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否真的有能力稱霸亞洲20年?

衰默


面對這樣的問題,個人覺得很值得玩味。印度稱霸亞洲,還要20年,凡事總得問個為什麼,是呀,為什麼?是阿瓊坦克實現了裝備,還是LCA“光輝”戰鬥機終於可以交付使用了?經濟向好,發展速度超級快,其服務業佔據GDP的70%,鹹說符合經濟潮流,有了錢,加入印太,將左右逢源進行到底。到2025要實現經濟總量5萬億,有崛起的孟買海岸線為證,軟件外包業蒸蒸日上。數不清的印度故事,搬上了寶萊塢的影幕,開掛的火車,香料之路,還有街頭的耍蛇人,構成了印度無數可以被任意塗抹的元素。上火星,烈火5,廢鈔令,以及維克蘭特號國造航母,南亞雄主意志躊躇,如一頭興奮的大象,無限蔓妙地向世人走來,2011航母下水,歡迎中國加入航母製造俱樂部;孟買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超過去;話說印度有了地鐵的時候,也有此一問,中國有嗎?嘻嘻,有點太不象話了這個。

●大國印度。獨立71年都幹了什麼?在痛苦了500年飽受奴役之後,幾乎開國第一天,即全面繼承了大英帝國的遺風,“保護”錫金和不丹,不離不棄,幾次與巴基斯坦老拳相揮,一個克什米爾,兵火不斷,直到現在,大小衝突加在一起,每年亦有數百次,打打殺殺。西方有評道,在印度周圍的鄰居,大多活得很痛苦,正然如此。一次次出兵,大有算計,南亞七國,也就除了一個巴基斯坦,大多受到印度“保護”和如是關照,鯨吞藏南也有年。一個大國印度,似有無限的氣力,使不完的勁呢,一朝非法擁核,沒人問鮮有人理會。印度人的印度洋,這是一句名言了,現在印度洋的一點動靜無不被關注。更打造安達曼空海基地,穩控印度洋的同時,以染指南海,憑誰問,印度在亞洲不能有所作為呢?自有設計,以不結盟運動盟主身份,以印太戰略為抓手,以印度大國的影響力,有聲有色的大國,堪謂有模有樣。

●意志躊躇。迎風而舞,如是一印度,正大國一寶器,有稱“世界辦公室”。扒拉開印度經濟,無怪人家得意,增速取中國而代之,坐上了第一的寶座,至2017,已是兩萬多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軟件與電影,也靚麗,現在美國硅谷,歐亞非,倒處都能看到印度的身影,棉花穩控了世界40%的市場,一個13億的大國,糧食除滿足自用還能出口,叫響印度製造,正朝工業化努力,雖說現在工業化程度不足16%,但是未來可以發展的呀。稱霸亞洲有了經濟基礎。

●萬國軍火。常聽到的印度新聞,不是摔飛機,就是N個印度製造,如何呢?飛機全是買來的,美俄英法德國意大利瑞士等等,都有的呀,太雜不好維護,難免要出事;印度製造不行,從飛機到坦克,包括軍艦,都造過,造了步槍不會造子彈,造的炮彈要炸膛,折騰了幾十年,一直在糾結,不少人也在問,為何居然是這樣?比如LCA戰鬥機,一架輕型的小飛機,再怎麼搗鼓,就是不成,三十年慢慢發展之路,軍隊就是不要,最近買來以色列“怪蛇”,法國“米卡”,終於能發射導彈了,媒體報道稱解決了發射時機身不穩的問題,於是政府再次命令,不要不成,要就要點吧,大不了裝備一個飛行中隊,閱兵時拉出來遛遛,接著表示要外銷,1億美金一架,比美製四代機F-35都貴,你懂得,它沒辦法,國產系統只有20%,其它都是買來的,包括飛機設計。就是工業不行,買的裝備不頂事兒,可是急壞了印度,這與大國不相稱,說稱霸只能說奢談,正如印度夢一樣。


魂舞大漠



沒有!別說20年,稱霸十年,五年都不可能!原因很簡單,印度根本不具備那個能力。一絲一毫都不具備!

這樣說似乎搞得印度下不來臺,但為了公平起見,也為亞洲真正具備實力的霸主負責,也只好這麼實話實說,請阿三諒解!


