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家陸蒙吉:德國的計劃是與病毒長期共處打持久戰,大概需要兩年

3月29日,兩名法國梅斯市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在一場大雪中被軍用直升機運至德國,降落後,他們被飛快轉移上救護車,送往德國埃森大學醫院接受治療。至此,埃森大學醫院已經收治了四名法國危重患者和兩名意大利危重患者。

截至當地時間4月5日6時許,德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77981例,是繼美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後,確診病例全球第四多的國家。但德國患者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目前死亡病例1446例,死亡率約為1.5%,遠低於歐洲其他國家。

根據《2012年重症監護醫學》數據顯示,德國每10萬人有29.2張重症病床,排在全球第二位。因此,德國的醫療資源尚未出現擠兌,且對歐洲其他國家伸出援手。

不過,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德國的死亡率一定會上升,對德國的ICU來講,真正的考驗要在兩週以後才到來。“與新冠病毒的戰鬥,恐怕是場持久戰。”

用大規模的檢測來攔截

中國新聞週刊:你曾說過,德國當前面對新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攔截,二是保護,三是減損。請問德國疫情防控的具體步驟是什麼?效果怎樣?

病毒學家陸蒙吉:德國的計劃是與病毒長期共處打持久戰,大概需要兩年

陸蒙吉:德國的攔截工作從1月28日確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就開始了,那是一名汽車配件公司的員工,他確診後,德國將其公司所有員工以及家屬都檢測了一遍,當時就檢測到了13個陽性病例。那次的攔截可以說很徹底、很成功。

2月中旬,德國發現有一個確診病例參加過海因斯貝格縣舉辦的狂歡節,又立刻將病例所在社區的參加活動的300多居民都篩查了一遍,幾十人呈陽性。這是第二次攔截,基本上也是很快就完成了。但病毒在這個區域局部繼續傳播,目前有1400多人確證被感染。

接下來,就是狂歡節期間到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家去滑雪的人。這批人回到德國後,使病毒在德國傳染開了。他們中間發現了大批病例,大約有9000多人以上。

目前德國病例的來源就是這樣,來源搞清楚了,也就明確了疫區是什麼地方。所有從疫區回來的人,德國都要求自覺在家隔離14天,有症狀的進行檢測。

攔截的工作其實德國現在也還在做,因為病毒傳播已經在德國內部,效果已經比較差了。到3月中旬,病毒在德國的傳播逐漸進入指數級增長,只要有一部分患者沒有攔截到,它肯定會蔓延開來,這就是全球大流行病的特徵。

像韓國那樣類似使用手機疫情警報系統的極端措施,因為涉及洩露個人隱私,在德國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使用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增加檢測量,就像跟病毒賽跑一樣。還有就是採取非醫藥干預措施,例如學校停課、社會隔離、非生產性的活動全部停止,並建議年輕人不去探望老人等。這就是保護,把感染的傳播速度減下來,重點保護老人等高危人群。

中國新聞週刊:德國的病毒檢測力度非常大,3月第一週就已經達到16萬人次。什麼樣的人可以接受檢測,具體的標準是什麼?

陸蒙吉:只要是從疫區回來或者跟確診患者有接觸史的,出現有咳嗽或發燒這樣的症狀,就要接受檢測。接受檢測一定是有標準的,要符合疑似病人定義。

狂歡節期間,從意大利、奧地利回到德國的人數量有幾萬,不可能每個人都去檢測的,這個工作量太大了,而且沒有效果。我們做這個工作其實心裡很清楚,雖然能夠把大部分攔截下來,可能攔截95%,但還是會有5%是漏掉的。即便再增加數倍的檢測量,但把所有病例都篩查出來,也是不可能的。任何檢測系統,如果沒有目標地去做,肯定就被擊垮掉。

在2月份的時候,在我們病毒所所有進行新冠病毒感染檢測的人中,呈陽性的比例大概只佔1%左右,大部分有症狀的人都是感染了流感病毒。隨著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現在檢測的陽性率大約有10%了。

中國新聞週刊: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都可以入院接受治療嗎?

