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夜間經濟怎麼搞?講幾個國內發展夜間經濟的成功經驗

國內外發展夜間經濟的共同之處是鼓勵發展與有效管理相結合,以挖掘城市精神文化內核作為著力點,滿足市民與遊客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通過促進安全、包容和尊重來平衡遊客的湧入和居民的需求。

夜間經濟(night-timeeconomy)一詞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1991年Comedia發表了一份關於英國城市中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研究報告《時間之外》,1994年Montgomery介紹了18小時/24小時城市的概念,提出在城市中心鼓勵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活動。1995年Bianchini提倡城市夜晚活動的多元化。2001年Chatterton和Hollands系統研究了年輕人與城市空間,特別是夜間休閒空間的關係,提出了生產、規範與消費城市夜生活空間的系統理論。“夜間經濟”因可以延長經濟活動時間、提高設施使用率、激發文化創造、增加社會就業、延長遊客滯留時間、提高消費水平、帶動區域發展,現已成為城市經濟的新藍海。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我國夜間經濟發展階段與特點

夜間經濟在我國的發展自1990年初起步,經歷了延長營業時間階段、多業態的粗放經營階段和集約化經營階段。我國夜間經濟已經由早期的燈光夜市轉變為包括“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階段以延長營業時間為主要特點。餐飲、購物等傳統上以白天活動為主的服務行業逐漸向夜晚延伸,成為夜間消費的重頭戲。許多特色美食和風味小吃在城市劃定的夜間餐飲區內集聚,形成如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錦裡、寬窄巷子等獨立的24小時餐飲區。城市商業區中的品牌購物店也紛紛延長營業時間,並推出夜間休閒項目,一些如北京SOLANA、深圳壹方城等集豐富業態於一體的24小時城市綜合體開始出現。

第二階段逐步豐富夜間經濟業態。酒吧、KTV、迪廳/舞廳、夜總會等活動時間以夜晚為主、白天為輔的現代服務行業逐漸走向本土化、規模化。三里屯作為北京夜間經濟的符號,從1995年第一家酒吧出現到2007年其方圓一公里範圍內雲集了北京60%以上的酒吧,三里屯酒吧街的店鋪經營達到了高峰。隨著酒吧文化的普及,在北京市其他地方相繼出現了很多如後海、工人體育場北路、朝陽公園、燕莎商業區、朝陽門外大街等非常紅火的酒吧聚集區域。其中後海作為北京歷史上達官貴人休閒娛樂的場所,如今依託其傳統的建築和宜人的自然環境成為繼三里屯之後的酒吧火爆區域。一些過去夜晚基本無人的文化類活動場所,如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影視廳、體育館等被開發為夜間城市中活躍的娛樂區域。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夜遊博物館,上海的“動物園奇妙夜”夏令營,北京海洋館的寒假夜宿等夜間休閒項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第三階段隨著消費需求和層次不斷升級,夜間旅遊的專項產品逐漸走向成熟,夜間經濟開始集約化經營。各地依託歷史街區、河流、湖濱、海濱打造夜間經濟聚集區。南京“夜泊秦淮”依託“一江一河”,以城市夜景燈光和兩岸的地標性建築為特色,將餐飲休閒、觀光表演及互動娛樂融於夜間遊船,結合遊船碼頭的商街夜市,形成綜合型的夜遊產品。隨著兩岸亮化工程及大型室內演藝、山水實景演藝等文化形式的加入,南京夜間旅遊成為城市的“金字招牌”。陝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推進夜遊西安的實施方案》,延長公交營運時間,開展亮化工程,建設夜跑、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新建、改建、擴建結合,形成不同風格的夜間餐飲主題街區,培育夜間觀光遊憩、文化休閒、演藝體驗、特色餐飲、購物娛樂等五大夜遊經濟產業。特別是今年春節花費30億元打造“西安年,最中國”開啟夜間經濟文旅融合盛宴。

在夜間經濟消費上,我國城市居民消費夜間強於白天,東部遠強於西部。約60%的城市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北京王府井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髮生在夜間。夜間經濟消費存在“胡煥庸線”,東西差異明顯,夜間消費絕大多數集中哈爾濱—北京—成都—騰衝一線以東,北京與東南沿海最活躍。夜間消費存在18:00左右的晚高峰和21:00-22:00的夜高峰雙高峰。滴滴網約車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佛莞廈為雙高峰“不夜城”,武漢、福州、長沙等存在大的晚高峰與小而長的夜高峰。東部城市在無錫、煙臺,中西部地區在瀘州、綿陽和南充等存在晚高峰,夜間出行極不活躍。東北城市有晚高峰,夜間22:00後基本不出行。夜間出行前10城市是:北京、佛山、深圳、東莞、上海、麗江、西安、泉州、廈門、廣州。