第一,武器方面。一方霸主必須具備聞名世界的神兵利器。印度最出名的“烈火"系列比較厲害,印度也覺得可以拿出手炫耀一翻,但若想憑此稱霸亞洲,俄羅斯庫存正宗的“白楊"只怕不答應。一艘國產航母與“光輝″弄了幾十年也上不了檯面,海里的核潛艇是租人家俄羅斯的,連反坦克導彈都要找小國以色列,一會買一會又不買弄的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十分不滿。戰鬥機來路不是俄羅斯就是西方諸國。你想稱霸亞洲,人家斷了飛機零件,你想飛都飛不起來。一句話,印度沒有像樣的國防軍工企業,自己不能生產高精武器,稱霸亞洲只是白日做夢!只能在幾個南亞小國面前耀武揚威!

第二,經濟問題。世界第二第三經濟體都在亞洲。印度雖然不錯,但與這兩位大亨比起來還差得遠。雖然經濟勢頭不錯,但是你升別人也在升,看樣子二十年內印度也攆不上。所以用經濟稱霸亞洲20年,還是別說了,說出來招人笑話。

第三,國內各種問題。印度人民的衛生環境,很需要大改革,比如公共廁所,比如受汙染的恆河水。印度人民的治安也待提高,尤其是女性問題,不要一出門就被男人…還有交通問題,不要常常讓外國幼兒園的小朋友提問 : 印度的火車能受得了嗎?


還有一個和平問題,如果想稱霸亞洲,首先要學會與四鄰和睦相處,不要每天總交火打仗,士兵和平民流血犧牲受傷的怪瘮人!要學會自由,平等,博愛。要用平和的心理看待與大國的關係,不要總跟人家比這個比那個,說一些不著調的大話,你也知道是比不過人家的!最後,很希望你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為第六常,具備一票否決權!給日本安倍晉三看看誰更牛!
如果偉大的印度政府與人民做好了這一切工作,我們歡迎他稱霸亞洲,甚至稱霸歐洲稱霸美洲最後稱霸世界。這世界還是很需要印度的!


夢裡青山1


這個問題簡直是明知故問,甚至有侮辱印度的意思,對此靜夜史是堅決反對的。

事實上只要印度願意,何止是稱霸20年,50年、100年甚至500年都不在話下。

今天的印度,國土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位列全球第七;人口超過13億,位列全球第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

自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印度就幾乎天然地成為了第三世界的領袖。尼赫魯作為印度首任總理,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在世界舞臺上出盡了風頭。

而印度也天然地認為自己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三哥,除了美洲的美國和歐洲的蘇聯,在世界範圍內印度還真的沒有看起過誰。所以在亞洲範圍內,印度有自信而且已經成為亞洲霸主。

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就是如此,而我們只需看一下印度令人生畏的軟硬件條件,就能看出印度的霸主地位,實在是實至名歸:

1、霸主都是打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霸主地位,甚至是強國地位都是打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印度當仁不讓。

從印度文明出現開始,就是一部永無休止的戰爭史。從雅利安人入侵南亞次大陸開始,波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等相繼南下,成為印度這片熱土上的主人。

而在這些少數民族陸續征服印度的間隙,唐初外交官王玄策也一度成為印度的主打哥。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優秀青年,用7000吐蕃兵加上幾千雜牌軍,就橫掃了整個南亞次大陸。

而在西歐國家紛至沓來後,莫臥爾帝國最終被英國殖民者取代,成為印度的新主人。

甚至到了62年,我國還堅持給印度上課。免費試揍一個月,不收任何費用(唐老師語錄)。

什麼?你說強國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被打出來的?額……不要在意那些細節。你看雖然英國殖民者奴役了印度200年,但是印度統一了呀;雖然印度62年被揍了,但是它獲得了美蘇兩國的同情了呀。

你要知道,一個優秀的霸主,首先要是一個統一的大國,然後還要有強悍小弟的協助,你看印度就完全符合呀。

2、霸主都是令人生畏的

霸主擁有超乎尋常的強悍實力,所以一定是令其他國家膽戰心驚的。

比如今天的美國,指哪打哪,想打誰打誰。被美國收拾的小國家,無不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一點上,印度也是當仁不讓的。

今天的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如我國,但武器種類卻令我們自慚形穢。在我們因循守舊地走自力更生的老路時,印度早早地就開始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先進理念,大量進口各國的先進武器。

這種萬國牌武器的盛況,不僅是我們,連美國都歎為觀止,其武器種類加起來可繞地球10圈。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買主之一,連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都對其畢恭畢敬,將其奉為座上賓,生怕得罪了這個有錢的大爺。而半死不活的俄羅斯,為討好印度,甚至將排水量達幾萬噸的航母,以一美元的低價賣給了印度!

