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魏忠賢

相信大家都知道魏忠賢,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多是:專權,奸邪,殘害忠良之類的詞彙。然後,很對自媒體對魏忠賢的形象有了新的定義,諸如,魏忠賢如果不被殺,可以讓明朝續命耳耳。那麼真是的魏忠賢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與大明朝:

1.專擅朝政

天啟三年(1623年)春,魏忠賢引薦私人魏廣微為大學士。令御史郭鞏攻訐周宗建、劉一火景、鄒元標以及楊漣、周朝瑞等人保舉熊廷弼,說他們袒護奸邪之徒,誤了國家。

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生祠)

將內操軍增加到一萬人,內穿甲衣出入宮禁,恣意作威施虐。他假傳聖旨將朱常洛的選侍趙氏賜死。裕妃張氏有身孕,客氏陰謀殺死了她。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號。皇后張氏妊娠,客氏施計將她墮了胎。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其他被害的還有馮貴人等宮嬪,以及太監王國臣、劉克敬、馬鑑等人。

大太監魏忠賢

(木匠朱由校)

2.禍害天下

天啟六年(1626年)二月,皇帝儀仗隊組成,魏忠賢得以庇廕都督僉事,他又派黨羽李永貞假冒浙江大盜李實上奏,逮捕懲治前應天巡撫周起元以及已辭官歸鄉的江浙籍人高攀龍、周宗建、繆昌期、周順昌、黃遵素、李應升等。高攀龍投水而死,周順昌等人死於獄中。蘇州百姓見周順昌被捕,很不平,便打死了兩名校尉,巡撫毛一鷺便逮捕顏佩韋等五人,將他們誅死。刑部尚書徐兆魁治理獄案,凡是魏忠賢所恨的人,便判以重刑。

3.打擊異幾

凡是魏忠賢素來所恨的,像韓火廣、張問達、何士晉、程注等人,雖已離職,也要將他們從官籍中除名,重的則被充軍,死了的還要追贓,將他破家。有些魏忠賢偶然忘了的,他的黨羽一定追論前事,激起魏忠賢的怒火。凡此等等。

大太監魏忠賢

(劇照)

明朝滅亡究竟與魏忠賢有無關係?

首先,對於歷史,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分析。魏忠賢,專研皇帝喜好,大結黨羽,消耗的其實是大明朝的國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腐朽消亡。雖然,魏忠賢一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東林黨人,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政治的平衡,但至少不至於達到直接影響明朝的消亡的程度。

大太監魏忠賢

(東林黨人)

明朝滅亡也是封建王朝興亡史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從內外因來分析。內因如:皇帝昏聵,官場腐敗,宦官專權;外因有:崇禎時期的天災,農民起義,滿清崛起等等。

所以說,貪官就是貪官,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們應該客觀審視魏忠賢,結合史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