陸蒙吉:輕症的患者居家隔離。德國人的居住面積普遍比較大,一個人隔離在自己房間裡面,不和家人接觸,還是能做到的。

另外,在德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年輕人居多,因為一開始的病例絕大部分是去參加狂歡節、去滑雪感染上的,尤其去滑雪感染的那批人身體還非常好。所以德國在疫情剛開始傳播的時候病死率非常低,只有0.3%左右。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後來,傳染的人逐漸增多,就有一些年紀稍微大一點、有基礎疾病的人被感染,這部分人的病情就比較危險。

年輕人身體好,呆在家裡面過兩天自己就可以恢復了,症狀和感冒差不多。德國部分年輕人對這個病也並不是那麼重視,很多人覺得,得了就得了,也不必防護。這個態度對防控措施是起到負面作用的。

中國新聞週刊:德國從一開始就採取高檢測率的應對措施嗎?依據是什麼?

陸蒙吉:德國對於病毒的檢測力度大,一直是有慣例的。德國有針對全球流行病防禦的草案,一直在執行,即便在沒有發生這種大流行病的時候,德國的病毒檢測也處在非常高的水平,主要就是為了防止有疫情發生。

例如,一到冬天,醫院就會來一些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我們做一套共計十一種不同病毒的檢測。很多國家不這樣做的,因為成本很高。但這樣大力檢測,讓我們掌握很多數據,只要出現一些不明的呼吸道感染,就可以去追蹤。德國很多實驗室都在做這樣的監控,一旦發現檢測不出來的病毒馬上就會有警報,這就降低了爆發新發傳染病的幾率。

就這次疫情來說,德國的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中間,四通八達,到處都可能出現輸入病例,很難封,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檢測力度。

檢測的力度也是根據疫情的發展、感染人數的擴大來調整的,3月第一、二週大概是16萬人次,第三週到達25萬人次,上一週到40萬人次,現在德國堅持每週30到50萬人次的檢測。

拿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來說,埃森大約有60萬人口,從1月中下旬開始,每天大概檢測二三十例,但都是陰性。從2月開始出現個別的呈陽性病例,到了3月,檢測量和呈陽性病例數都越來越多。現在每天的檢測量是300份左右,工作量增加了10倍。一些商業實驗室,一天的檢測量能達到千次以上。

德國現在還有個正在討論的方案,就是每天檢測20萬次。按照這個方案,接受檢測的人員範圍還要再擴大一圈,例如發現一個確診病例,不但要檢測他的密切接觸者,還要檢測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那樣就會跑到病毒的前面去。現在德國還是追著病毒跑。

但是,這個方案現在還沒有啟動,還在討論階段,到底需不需要這樣做?雖然從技術上可以實現,可以跑贏病毒,但是一天檢測20萬,這是個非常大的工作量,還存在成本問題。目前看來,德國實行的非醫藥干預措施已經減緩了確診的增長速度, 3月31日的新增確診數量出現下降。我估計再過兩三個星期,就能恢復到比較低的水平。如果能把患者數量降到一個低水平,那麼就不需要檢測那麼多,結合一些其他的措施,也許一天檢測一兩萬也就能把問題解決了。

兩週後才是對德國的真正考驗

中國新聞週刊:德國每10萬居民中有29.2張重症監護病床,這個數字很高,但意大利也不低(12.5張),美國更高(34張),而德國的新冠死亡率(1%左右)遠低於美國,更低於意大利。德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陸蒙吉:德國的醫療系統比較完善,資源充足,這肯定是病死率比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德國的救治能力也很強。德國每年都有很多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重症發展下去常常也是肺炎。

病毒性肺炎並不是一個完全新的病。新冠肺炎的問題是,現在沒有特效藥,無法早期進行干預,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一些,但是整個救治方案都是一樣的。簡而言之,德國對肺炎的救治方案,是比較成熟的一套做法。和一些其他國家救治肺炎的方法比,德國的方案也很細緻,尤其是對高危患者的救治方案。

但是,我必須得講,隨著病人人數增加和峰值的推移,德國的死亡率也會上升的。

中國新聞週刊: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延斯·施潘3月2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德國現在仍然處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風暴前的平靜”。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陸蒙吉:為什麼是“風暴前的平靜”,我來詳細講一下感染過程,你就能明白了。從感染新冠病毒開始,大部分人到了第3天至第5天開始發燒,還有些基本沒什麼症狀,過來7到10天,大部分人基本上就可以恢復,頂多再多休息兩天就好了。但是有一部分人,主要就是那些年紀大的、有基礎疾病的人,免疫系統“不給力”。這樣的患者到了第6天至第9天這段時間,開始變成重症,發展成很嚴重的肺炎。

也就是說,從感染人數出現高峰到重症病人出現高峰,有幾天的時間差。德國這一波的感染高峰,大約在3月底,再過三四天,德國就會出現重症病人的高峰,危重的病人增加,會考驗德國醫院的承受能力。部分危重病人需要進入ICU救治,進入ICU的危重病人到死亡,還有一定的時間差。