試問,憑什麼印度就可以一個驢肉火燒的價格買下整個航母?除了他們對印度的懼怕,靜夜史想不出其他理由。

除了令人生畏的武器裝備,印度國內社會的狀況同樣能讓美國沉默,我國流淚。

今天的印度,強姦率依然高居亞洲之冠,很多地方依然不通水電,更有很多家庭依然連廁所都沒有。

所以很多人一說起去印度,就嚇得連連搖頭,望而卻步。靜夜史想,印度這種令人望而生畏的特性,正是一個亞洲霸主所具備的。

3、霸主都是高處不勝寒的

霸主最大的煩惱,就是高處不勝寒。你看日本長期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對其他處於發展中階段的國家從來都是充滿不屑的。

但是印度就有能力讓安倍畢恭畢敬。

眾所周知,經過改革開放40週年的我們,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已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但直到今日,我們仍不敢把印度作為主要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多次表示願意與我們成為水火不容的敵人,但我們始終不願直面印度這個威脅。

至於62年的那次戰事,完全是好挑事的我們對愛好和平的印度的無端挑釁,所以印度雖敗猶榮。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自從雅利安人佔領印度,為印度帶來種姓制度後,雖然雅利安政權早已煙消雲散,但種姓制度卻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併成為印度社會結構的主要表現形式。

在種姓制度中,處於高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幾乎是名副其實的白人人種,而包括我們在內的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是黃種人,這就意味著他們在人種上已經輸了印度一頭,這讓站在高處的印度白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日本人?切!你個渣渣。

所以不要問我太陽有多高,我會告訴你印度還會稱霸幾百年!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印度是一個有雄心的國家,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說過一句話:“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印度有稱霸的野心,它把印度洋看成是自家的內海,是“印度的印度洋”,在南亞地區以老大自居。但是以印度目前的實力,別說稱霸亞洲20年,一年都不可能。



從綜合國力看,目前印度整體實力應該位居亞洲第三,中國、日本的實力都比印度要強。

經濟上,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6110億美元,在亞洲地區位居第三,日本GDP為48721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二,中國以122503億美元的GDP位居亞洲第一,是印度的4.7倍。印度經濟總量還是不錯的,但是要知道,印度人口總量超過13億,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連全球平均水平的1/5都不到。而且印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比較落後。想稱霸,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是很難的。

軍事上,根據世界軍力排行網公佈的數據,印度整體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四,在亞洲地區,僅次於中國。印度擁有大約140萬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總兵力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

但是要知道,印度沒有獨立自主的軍工體系,製造業比較落後,其自主研發的光輝戰鬥機過了30多年才服役,而聲稱自主建造的“國產航母”趴窩十多年了,還沒海試,途中還有3次下水的經歷。印度絕大多數的武器需要從國外進口,常常成為國際軍售的“冤大頭”。而且如果發生一場高消耗戰爭,絕大部分武器需要進口的話,那麼其必定撐不了多久。當然印度在某些方面還是取得不錯的成就的,比如它的航天、導彈等等。印度在南亞地區還有面對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如印度,但是也是比較強的。美國也不會坐視印度稱霸。

所以,以印度目前的實力,它沒有能力稱霸亞洲。


錦繡中源


印度一直以來都是野心大於實力,別說稱霸亞洲20年是痴人說夢,連能夠穩定稱霸南亞次大陸20年都是問題。

2017年印度GDP為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人口13.4億,人均GDP不過1900美元,位於世界中下游水平。且不說人均收入多低,就連經濟總量也在亞洲僅僅排在第三位,更兼印度有著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化率太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國民受教育程度低、種姓制度壓制、女性歧視等諸多社會和民生問題,都是其經濟發展乃至綜合國力上升的長期隱患,首先印度從綜合國力最基礎的經濟板塊就不具備稱霸亞洲的成本。

