何學習?這是你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

但是,光這些問題顯然不夠。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還需要問這樣的問題:我能與別人合作得好嗎?還是喜歡單槍匹馬?如果你確實有與別人進行合作的能力,你還得問問這個問題:我在怎樣的關係下與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適合當部屬,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

我是在壓力下表現出色,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可預測的工作環境?

我是在一個大公司還是在一個小公司中工作表現最佳?

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應該努力改進你的工作方式。


NO.4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What Are My Values?

要能夠自我管理,你最後不得不問的問題是:我的價值觀是什麼?這不是一個有關倫理道德的問題。道德準則對每一個人都一樣。要對一個人的道德進行測試,方法很簡單。我把它稱為「鏡子測試」。

你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裡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

NO.5 我屬於何處?

Where Do I Belong?

少數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於何處。比如,數學家、音樂家和廚師,通常在四五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成為數學家、音樂家和廚師了。物理學家通常在十幾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但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很有天賦的人,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他們將身屬何處。然而,到這個時候,他們應該知道上面所談的三個問題的答案:

我的長處是什麼?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隨後,他們就能夠並且應該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或者,他們應該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何處。

同樣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也使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一個機會、一個邀請或一項任務。“是的,我將做這件事。

成功的事業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後,準備把握機遇時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屬於何處,可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做好自我管理,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NO.6 我該做什麼貢獻

What Should I Contribute?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考慮三個不同的因素:

當前形勢的要求是什麼?

鑑於我的長處、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價值觀,我怎樣才能對需要完成的任務做出最大貢獻?

最後,必須取得什麼結果才能產生重要影響?


NO.7 對人際關係負責

Responsibility for Relationships

不管是組織成員還是個體職業者,大多數人都要與別人進行合作,並且是有效的合作。

要實現自我管理,你需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負起責任。這包括兩部分內容。

首先是要接受別人是和你一樣的個體這個事實。

這就是說,他們也有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價值觀。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須知道共事者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也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工作,而不是按你的方法來工作。重要的是,他們能否有所作為以及他們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至於工作方式,人各有別。提高效力的第一個秘訣是瞭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賴的人,以利用他們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工作關係應當既以工作為基礎,也以人為基礎。

人際關係責任的第二部分內容是溝通責任。

組織中大部分衝突都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他們又是採取怎樣的工作方式,專注於做出什麼樣的貢獻以及期望得到怎樣的結果。而這些人不瞭解情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去問,結果也就不得而知。

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彼此喜歡對方,而是意味著彼此瞭解。因此,人們絕對有必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負責。

NO.8 管理後半生

The Second Half of Your Life

管理好後半生有一個先決條件:你必須早在你進入後半生之前就開始行動。

發展第二興趣(而且是趁早發展)還有一個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長時間都不遭遇嚴重挫折。在這樣的時刻,第二興趣——不僅僅是業餘愛好——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對許多人來說,能避免失敗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會有失敗。因此,有一個能夠讓人們做出貢獻、發揮影響力或成為“大人物”的領域,這不僅對個人十分重要,對個人的家庭也同樣重要。

這意味著人們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有機會成為領袖、受到尊重、取得成功的第二領域——可能是第二份職業,也可能是平行的職業或社會創業。

想要真正的做好自我管理,那麼,就需要你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要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做好自我管理,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想要活出如道般的狀態,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晰的感知,並探索生命更多可能以及發掘自己內在的潛能。也許你只差一個第九期【潛能突破】研習營

* 小班制,名額有限,第九期研習營已經預定出三分之一了。預報從速,你成長的速度取決於你參加【潛能突破】研習營的速度!

* 第九期【潛能突破】研習營,將於8月24-25日在北京舉行!

* 我們在北京等你,期待和你遇見更加美好的自己!

* 報名鏈接:

https://www.hdb.com/party/9h7tn.html

“有教練,無極限,讓你的選擇成就非凡人生!”

這絕非是一個口號,而是宇宙的“最高指示”!

做好自我管理,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