意大利的死亡率高,死亡的主要是都是老人,新冠肺炎病毒在這部分人群中造成了最大的傷害,想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讓病毒感染這個人群,這是德國防控的重點。

年輕患者通過救治有非常積極的效果。而有些病人一旦進了ICU,救治也就非常困難,雖然積極救治,但是也必須承認醫學的侷限性。

想把病毒徹底清除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新聞週刊:你曾經說德國十幾年前就有預案,即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計劃,針對這次新冠疫情德國是步步為營而不是一次到位。現在德國到了哪一步?如果疫情進一步發展,德國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陸蒙吉:德國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很快就超過10萬,能不能有效控制住,一是看現在採取的隔離措施到底夠不夠,二是看大家遵守紀律的程度。德國目前採取的社會隔離等非醫藥干預措施,已經看到效果了,新增病例的數字有減少的現象,我相信這個數字會降下來的。

如果疫情進一步發展,除了前面說過的繼續加大檢測力度,每天檢測20萬次,還可以實行出行限制。德國巴伐利亞州已經實施了,居民沒有購買食物、看醫生、援助他人等正當理由就不得離家。其他州還沒有,如果疫情再擴大,其他州也可以限制人員出行,甚至停公交,實行交通管制,不過現在還遠遠沒到那個程度。

德國現在採取的措施,已經是二戰以後前所未有的了。而德國的計劃是打持久戰,與病毒長期共處,現在看來,大概需要兩年。

德國現在已經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影響了正常的社會活動,但不能長期這個樣子,長期不上學、長期在家辦公,是不行的,現在考慮的是接下來怎麼辦。

計劃是到4月20日,歐洲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德國政府必須要給出一個後期方案,也就是接下來怎麼辦。

現在德國有將近10萬新冠患者,之後隨著康復患者增多,新增確診人數逐漸下降。確診病例和每日新增病例降到一定數量時,就要把現在實行的這些措施放鬆,因為這些措施對整個社會影響太大了。

現在還需要等等看,看到4月20日能降到什麼程度。我們也在討論一些方案,鼓勵大家再加一把勁,在哪個措施上再調整一下,希望更大幅度地減少病毒傳播的速度。

中國新聞週刊:全球範圍內確診病例已經超百萬,現在是不是對所有國家來說,都得像德國一樣考慮和新冠病毒長期共處了?

陸蒙吉:想把新冠病毒徹底清除,這從病毒學的角度來講是非常困難的。新冠病毒傳播力強,總是會在一定範圍流傳,不是依靠人力就能夠完全封住的。病毒無孔不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傳播,你永遠也難以抓住所有感染的人,這是自然規律。

我們認為各種措施難以擋住新冠病毒傳播,現在人類整個群體對它是沒有免疫能力的。這個病毒的傳播性那麼強,它終歸要全球大流行。

到了4月20日,德國可能會把現在的隔離措施全面放開,那麼你可以想象是什麼樣的情況。人一流動起來,病毒傳播速度又要加快,新增病例數字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又會把措施收緊,具體怎麼個緊法,要看當時的情況和上升的速度。

整體上,德國和新冠病毒的長期共處思路就是,鬆一下,緊一下,再鬆一下,再緊,那麼病毒的傳播速度和病例數字的增長也就會有時快一點有時慢一點,呈波浪式的,但是一直處在一個比較可控的水平上,直到大家都有免疫力了,才能終結疫情。

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我們認為是至少兩年。到了夏天溫度比較高的時候,這個病毒的傳播率可能會有點下降,但現在還不清楚。德國目前的想法,就是在確診人數下來後放鬆一些,讓經濟喘一口氣,同時我們也在探索,並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傳播的關鍵點在哪裡,也許就能找到防治新冠病毒更好的切入點,知道在哪裡要查控得更緊一點,哪個地方可以放鬆。通過這一波兩波的學習,我們可能就跑過病毒了。病毒繼續在流傳,但它不會壓倒我們整個的醫療體系了。

中國新聞週刊:所以德國就是無群體免疫之名,但行群體免疫之實嗎?

陸蒙吉:對,是這樣的。現在沒有疫苗,等到把疫苗做出來起碼要一年,不可能把整個社會關一兩年,那麼整個經濟都垮塌了。人不僅會被病毒感染而死,還會餓死、窮死,這個對社會影響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