從軍事上說,印度雖然有著130多萬人的軍隊規模,位居世界第三,每年也大手筆投入購買世界各國的先進裝備。然而印度的軍事實力很可能是外強中乾,由於工業化的滯後帶來其國防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幾乎所有的主戰裝備乃至各部分的零件都依賴進口,軍機常常一個月摔好多架、軍艦倒塌在船塢內也證明其後勤保障的空虛。印度的軍事實力是生拉硬拽堆砌起來的,大浪淘沙之下未必經得住考驗。


從國際地位來說,印度則更加不配稱霸亞洲。印度的國際影響力幾乎僅限於南亞地區,僅僅是想要稱霸印度洋還遭到了美國的不滿。印度野心勃勃,多次想要衝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然而都是鎩羽而歸,印度在中東、東歐等國際熱點區域幾乎沒有發言權甚至沒有參與權,只能在南亞次大陸耀武揚威。

無論從綜合國力哪個板塊,印度都不具備稱霸亞洲的條件,但是印度有這個野心不假。稱霸亞洲二十年,只能是印度的春秋大夢。


標槍毒刺


印度稱霸亞洲有點開玩笑了。印度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不如東亞的三個國家,怎麼稱霸?

說兩點看法:

第一,印度可能根本就沒有稱霸亞洲的野心,亞洲和歐洲不同。文化、歷史、宗教、民族、差異太大了。不可能有一個完全稱霸的國家,印度不會有這麼愚蠢的想法。

之前有人問木叔,歐洲有歐盟,亞洲為什麼沒有亞盟。當時回答他,別說亞盟了,就是一個東南亞聯盟都磕磕絆絆,50來年了也沒什麼具體的類似歐盟一樣的進展。

主要原因就在於亞洲各國的歷史和國情太複雜。比如東盟,有全球最窮的幾個國家,也有最富裕的幾個國家,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還有信馬克思的。另外有民主共和的,還有君主的,更有獨裁的。這些國家你怎麼把他們弄到一起?

小小的東南亞都這樣,整個亞洲更復雜。

放眼整個亞洲更是如此,不可能有一個足以統合所有這些國家的霸主,或者讓所有這些不同特性的國家共尊一個霸主。印度不可能,別的國家也不可能。

第二,印度雖然不能稱霸亞洲,不過印度在南亞稱霸確實是個事實。

該國已經是南亞的霸主了,雖然有巴基斯坦的制約,但巴基斯坦和印度比起來在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考慮到印度未來發展加速,巴基斯坦繼續落後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印度在南亞的地位不僅穩固,這也會有利於印度對亞洲其他部分的交往和交流。

也就是說,印度不一定要在亞洲具有什麼霸主地位,更別提什麼20年,印度在亞洲不同區域發展自己的勢力是個趨勢。

比如印度和東盟的交流和發展就非常密切,比如和越南甚至還有防衛合作。同時印度剛剛和伊朗也就該國港口建設達成了一致。

但在木叔看來,這些都是印度發展的必然產物,不用特別在意,更不用戴有色眼鏡,任何國家都要與周邊國家搞好關係,印度自然也不例外,何況他們還是已經確定的發展大國呢!


你如何看待印度的發展?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就像是老牛拉破車,體型雖大,實力不濟,也沒有太多發展空間。印度制度不變,在亞洲,根本輪不到印度稱雄稱霸,即使是按照亞洲現在的情況發展,中國,日本,甚至是以色列的實力都會遠遠超過印度。

印度的條件良好,但是時至今日,整體發展情況並不樂觀。這並非自然條件不足,而是制度落後。

地理位置

印度領土面積328萬平方公里,位於南亞次大陸,整個國家像一塊烙鐵直插入印度洋,印度以北是中亞地區,南方是一片大洋,西方是阿拉伯海,東方是孟加拉灣,單純看地理位置,印度可以用“絕佳”來形容。

印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區中東,南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線之一,海上貿易來往頻繁,這些都可以為印度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自然條件

印度領土當中,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印度地形平緩,交通方便,而且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加上衝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印度的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所以印度能夠養活將近14億人。


憑此優越的條件,印度雖然GDP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相當低,完全可以定為貧窮。印度號稱軍事大國,但是武器裝備過度依賴於進口,欺負的都是周邊小國,完全不是大國所為。