大多數城市通過環境改造、亮化工程、文化植入、業態豐富與休閒配套,使夜間經濟在空間佈局上呈現圍繞城市商務中心、自然或文化遺產、城市中心“邊緣地帶”的規律。首先,夜間消費場所普遍集中佈局在城市各級商業商務中心的核心地帶。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濱江道,廣州的環市路等在原有城市功能佈局的基礎上引入一些夜間活動場所,使之繼續成為城市夜晚的活躍區。其次,是以自然或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的夜間旅遊區域。例如麗江、桂林、鳳凰等歷史古城的夜間景觀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往。此外,南京市將豐富的夜間活動設計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其夜間旅遊的“金字招牌”。杭州西湖在經歷了近十年的大規模亮燈建設和綜合保護工程後,如今已經形成了以西湖為核心的夜晚活動區域。最後,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聚集著許多夜生活場所。香港蘭桂坊酒吧一條街、北京三里屯酒吧街、成都少陵路酒吧街中的酒吧和夜總會等夜間娛樂場所擺脫了諸如居住區、辦公區等城市功能空間的限制,具有較大的空間和經營時間的自主性,形成了集約化發展的趨勢。

二、全國各地發展夜間經濟的成功經驗

1.政府出臺專項政策扶持夜間經濟。早在2004年青島市就出臺了加快發展市區夜間經濟的實施意見,對以夜間旅遊為核心的夜間經濟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2006年,杭州市旅遊委員會發布了《杭州市夜間娛樂休閒生活發展報告》,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推動夜間旅遊休閒發展的序幕;2007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標準(2007修訂本)》第八項“城市的現代旅遊功能”中第五條明確提出了“城市夜景與晚間旅遊活動”的要求;2010年河北省專門召開發展夜經濟工作會議,出臺了《關於推進夜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2012年11月遼寧省政府對全省夜經濟發展做出全面部署。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2014年以後,各地對夜間經濟發展的推動進入高潮。2014年8月,寧波市下發《關於發展月光經濟的指導意見》;同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夜市經濟的意見》發佈。2017年11月,南京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年4月,西安市正式發佈《關於推進夜遊西安的實施方案》;2018年5月,北京市商務局發佈了《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飲發展項目申報指南》;2018年1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年12月1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國內強大市場”,因此提振夜間經濟、繁榮夜間消費,成為許多城市的共同選擇。2019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設一座具有獨特韻味的“不夜城”;2019年1月20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

2.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鞏固夜間經濟基礎。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夜間經濟的有力支撐,而夜間經濟的健康發展則依賴於優良的環境和良好的服務。2017年年初上海市宣佈地鐵逢週末延長運營60分鐘,目前週五、週六已經有地鐵線路運營到凌晨1點左右,不少商場隨之打出“深夜商場”概念,將小吃餐飲等業態的營業時間延遲至夜間23點甚至次日凌晨;上海市還通過優化公交夜宵線路以及協調夜市周邊企事業單位、商務樓宇的內部停車場在夜間向社會公眾開放等措施,為做大“夜間經濟”保駕護航。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3.塑造城市夜間經濟特色,助力城市品牌營銷。在品牌競爭的時代,各城市夜間經濟發展重視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地方獨特的人文、深厚的文化內涵,依託地方文化打造夜間經濟的地方特色。成都的夜間經濟主打休閒牌,休閒就是這座城市的品牌;上海的“新天地”、外灘等都已成為促銷上海夜生活的品牌。

4.開發優質夜遊項目,激發產業聯動發展。在夜間經濟中重視旅遊產業的加倍效應,豐富夜遊項目,形成“夜間景觀+餐飲娛樂+休閒觀光”的新型城市經營模式。2018年國慶假期第一天,“輝煌新時代”深圳中心區燈光秀吸引遊客21.8萬人次,到10月6日晚,觀賞區人流已累計達到112.1萬人次,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景點”;2019年西安市升級打造的“大唐不夜城”在除夕當晚吸引約35萬遊客,大年初二遊客到訪量更是高達45萬人次。