為什麼印度發展落後,其實對印度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是種姓制度。

印度落後的罪魁禍首,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南下入侵印度,制服了當地人,為了保持雅利安人的優勢地位和統治權,於是制訂了種姓制度,並與印度的宗教聯繫起來。


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個等級,印度原住民只能屈居第四等級的首陀羅和第五級的“不可接觸的賤民”,在種姓制度下,首陀羅和賤民只能從事諸如清理下水道,清理屍體等最低級的工作,很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因此印度文盲眾多。


不同種姓之間很難逾越,高種姓的婦女不會嫁到低種姓,但是低種姓的婦女卻想要嫁給高種姓,以獲得地位的上升,因此,印度結婚不僅沒有彩禮,反而孃家要出大量的嫁妝。個別喪心病狂的男性殺掉妻子再娶,以此獲得高額嫁妝。

奧,對了,要想獲得高種姓,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今生修行,來世投胎就是高種姓,這讓一部分印度人把精力花在修行上,而不是勤勞致富。


1947年印度獨立後,立刻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法律上廢除容易,人心中的種姓制度仍在,印度高校鮮有來自於低種姓的學生。

不真正廢除種姓制度,文盲率高,男女不平等,這樣的社會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稱霸需要經濟實力作為支撐,還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印度的武器裝備被外人稱為“萬國牌”,有著來自於美國,俄羅斯,歐洲的武器裝備。


印度自己研製的“阿瓊”主站坦克,還沒下線,就已經落後於時代了,印度改造的米格戰機,被印度自己的飛行員稱為“寡婦製造者”,隔三差五就墜機。印度對付周邊小國沒問題,但是對付大國不行,好在印度所處的環境導致成為各國拉攏的對象。

印度,在亞洲還輪不到它稱霸!


視野新觀


印度稱霸亞洲,估計不會遙遙無期。因為他們經過改革開放相當長一個階段特別是莫迪政府上臺後,改變了GDP總統辦法,把牛糞等東西,精確的統計到當年的GDP總額中,出現了高於中國的增長速度,領跑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堪稱奇蹟!

不過印度2017年底世界統計,在亞洲居於第三位,達到2.86萬億美元。超過俄羅斯,超過韓國,超過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國家,引起了主流社會特別是美歐美國的關注。

稱霸世界20年是指經濟增長速度增長20年,那麼毫無疑問印度已經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因為根據印度經濟的體量,加上增長速度,可以這樣誇誇。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鄰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濱印度洋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受印度洋氣候影響,是富庶之地。人口13.5億人,人南亞次大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稱霸世界20年如果還有其他指標,那麼印度的其他方面不盡人意。科技實力需要努力拼搏才可以讓亞洲國家認可;經濟人均GDP指標靠後需要印度人民和政府繼續改進統計方法,創造發明完善屬於自己的經濟學,把人均GDP提高到人們尊重的程度;軍事力量改變萬國牌的標籤,自主製造成為印度自力更生的寫照;印度採取睦鄰友好政策,與周邊國家友好相處,拋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那麼印度稱霸世界也許就有機會了,而且也具有一定能力。


錦繡中華一捧土


能否稱霸亞洲20年說沒有用!是要做出來的!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就是統治世界200年也沒有問題!


圖片上印度婦女正在存儲牛糞,用做燒飯和取暖,第二張圖是破敗不堪的印度農村。

農村、農業、農民,這三個問題是擺在印度領導人面前的三個頭疼問題!按照“東部強國”的定義,這三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那麼東部強國的所有問題都會基本得到解決!

同樣是人口13億的印度要是解決了10億農民的問題,不說是統治亞洲,起碼他們可以 紮紮實實的成為 世界前三!