三、我國發展夜間經濟存在的問題

1.陷入概念誤區,缺乏文化內涵。當前大部分城市發展夜間經濟侷限於夜景燈光打造,忽視了文化這一重要內核,也忽視夜景營造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以及對地方優勢資源的整合作用。2018年5月1日晚,1374架無人機在西安夜空演繹光影盛典燈光秀,起初收穫了海量流量,但後來無人機表演失敗通過網絡傳播讓西安市的城市形象受損。夜間經濟一味追求酷炫的科技,只能是“燈光秀”而不是“文化秀”。很多城市發展夜間經濟僅僅把白天街頭的遊商、小商販之經濟行為在夜晚進行擴大化、組織化、合法化,給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困擾,引發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環境安全等問題。

2.產品供給單一,市場促銷手段亟待提高。我國夜間經濟產品侷限於餐飲、購物、遊船、燈光秀,而文化、體育、競技、表演、康養之類的產品極度匱乏,業態單一,亟需開發商業夜遊、主題公園夜遊、演藝夜遊、娛樂夜遊、水秀、廟會、燈會、特種夜遊、運動夜遊、天文夜遊、特種攝影等遊客參與性、體驗性與學習性強的夜間經濟業態。90後與00後成為夜間經濟的消費主力,傳統促銷手段難以奏效,夜間經濟亟需營銷創新。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3.忽視科學規劃,配套設施與服務落後。在城市中植入“空降”的夜間功能片區,如夜市一條街等夜間消費場所,造成一定的“水土不服”。在火爆的夜間經濟背景下,重慶的南濱路交通擁擠、噪聲汙染、燈光汙染、擾民等問題日趨嚴重。缺乏合理設施與服務配套也成為夜間經濟發展瓶頸。

四、我國發展夜間經濟的對策建議

國內外發展夜間經濟的共同之處是鼓勵發展與有效管理相結合,以挖掘城市精神文化內核作為著力點,滿足市民與遊客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通過促進安全、包容和尊重來平衡遊客的湧入和居民的需求。

1.培養地方特色的夜生活文化。發展夜間經濟是一場生活方式變革與文化創新。我國應以活化城市文化為出發點,借鑑倫敦酒吧文化經驗,積極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傳統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酒文化、燈文化、歌舞文化、競技文化、養生文化等,扶持夜生活文化傳統傳承人,培養夜生活文化創意人才,吸引夜生活文化經紀人,塑造地方獨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質(如激情、創造、陶醉、浪漫、親密等),鼓勵24小時營業,推動夜間消費平民化,培育夜間經濟市場。

2.高起點規劃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與特色商圈,豐富夜間經濟業態。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延長營業時間,積極促進夜間產品多元化,發展“夜間經濟區”。在城市老城區、歷史街區或者居民較少的獨立區域,配備夜間設施完備,引入歌劇院、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商業性畫廊、電影院、酒吧、餐館等業態,形成較為獨立的商業生態。在河流、湖濱、海濱、運河開發水秀、主題光影秀、聲光電大型演出等夜遊項目,豐富文化、體育、競技、表演、康養之類的產品,形成夜間經濟集群。

3.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塑造浸入式文化體驗空間,提升夜間經濟活動的科技含量與文化內涵。從“重內容”向“重體驗”轉變。通過燈光、置景、多媒體等各種渲染手法,依託自然文化景觀,輔以AR/VR技術,為遊客打造多角度的場景化環境,讓遊客在旅遊體驗過程中獲得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以文化為主線,依託水幕、激光、投影、建築照明、火焰、煙花、霧森等特效,給觀眾帶來具有震撼性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4.完善公共設施與服務,平衡城市安全與活力。改善夜間照明,延長夜間交通,在夜間出行活躍度較高的商業網點、商務區等處,增加夜班公交線路、加密車次,方便市民出行。對大學生、下崗失業者及進城新市民等群體,在小吃製作、民間手工藝技能等方面加強培訓,從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自主創業,從事夜市經營活動。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從市級相關財政專項資金中給予一定補助,推動夜遊經濟快速發展。針對青年群體要充分應用現代媒體營銷夜間經濟,講夜間經濟故事,做個性化的包裝,用個性鮮明的網絡紅人代言,設計萌萌的卡通形象,為青春代言。

5.建立系統的夜間經濟政府治理制度,防範夜間經濟消極影響。要加強業務許可,控制夜間酒類供應與聲光電使用時間,倡導文明飲酒行為,合理佈局分區,建立居民、遊客、政府共管機制,創建包容、多元、和諧的夜間經濟。

(作者:鄒統釺 常夢倩 韓全 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

【媒体聚焦】夜间经济怎么搞?讲几个国内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