農業生產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來說,是重中之重的問題,13億人口沒飯吃那就確實要“造反”了!從上面的表格來看2014年上印度產糧和人均糧食佔有率最高的年份,但是!人均207㎏的水平居然沒有超過1949年的中國,糧食是這樣那就更不用說,蔬菜水果、肉蛋禽魚…油脂等等,這些人吃飯最基本的食品。

原則上來說,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比我們要大,並且由於緯度低氣溫高,大部分耕地可以一年兩熟。既然這樣為啥糧食產量還這樣低?這裡的最要原因首先是,印度目前的土地制度問題。印度目前仍然存在著“封建地主階級”,這種早就被 先進國家扔進垃圾桶的制度,嚴重製約了印度的各方面發展!由於土地不是國有,地主可以任意增加租收,分給租農、 佃農的糧食不餓死就行了,由於長期這樣的剝削,印度農民不可能有種糧積極性,進而導致了糧食產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印度工業化差勁兒,現代農業需要:化肥、良種、農藥、優良的水利設施和電力,這些最基本的東西,而印度工業落後和電力的缺乏也就不可能進入現代農業。所以印度糧食產量低(莫名其妙的是印度是糧食出口國,大量的玉米出口到中東,成了王爺們 駱駝的飼料)上述兩個原因是問題的根源!

農村人口就業,進入到現代工業體系當中從事勞動,獲得報酬是提高農民收入、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改善農民生活的主要辦法。但是,由於印度對於外來生產型投資的各種土地、用工制度、法律…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力缺乏…等等因素限制,印度大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這不但僱工少、產品檔次也上不去!可以說是出來的東西 質次價高,不但沒有多少世界市場佔有率,就是國內百姓也不購買,作坊沒有多少收入就不會進行升級形成規模效應…如此惡性循環,到了最後只能是有外國產品填補 國內消費市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印度勞動力水平太低了!不但懶散,並且文盲數量極高!不識字不識數,連一個用工合同都看不懂,更不要說產品圖紙,這樣的人怎麼去工作?有誰能僱傭?總之,制約印度農民進入現代工業體系的問題過多了!




印度商人在 義烏 和印度人抵制中國產品,原因不解釋😂

由於,印度類似中國鄉鎮企業成片的鄉鎮極少,當地政府也就沒啥稅收,政府沒有錢也就不能建設現代的小城鎮,現代化的小城鎮是集中人口創造更大經濟增長,進而演變成大城市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城市,才會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直接拉動投資)、工廠、 學校醫院、服務業…有了城市整個國家才能整體進步,這是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進程的最要原因。而印度的小城鎮建設極度緩慢,主要原因仍然是前面 農村土地問題和農村人口就業問題,這是連帶關係。

所以,印度要想 “統治亞洲20年”,非得把農業、農民、農村這三農問題解決好,否則任何事情都是 空中樓閣!


皇家橡樹1972


印度稱霸南亞是事實,但是稱霸亞洲則只能是說說了,不僅20年不會,連一年都不行。

二戰後,英國全面退出南亞,當然也為了防止一家獨大,弄了個蒙巴頓計劃,把其殖民地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新生的印度雖然沒能繼承英國所有殖民地,但是依舊在南亞處於壓倒性優勢,同時還繼承了英國的霸權思維,制霸南亞。一方面壓服甚至吞併小國,另一面則是拼命削弱巴基斯坦,最嚴重的一次就是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造出個孟加拉國,從次,本就不佔優勢的巴基斯坦更加不佔優勢,南亞地區,已經沒有能挑戰印度的地區國家。巴基斯坦雖然不服,但是最多自保,要說衝擊印度南亞霸權地位,已無可能。除非,除非核戰大家一起玩兒完。

那整個亞洲呢,分為以中亞為中心,分為北亞、西亞、南亞、東亞還有個東南亞。北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印度就別想了,不然那是找死。中亞也是前蘇一部分,現在也被俄羅斯視為勢力範圍,印度真要染指,恐怕也沒好果子。西亞地區,本身就很亂,印度捲入過多,不見得是好事,還有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等中等地區強國,印度爭奪西亞,這些國家也不答應,而且還有美國及美國護佑的以色列,西亞地區印度也沒希望。東南亞地區,世界航道要衝,印度可以發展關係,但是真要說排他性稱霸,恐怕美國航母也不會坐視。還有咱們生活的東亞,印度真要來稱霸,是我們答應還是日韓及日韓背後的美國會歡迎呢?恐怕都不會。

總之,除了南亞印度有霸可稱,其他任何亞洲地區,真要去稱霸,都會遭遇強勁對手,有的對手還比印度強很多,強行稱霸恐怕印度只會耗損國力,最後連南亞這基本盤都會丟。稱霸亞洲20年連夢都不要做,做自己的南亞霸主夢就行了。而且未來,南亞霸主地位都可能不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